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初創企業專題特寫

【新加坡系列 #3】助社企取得資本及擴大社會影響力 新加坡經驗值得香港借鏡

Unwire.pro 應邀出席新加坡舉行的 Echlon Asia Summit 2016 和星展基金會社企峰會 2016,並與當地的初創公司及企業作出專訪,本周將會有連串系列報導,希望讀者繼續留意。

上一篇文章提到「社企」,而今次 Unwire.pro 獲邀出席的星展基金會社企峰會 2016,便正是以亞洲的社會企業為主角。在科技創業也荊棘滿路下,「社企」介乎於傳統商業和公益團體之間的模式,到底是有利還是不利?而新加坡的社企經驗又有沒有值得香港借鑑之處?Unwire.pro 嘗試在這次峰會上尋找答案。

SG03_021

 

不靠捐助、用市場規則去改良社會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近年香港興起的名詞,是由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它介於一般傳統商業機構(Enterprise)和非政府公益團體(NGO)之間,一方面他們做的是公益事業,但同時卻重視商業模式,通過市場機制經營和實踐理念。

隨著近年香港吹起創業風,部分有識之士就希望結合社會企業和科技創業,希望透過用嶄新的資訊科技,解決之前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並能按照市場規律經營。社會企業的目標是以商業手法協助解決社會問題,賺取的利潤會用作再投資本身業務,以增加其社會效益,為股東賺取最大利潤並非唯一目標。

社會企業不是慈善組織或公益團體,不該仰賴政府的資助和社會的捐助來維持,要有明確的商業目標以維持其營運,因此就非常強調需要有能長期運作的經營模式,以支持他們繼續其公益事業。

傳統商業機構衡量其成功的方式是利潤和股價,而這在社會企業領域就說不通,因此衡量社會企業的成敗的,是他們為社會帶來多大的影響(Social Impact)。上一篇文章介紹過的泰國初創公司 Happy Farmers 便屬一例,透過用電子商貿的方式提升農村的收入改善生活質素之餘,亦為消費者帶來更健康的食物及生活所需。

當然支持改善社會的絕非只有 NGO 或社企,中國人有諺語「發財立品」,愈來愈多大企業都重視企業社會責任(CSR),改善並提高公眾形象。不過很多公司在實踐 CSR 時往往只是直覺地把答案限定到「捐款」、「贊助活動」、「員工參與義工活動」等答案上而忽略其他選項,以至在商業活動時可能對相關利益者造成的影響。

 

星展協助亞洲社企站穩陣腳、再圖拓展

星展銀行算是最為積極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之一,2008 年成立「星展基金會」(DBS Foundation)就專注推動亞洲區的社會企業發展,旗下「星展社企優化基金」自 2013 年起便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合作資助本地的優質社企。

星展基金會在新加坡、香港、中國、台灣、印度及印尼,均與當地的社會企業及社會企業家合作推出多項計劃,包括基礎訓練課程、工作坊、培育計計劃等,同時為有潛力的社會企業提供贊助、經驗分享及專業導師計劃等。而是次 Unwire.pro 獲邀出席的星展基金會社企峰會 2016,便集合了 200 多位亞洲的社會企業家分享他們改變社會的經驗。

星展銀行行政總裁 Piyush Gupta 在致辭時表示,星展銀行一直致力促進亞洲的社會變革和創新,創造更共融的社會,而星展基金會就是他們展示社會責任,推動社會創新的方式。社會企業必須比工商企業更正視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但未必像工商企業能讓人賺大錢,而星展基金會就為他們建立一個安心推動社會創新的環境,毋須擔心資金等支援。

為了加強社企的市場競爭力,星展在 2013 年成立了「星展社企優化基金」,去年更與扶貧委員會轄下的「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作 1 對 1 配對資助,希望幫助到香港社企增加商業及社會效益,並每年均資助 12 個社企項目,提供額外資金以拓展業務、優化產品及服務。Unwire 報導過的兩家本地社企 Alchemist 和多磨建社,便是去年受資助的項目之一。

SG03_001

 

