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企業趨勢

企業 AI 轉型新指南:OpenAI 發布五大策略框架 助企業在 AI 時代保持領先

OpenAI 最近發布《在 AI 時代保持領先》企業領導指南,提出「對齊、啟動、擴大、加速、管治」五大策略框架,協助全球企業建立 AI 優先的組織架構。該指南基於與 Estée Lauder、Notion、聖安東尼奧馬刺隊、BBVA 等知名企業的合作經驗,顯示早期採用 AI 的企業,其營收成長速度已比同業快 1.5 倍。

報告指出 AI 發展呈現三大趨勢:前沿 AI 模型發布量較 2022 年成長 5.6 倍、GPT-3.5 級模型營運成本在 18 個月內降低 280 倍、企業採用速度比桌面互聯網快 4 倍。全球企業 AI 採用率從 2023 年的 55% 大幅提升至 2024 年的 78%,其中定期使用生成式 AI 的企業比例,更從 33% 激增至 71%。這份指南預期將成為企業數碼轉型關鍵參考,影響未來 AI 投資策略制定。

策略對齊 建立全企業 AI 願景共識

企業 AI 轉型成功的首要關鍵在於建立明確策略對齊機制。OpenAI 建議企業領導層應透過「行政總裁敘事設定願景」方式,明確說明 AI 採用對公司未來的重要性,不論是追上競爭對手、回應客戶期望演變,或維持成長動力。以 Moderna 為例,該公司行政總裁設定明確期望,要求員工每天使用 ChatGPT 20 次,強化 AI 採用成為企業運作核心。

根據香港無線科技商會 2025 年 9 月最新發布的「亞洲智慧創新大獎業界調查」,62% 港企已將 AI 整合在業務中,較 2024 年的 47% 顯著上升 15 個百分點,顯示香港企業 AI 採用速度正在加快 。投資回報方面,81% 受訪港企表示已錄得 AI 投資正回報。當中錄得 0-50% 回報港企佔總受訪者 42%,錄得 51-100% 回報港企佔 25%,錄得超過 100% 回報港企佔 14%,這些報告都有助香港企業在 AI 轉型上更易達成共識。

 

員工培訓 克服技能差距挑戰

指南又指出,近半數員工表示由於缺乏採用生成式 AI 所需的培訓和支援,以致他們信心不足。企業應建立結構化的 AI 技能計劃,由學習發展團隊創建清晰、針對特定角色的培訓,使員工從基礎 AI 認知進展到實際應用,並優先考慮直接支援實際工作流程的技能。

香港企業也明顯面臨這難題,61% 受訪港企目前聘用不多於 10 名 AI 相關專才。首要人力挑戰為需要為現有員工進行升級或再培訓(46%),需要透過內部培訓和使用 AI 工具自動化填補人手不足,並配合外判及聘用自由職業者或合約專才提升彈性。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透過將培訓融入日常工作流程,成功將 AI 流暢度從 14% 提升至 85%。麥肯錫報告顯示,全球 75% 知識型工作者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 AI,而引入 AI 行銷的企業平均銷售額提升 20%,客戶服務成本則降低 30%。企業應建立 AI 精英網絡,識別並培訓熱情的員工擔任內部 AI 導師,透過工作坊、非正式指導和傳播熱忱,協助同事成為自信的 AI 使用者。

指南指出當員工有信心應付 AI 並透過應用獲得成果後,就會覺得企業 AI 轉營是理所當然的事,會自然地去學習並配合轉變。

 

擴大成功經驗 避免孤島式創新

要快速將 AI 影響力擴大,就要避免在孤島中重複解決相同問題。擴大進展意味著將分散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共享知識,記錄成功的提示詞、工作流程和應用個案,讓其他團隊能重複使用、改良和創建。Google 整理的企業 AI 應用清單,已從去年的 100 個案例暴增至 601 個,涵蓋 11 個產業,反映企業積極採用生成式 AI 的趨勢。

國泰金控選擇 Amazon Bedrock 作為基礎,展開金融業史上最大規模的「搬遷工程」,計劃在五年內將 100 套系統遷移至雲端,透過 AI 自動生成架構圖,將系統遷移的適配度提升至 98%。企業應建立中央化的 AI 知識中心,讓員工能找到所有 AI 相關內容,包括:培訓資源、黑客松日期、政策、指南和最佳實踐。

決策加速 消除創新爭議

為求快速擴展,團隊需要靈活的基礎設施、明確決策權限和精簡的審批流程。所謂加速即是減少摩擦,確保好的想法能快速從試點推展至生產階段。Estée Lauder Companies 建立中央化的 GPT 實驗室,收集超過 1,000 個員工想法,為最高價值的 GPT 製作原型,並協助擴展最具影響力的應用個案。

企業應建立跨職能 AI 委員會,創建由管理層贊助的小型團隊,此團隊擁有權限,能掃除項目在採納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快速解決跨職能問題,並加快高潛力計劃的審批進程。BBVA 組建中央 AI 網絡審查想法、優先考慮高價值應用個案,協助項目從概念驗證,更快推進到生產階段。Morgan Stanley 報告預計 2025 年將成為生成式 AI 投資回報率由負轉正的分水嶺,預計可創造 1,530 億美元(約 1.19 兆港元)收入。

風險管治 平衡創新與安全

快速行動不等於忽視風險,而是要具備清晰實用的指導方針,讓團隊能在既定保障措施內迅速行動。良好的管治應支援快速行動,而非製造新障礙。企業應創建並分享簡單的負責任 AI 手冊,記錄實用、易於遵循的指導方針,協助團隊負責任地使用 AI,作出符合指導方針的決策,而毋須每次都進行人工合規審查。

香港政府發布金融市場負責任應用 AI 的政策宣言,認為金融市場應用 AI 具有數據導向、雙面刃效應及瞬息萬變三大特性,建議金融機構制定 AI 管治策略,採用以風險為本的方法。資策會發表 2025 十大 AI 關鍵技術趨勢,預測企業發展生成式 AI 將衍生三大需求,包括垂直應用的資料私隱保護、改善大型語言模型準確性,以及數碼風險管理。

未來展望:AI 轉型的關鍵時刻

AI  在企業的應用速度超越許多領導者想像,保持領先的關鍵在於為員工和團隊,創造具自信適應的條件。成功的企業除了將 AI 視為工具,更視之為一種新的工作方式。2025 年全球 AI 市場規模預計達 2,440 億美元(約 1.9 兆港元),2030 年將超過 8,260 億美元(約 6.44 兆港元),而 AI 將為全球經濟帶來 22.3 兆美元(約 173.9 兆港元)的總體影響。

能成功應用這些原則,並具備專注與紀律的企業,將能快速完成實驗階段看到成果,在 AI 永不停步的世界中,建立韌性、速度和優勢。企業是否已準備好迎接這場 AI 轉型浪潮?關鍵在於企業能否建立完整的 AI 策略框架,並持續投資於員工技能發展和組織文化轉變。

資料來源:OpenAIThunderBit AI統計北美智權報資策會香港政府

 

Tags : aiOpenAI企業策略數碼轉型生成式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