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

歐洲推動開源軟件普及化見效 但企業相關投資成樽頸


歐洲推動開源軟件普及化見效 但企業相關投資成樽頸

歐洲企業開源軟件採用率達 64%,雲端及容器技術使用率亦高達 55%,數據反映開源技術已成為主流。不過最新調查發現,僅 34% 企業制定開源策略,低於全球平均 37%。Linux Foundation Europe 最新報告顯示,大部分歐洲企業仍停留於消費者角色,未能充分參與開源生態系統發展。

開源軟件從最初單純提供免費使用程式碼,演變為現今數據主權爭奪戰核心工具。2018 年 Microsoft 收購 GitHub 令歐洲業界開始尋求替代方案,部分企業轉用 Codeberg 等歐洲託管平台,避免美國 CLOUD Act 及 Patriot Act 法案對數據造成影響。

企業與管理層認知差距擴大

調查發現管理層與員工對開源價值認知存在顯著差異,86% 非管理層員工認同開源軟件對未來發展重要性,管理層認同比例僅 62%。即使 56% 受訪企業認為開源效益高於成本,實際聘請全職開源項目貢獻者或維護者企業僅佔 28%。

Linux Foundation Europe 資深副總裁 Hilary Carter 指出,歐洲開源生態系統人才豐富且技術採用程度高,策略參與方面卻仍在發展階段。75% 受訪者認為開源軟件開發能提升軟件品質,69% 認為可增強競爭力,63% 體驗到生產力提升。

各行業對開源技術需求持續增長,金融、電訊、能源及物流等領域均有企業積極參與。調查顯示 45% 企業期望增加對依賴項目資助投資,37% 希望提供開發人員培訓及增強上游協作。主要障礙包括法律或許可問題 (31%)、投資回報不明確 (28%) 及知識產權外洩憂慮 (24%)。

數據主權推動投資需求

開源軟件對全球經濟需求價值估計達 8.8 萬億美元,歐盟委員會研究顯示開源軟件每年為歐盟經濟貢獻最少 650 億至 950 億歐元。基礎開源技術如程式庫、編程語言及軟件開發工具廣泛應用於各經濟領域,包括公共服務及關鍵基礎設施。

德國主權科技基金 (Sovereign Tech Fund) 自 2022 年成立以來投資超過 2,300 萬歐元 (約港幣 1.93 億元) 支援 60 個開源項目。該基金調查超過 500 名開源軟件維護者,發現三分之一完全沒有收入,另外三分之一雖有收入但不足以維生。調查更顯示三分之一受訪者為單人維護項目,近四分之三項目由 3 人或更少人員維護。

歐洲多國政府意識到問題嚴重性,開始探討建立歐盟主權科技基金 (EU Sovereign Tech Fund)。OpenForum Europe 提議設立最少 3.5 億歐元預算,為期 7 年,投資於關鍵開源組件維護、安全及改進。計劃期望集合歐盟、成員國及業界資源,確保開源軟件保持安全及良好維護狀態。

企業應用策略建議

企業需要重新評估開源軟件角色定位,歐洲企業普遍將開源視為節省成本工具,忽略策略價值。調查顯示「建立技術壟斷替代方案」(55%) 及「加速政府採用開源軟件」(52%) 成為首要任務。技術層面重點包括作業系統 (43%)、人工智能及機械學習 (38%) 以及網絡安全 (38%)。

企業可透過設立開源計劃辦公室 (OSPO) 提升參與度,目前歐洲僅 22% 企業設有 OSPO,低於全球 28% 水平。OSPO 能協調內部開源策略、管理法律合規問題、培訓開發人員並促進與外部社群合作。成功案例包括 SAP、Siemens 等大型企業透過 OSPO 建立完善開源管理機制。

企業亦需投資培養內部開源人才,安排開發人員參與關鍵項目維護工作,除可確保軟件品質,更能影響項目發展方向。企業可透過贊助開源會議、提供開發時間等方式支援員工參與開源社群。長遠而言,培養開源文化有助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未來發展趨勢

歐盟網絡韌性法案 (Cyber Resilience Act) 及人工智能法案 (AI Act) 修訂反映政策制定者日益重視開源軟件角色。開源軟件倡導組織成功爭取豁免條款,確保開源開發者不會因新法規面臨過度負擔。業界預期未來監管框架將更加支援開源發展。

數據主權概念推動歐洲企業重新思考技術策略。開源軟件令所有人能夠使用或貢獻、學習或操作高科技,每天每秒為全球社會及企業創造價值。企業開始意識到依賴外國技術平台風險,積極尋求建立自主可控技術架構。

展望 2026 年,預料更多歐洲企業將從被動使用轉向主動參與開源生態系統。隨著歐盟主權科技基金等資助計劃推出,開源項目將獲得更穩定資金支援。企業需把握機遇,透過策略性投資開源技術,提升競爭力並確保長遠發展優勢。開源軟件不再僅是技術選擇,更成為企業數據主權及創新能力關鍵因素。

來源:Linux Foundation

Tags : EUopen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