close
企業趨勢

粵港澳大灣區創科發展的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已經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立完成了優勢資源的聚集,匯聚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資源,加上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相繼通車,香港與廣東省的連接變得更便捷;這軟硬件的配合將為「9+2」城市市民的生活和企業在不同層面迎來巨大變化。

可是和世界幾大著名成熟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方面還需要迎頭趕上;如何讓大灣區「9+2」城市群內高校產學研合作釋放更大的創科動能,將成為一個重要關注點。我將在這篇文章分享我就綱要中關於創新科技發展以及產學研深度融合部分所知作出分析和建議。

產學研從緊密結合到深度融合

企業有需求,大學則掌握研究成果和核心技術,大灣區内要如何讓產出和需求高效對接?政府應加強大灣區内的科技創新合作,譬如推動和鼓勵粵港澳企業和科研機構融入國家創新體系,並支持參與國家科技計劃和國際科技創新的合作。為了更有效推動,可以在廣東省建設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和不同的產業技術創新平台,並成立聯盟組織推動大灣區的產學研和創新發展,共同建設高水平的協同創新平台,為先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提供便利條件。加上香港「國家重點實驗室」、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和科學園等重大建設的落成和擴充,將更有效加深產學研融合的深度和維度。

引領大灣區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

筆者亦認為設立屬於大灣區的聯合創新專項資金,允許在内地設點的香港科研機構申請內地科技項目,並享受内地研發機構同等的待遇,但獲得的資金須規定在大灣區内跨境使用。

當有研究成果後,香港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功能,利用香港在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上的優勢,引領大灣區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政府也應該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制定政策鼓勵他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同時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在香港上市集資,也為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要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制定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的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非常重要;可是香港生活成本高,單是人才的輸入就很棘手。即使香港有治安良好、就業機會公平、以及多元文化的社會等優勢吸引專才,但香港高昂的租金和交通費卻令新來港人士生活負擔非常大。短期內可以制定租金補助等措施將人才留低,長遠就要有更好的房屋政策去支持。我相信政府正考慮推出大灣區居民證、外國人大灣區簽證等出入境便利措施;除了可以吸引更多人才,也讓港人北上發展更方便。

5G 是大灣區智慧城市發展和接軌的催化劑

在智慧城市內各種各樣的物聯網裝置都需要高速穩定的移動網絡,5G 的推出將會是大灣區智慧城市發展和接軌的催化劑。配合公開數據,政府可以鼓勵各地部門和企業發展不同的應用,例如自動駕駛、節能系統、水質管理、偏遠地區及地底設施監測、利用人工智能尋找失蹤人口等。可以預期綱要內將會為大灣區的網絡發展制定明確的方案,特別是加快 IPv6 的普及和「9+2」城市高速的城際網絡連線。如果可以廣泛推行「大灣區數據卡」,令港人到大灣區城市不需要漫遊服務的同時,也可以瀏覽和使用更多的網絡及社交媒體服務,如 facebook、Youtube、Google 等,那就更加理想。

內地搞智慧城市發展,有的是充足的場景和大數據;而香港的優勢就是法制健全、擁有國際化的金融體系、對私隱保護的重視,以及優秀的城市管理人才等。讓「9+2」的智慧城市發展接軌互通,加上 5G,絕對可以提升大灣區的城市競爭力。

大灣區發展利用創新科技將百利而無一害

在網絡基建提升後,「9+2」城市的電子商貿和網上交易將更頻繁;要令交易更加安全,政府應制定以便利性為目標,而且可支持不同移動設備平台的電子簽名和電子證書系統,並積極推廣。政府可以立例,所有網絡安全事故,必須立即通報相關部門;同時設立大灣區政府層面的即時通報機制,這樣便可以減少,甚至避免因為網絡安全事故招致的損失。

無論是科技公司或其他企業,相信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出後在香港這個國際創科中心更多的利用創新科技,將百利而無一害。在更多的資源投入下,或者就如創新及科技局長楊偉雄所說 Hi-Tech 都可以「撈嘢」。

 

作者:陳迪源

香港創科發展協會會長

Tags : BayArea
Columnist

The author Columnist

Unwire.pro 將定期邀請業界人士、名筆,撰寫有關 IT 行業趨勢的精闢分析文章。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