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

風投資金創十季新高 投資者轉向理性審視 AI 創新

2025 年第一季風投資金達到 1,263 億美元(約港幣 9,851.4 億元)的十季高峰,其中 AI 投資佔超過 400 億美元(約港幣 3,120 億元)。然而專家警告,投資者正逐漸捨棄盲目追逐 AI 概念的做法,轉向要求實際成果的理性投資策略。

風投資金創新高背後的 AI 推動力

全球風投在 2025 年第一季激增至 1,263 億美元(約港幣 9,851.4 億元),較第四季的 1,187 億美元(約港幣 9,258.6 億元)大幅上漲,主要推動因素是一系列 AI 公司巨額融資。其中最矚目的是 OpenAI 破紀錄的 400 億美元(約港幣 3,120 億元)融資,該輪融資令其估值達到 3,000 億美元(約港幣 2.34 萬億元),成為私人科技公司史上最大規模的單輪融資。

雖然投資總額增長強勁,全球交易量卻持續下滑,由第四季的 8,801 宗交易降至第一季 7,551 宗,創下新低。這趨勢反映投資者愈來愈專注於大型、後期階段的機會,尤其在 AI 領域。

美國市場主導地位明顯,吸引了 915 億美元(約港幣 7,137 億元)的風投資金,佔全球總額近 75%。歐洲市場保持相對平穩,共獲得 180 億美元(約港幣 1,404 億元)投資,而亞太地區則出現顯著衰退,僅獲 129 億美元(約港幣 1,006.2 億元)投資,創下十年來最低水平。

AI 投資熱潮中的理性回歸

隨著 AI 投資持續升溫,業界專家和投資者開始對所謂「AI washing」現象提高警覺。多項研究顯示,大多數 AI 項目未能達到預期效果:MIT 研究發現 95% 的企業 AI 試驗項目無法產生可衡量的財務回報,而 Gartner 預測 40% 的代理 AI 項目將在 2027 年底前被取消。

即使是 OpenAI 行政總裁 Sam Altman 也承認 AI 市場存在泡沫,他在最近的採訪中表示:「當泡沫發生時,聰明的人會對某個真理核心過於興奮」。這坦率的承認加深了投資者對 AI 領域過度投資的憂慮。

投資者情緒轉變在第二季尤其明顯,全球風投下降至 1,010 億美元(約港幣 7,878 億元),較第一季下降 21%。若排除 OpenAI 的巨額融資,第二季投資活動實際保持相對穩定,但這項調整反映出投資者對 AI 項目態度更趨謹慎。

成功企業的差異化策略

在投資環境日趨理性的背景下,真正具創新性的 AI 公司開始脫穎而出。以 Gradient Labs 為例,這家由前 Monzo 員工創立的 AI 客戶服務平台公司,在 2025 年 7 月成功完成 1,108 萬歐元(約港幣 9,395.8 萬元)的 A 輪融資。該公司成功關鍵在於專注解決高度監管行業的特定問題,而非僅僅追逐 AI 概念。

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Dimitri Masin 表示,成功關鍵是「產品第一,推銷第二」的策略。Gradient Labs 花費 14 個月時間完善產品,確保其 AI 平台能夠自動化 90% 的客戶服務查詢,同時保持 98% 的用戶滿意度。這種專注於實際成果而非概念包裝的做法,正是當今投資者所青睞。

投資者轉向務實評估

建立長期關係和信任已成為融資成功的關鍵因素。投資者不再單憑 AI 標籤便提供資金,而是要求看到具體產品演示、實際銷售數據和客戶驗證。CFA 協會的報告指出,57% 的金融服務專業人士正在使用或考慮使用 AI 進行數據分析,但同時也更關注 AI 汰弱留強的風險。

隨著監管機構加強對 AI 誇大宣傳的審查,「AI washing」正引發投資者訴訟和 SEC 的監管關注。投資者現在更傾向支持那些能夠證明其 AI 技術真正創造價值的公司,而非僅僅聲稱使用 AI 的企業。

市場前景與風險並存

雖然面臨挑戰,AI 領域仍然吸引大量投資。NVIDIA 最近宣布向英國 AI 初創生態圈投資 20 億英鎊(約港幣 198 億元),反映科技巨頭對 AI 長遠前景的信心。然而專家預計,由於地緣政治持續不確定和潛在貿易戰的憂慮,第三季投資環境將更加謹慎。

投資者正在學會區分真正的 AI 創新和概念包裝,那些能夠展示具體應用案例和可衡量成果的 AI 公司將在這轉型期中脫穎而出。隨著市場逐漸成熟,預計只有真正具備技術實力和商業價值的 AI 企業才能獲得持續的資金支援。

AI 投資熱潮可能正在降溫,但對於專注解決實際問題而非僅僅追逐概念的創業者來說,市場上仍有充裕資金。關鍵在於能否在這轉型期中證明自己的真正價值,而非依賴市場炒作。

來源:Fortune

Tags : aiVenture 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