香港社企不少仍需靠政府援助

前面提到,社會企業是一種介於傳統企業和公益團體的企業型態,正如 Piyush Gupta 所指其實極為重視有效的商業模式。衡量社會企業成效的是它對社會的影響力,但如果社會企業無法利用市場機制做到維持長期營運,最終便得繼續依賴政府資助或社會捐獻,因此有效的商業模式是必須的。

據社聯的《社企指南》,2016年全港有 574 間由非牟利機構、社會服務團體或私人機構開辦的社會企業。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公共政策部主管黃元山在星展社企峰會上表示,香港的社會企業仍然有很大的部分是依賴政府的社福基金援助,而大多數是為了提供工作機會給弱勢社群(83%)、推動社會共融(80%),繼而用新方式處理社會一些未解決需求(64%)。

SG03_013

 

新加坡、印度經驗可借鑑

例如今次在社企峰會上分享的新加坡 Bizlink,雖然並非庇護工場,但就會優先考慮招聘身心障礙者等弱勢社群,Bizlink 行政總裁 Alvin Lim 表示他們會為身障者評估其生產能力,而給予合適的工作安排。身障者不重投就業市場就只能領失業救濟金,而工作不僅領到更高的薪水,更重要是能獲得工作成就感,意義更大。

社會企業要用嶄新的思維去解決社會問題,事實上有些大家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在其他地區卻不然。另一家在峰會上分享的印度公司 3S India,就為印度家庭引入都市常見的流動廁所。眾所週知,印度近年有很多性侵犯案件,但由於經濟及文化問題,印度家庭可能要到屋外空曠地方如廁,女性在這種環境下就會暴露在危險中。

而 3S India 只是引入現代化都市常見的流動廁所,便為印度家庭解決了不少問題。這些流動廁所並沒有什麼高科技,但就能讓印度家庭也能負擔得起,女眷毋須離開安全範圍也能如廁,而且更可改善社區環境衛生,因此就受到星展基金會的重點表揚。

SG03_004

 

社企雖有心、但缺乏投資擴大社會影響力

在星展基金會社企峰會 2016 上,星展基金會理事長吳幼娟表示,投資者對社企的了解不夠深入,因此往往用衡量一般商業機構的角度來審視社企,結果寧願投資在具有實質回報的傳統商業上,導致社企取得資金更困難。而星展舉辦社企峰會正是為了進一步了解社企的實際需要及困難,讓亞洲社企交流他們解決困難的經驗。

早期資金支援是社企的當務之急,香港的創業成本比想像中高,租金、人工也是錢,社企想要起步都已經不易,在實踐有效的商業模式前可能已經承受不住成本壓力。社企以自負盈虧的模式營運,主要收入來自產品及服務銷售,但社會又對社企用一種「慈善應該更便宜」的心態來消費,這些都令香港的社會企業更難維持。

目前星展銀行在亞洲多國均以補助金為社企提供融資,補助金大概介於 25 萬至 50 萬港元,會頒發給較高社會影響力的社企,協助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可持續發展。補助金會協助社企開發及測試產品原型,並改善營運,同時也可加入企業社群獲得導師培訓、營銷渠道及商業網絡等資金以外的支援。

SG03_003

 

改良融資方案、認同對社會影響力的評價

星展基金會主管劉碧嬋但直指,社企具有社會使命,但同時也是商業機構,同樣需要資金以開創及成長業務,但現時對社企的最大絆腳石,正是難以獲取足夠的資本及增加社會影響力。星展銀行為社企提供特別的銀行配套,除提供幾乎免費的銀行轉賬服務,合資格的社企還能享有優惠的商業貸款。

劉碧嬋表示,如果要為社企解決資金問題,策略之一是為初期社企建立非主流的融資方案,以打破傳統補助金、貸款及股權的侷限。經由深入了解社企成長的需求,能協助開發綜合性的融資工具,例如社會企業專屬信用保證貸款、收入分額等安排。這些綜合性的融資工具,不僅能幫助社會企業成長,同時擴大社會影響力。

劉碧嬋表示,透過創新改良的融資工具,例如基金會等慈善資本家,將能在降低社企融資的風險方面,扮演更關鍵的角色:「綜合性的融資工具能滿足社企在發展時的需求,星展未來不僅會更有效善用補助金,甚至會跟其他資本提供者合作,以協助更多的亞洲社會企業。」

