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本站報導本地 Startup 招聘活動時提過,加入新創公司工作或會成為日後自行創業的本錢。其實成為 IT 記者也一樣可以喔!由於 IT 記者比一般人更了解產業趨勢,也比更多人容易接觸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人,因此搖身變成 IT 創業者也是近年 IT 記者的事業新出路。
IT 記者投身新創公司後再自行創業
IT 記者通常會花很多時間思考將來,哪間企業會極速發展?下個新產品會怎樣改變現有市場遊戲規則?不過現時 IT 記者已不光只是思考,投身新創企業更成為事業發展的新選擇。
其實 IT 記者轉職成為創業者的故事很常見,曾任 Facebook 編編輯的 Dan Fletcher 就在去年離任自行創業。Dan Fletcher 在加入 Facebook 前,便是在彭博新聞擔任社交媒體新聞總裁,亦有在《Time》雜誌工作的經驗。
The Next Web 網站的拉丁美洲區編輯 Anna Heim 亦是另一個故事,她最後就創業成為 MonoLibre、一個英語第二語言學習方案公司的聯合創辦人。
IT 記者在起動新創想法上本來就擁有三個天然優勢:有權限接觸最新企業投資動向、早一步得悉產品與市場動向,以及在媒體上安排發佈消息。如果 IT 記者把握得好這些先天優勢,絕對有助鞏固自己的新創公司事業。
IT 記者擁有強大人際網絡
IT 記者由於採訪新創公司的需要而愈來愈多接觸風險投資者。今天大部分 IT 記者都能掌握到投資者專業網絡及專家網絡,日後自行創業的話,就能更方便隨時展開業務上合作,資金和企業亮點對初新企業來說是極其重要。
人際關係對於記者來說尤其重要,他們的一個聯絡人往往可帶出另一位聯絡人,這些連鎖關係都成為了 IT 記者日後創業時最能依賴的資產。
The Next Web 前編輯 Anna Heim 認為記者擁有強大人際網絡,懂得寫好一篇電郵更有助吸引投資人:「當然世上無人會在閱讀你的文章後給你空白支票,但這卻能令你有機會向投資人叩門。如果我未曾接觸這些投資者,而我想接觸他們,有了人際關係的話,就可以由其他人介紹給我認識;如果沒有中間人,我依然可以運用我的寫作能力,向他們送出一個內容豐富的電郵,向他們推銷自己。」
掌握第一手資料、擁有最多機會
再也沒有比一邊受薪工作,一邊又能儲蓄自己的創業本錢更棒的了。IT 記者因為工作及職務需要,除了日常編輯工作外,還需要以企業第一身角度去進行思考,看清最新市場走勢。他們時刻在想:如果我是這些新創企業,我該如何利用科技傳媒幫助自己突破?可能 IT 記者未必需要常常撰寫關於市場動向的正確訊息,但擁有一手資訊是十分珍貴,對於日後自己創辦企業有很大幫助。
Anna Heim 作為 IT 記者,深深了解語言能力極其重要,她曾試過在一次討論會上看著外國人發表演說,這令她明白如果缺乏流利英語聆聽及公開演說能力,會對新創公司表現自己、從而爭取投資產生很大障礙,這會令他們錯失很多良機。
因此裝備好自己,擁有一定水準的英語才能在創業路上取得成功。而事實上她創辦的 MonoLibre 便正是一個協助母語並非英語的人,掌握英語為第二語言(ESL-Learning)的學習方案公司,這便是記者角色讓她能更能看出市場需要的另一案例。
以記者立場向未來客戶和競爭對手探路
她鼓勵 IT 記者應善用傳媒這角色:「一旦有了接觸機會,我們應充分利用記者角色,透過在線及離線調查了解市場,甚至以記者立場向競爭對手談話、訪問你的潛在客戶,從而探出他們的取態。你比其他人更有立場去詢問這些問題,而且隨時能得到由他們提供的、本用於報導的大量筆記,成為你自己新創事業的參考。」
行內不少 IT 記者因為具有很深的人脈和知識,轉行成為 IT 公司的公關人員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今天這些優勢亦有助成為 IT 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尤其在新創公司更是重中之重。LinkedIn 聯合創辦人 Reid Hoffman 就說過,懂得展示一家新創公司本身,比展示它的產品更具意義。被好好包裝的想法,即使本身是糟糕的點子,也比明明是好點子,卻沒能好好曝光、最後無人知曉來得好。
從記者角度回看如何包裝新創公司想法
而 IT 記者的背景就可以好好利用,除了作為 IT 記者本身的人脈外,能逆轉思考 IT 媒體會對怎樣的公關包裝有興趣,這能力本身就極具價值。吸引媒體、增加曝光率是新創公司的發展早期的關鍵,這會有助接觸和突破跟投資人關係,一個打開聯絡簿就滿滿是媒體行家、舊同事電話號碼(還可能是直線號碼!)的前職 IT 記者,哪有不受新創公司歡迎加入之理?
雖然今天還是見不到有大量 IT 記者變身新創公司創辦人的案例,但 IT 記者在創業路上的優勢卻是明顯的。新聞專業立場讓記者一心著眼在每天的報導上,導致他們看不到自己在創業圈子中的絕對優勢,更沒有好好經營這些潛在的創業個人資本。不過只要一天有這優勢在,IT 記者投身創業的案例只會愈來愈多,而視 IT 記者職業為創業踏腳石的故事也遲早出現吧。
Source: The Next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