SG03_019

 

富人提供資源、年輕人提供創意

除了融資外,社企其實同樣需要像科技創業一樣的孵化器協助。星展基金會和同樣來自新加坡的社企投資網絡組織「亞洲公益創投網絡」(AVPN)早前就發表報告,指透過孵化器具經驗的導師及完善的社企支援網絡,可讓原本只有微細社會影響力的初創社企,也能盡快找到市場定位,並擴大影響力。

該研究考察了星展銀行主要主場的 15 家社企孵化器,結果發現亞洲的社企孵化器雖然他們做的事跟商業孵化器不相上下,但都因處於萌芽階段且資金微薄,不僅社企本身缺乏資金,社企孵化器也沒有創造足夠收入的能力,變成需依賴補助金運作。而且某些孵化器也缺乏有效衡量社企的社會影響力的測量輔助,也讓社企難以說服投資者。

為此早前亞洲公益創投網絡(AVPN)就首次在香港社創基金的支持下來港舉行會議,為 30 多家社企提供平台物色國際投資,其中就包括了 6 家本地社企,目標共尋求超過 2.5 億元資助。AVPN 行政總裁 Naina Subberwal Batra 表示論壇已是第四屆舉辦,聚集對亞洲社企在可持續性和社會影響力感興趣的公益創投家、社會投資人,以為社企籌集資金。

很多家族企業其實也熱心公益,但傳統企業用社會項目(Social Projects)的方式來理解慈善,難以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而 AVPN 因此就向企業家的第二代為對象,向他們介紹具創意和社會影響力的社企。Batra 表示很多創新都是由年輕人帶領,但他們偏偏最缺乏資金,因此撮合雙方就能產生最大效益。

事實上如果社會和環境問題太多,對企業而言也不會是好事,因長遠無法提升社會經濟,從商業角度而言也是有害無益,因此富人也和普通人一樣希望解決。很多以前未能有效解決的社會問題,在資訊科技發展下也變得有方法,而富人願意提供資源便能有人願意出力解決問題。

 

總結:社企模式仍艱難,但很值得努力

2012 年政府撥款 5 億元在扶貧委員會轄下成立「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首批 25 個創新項目亦在較早前開始啟動。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啟動禮上指出,基金成立目的是發掘更多途徑,加強社會創新生態系統,培育社會創業家和促進社會事業成立。

誠然在資金寧願用作投資炒賣,也不願意多用於社會的香港環境而言,政府帶頭推動社創基金的確有助改善香港社企在取得資金方面的困難。但畢竟社創基金仍是一種「補助金」的資助方式,仍未能有效協助社企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社企模式的重點,始終是要利用市場規則去解決社會問題,如果仍然過份依賴政府,不管是現有機制下的資助還是社創基金的資助,依然不符社會企業本身的目標。香港社企制度依然未脫「福利型」的模式,作為亞洲社企的前輩,香港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早前香港就有新聞指,以提供長者就業機會為目標的餐廳「銀杏館」就不獲業主續約,差點導致 50 多位長者失業,但幸好的是還有富人最後願意拔刀相助。誠然業主未必要為慈善而放棄租給更具回報的連鎖餐廳,但社企也確實未能做到更具競爭力。

在一切都是經濟掛帥、堅尼系數不斷上升的香港,社企這種模式目前仍很艱難,但卻相當值得社會企業家繼續努力。

n-350x500

 

 

作者:Boris Lee
Unwire.pro 資深編輯。在企業 IT 科技報道範疇有十多年經驗。

 

 

【新加坡系列 #1】回應創新態度迥異 香港金融科技能否追上新加坡?

【新加坡系列 #2】亞洲科創豈只中日韓 Echelon 創業大會小國創新同樣精彩

【新加坡系列 #4】銀行客服也有 Siri? 專訪星展印度數碼銀行負責人文修遠

 

Tags : dbsHong KongSildesingaporeSocial Enterprise流動置頂
Catabell Lee

The author Catabell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