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

Meta 拒簽歐盟 AI 實踐守則 指控過度監管阻礙先進模型發展

歐盟針對通用 AI 模型提供商的規則生效只剩數週時間,Meta 最近就表示拒絕簽署歐盟 AI 法案的實踐守則。Meta 全球事務總監 Joel Kaplan 在 LinkedIn 發文表示:「歐洲在 AI 發展上正走錯路。我們仔細審查了歐洲委員會針對通用 AI 模型的實踐守則,Meta 不會簽署。這項守則為模型開發者引入大量法律不確定性,以及遠超 AI 法案範圍的措施。」

歐盟本月稍早發布的自願性框架期望幫助企業實施流程和系統以遵守該集團的 AI 監管立法。守則要求企業提供並定期更新 AI 工具和服務文件、禁止開發者在盜版內容上訓練 AI,以及遵守內容擁有者不在數據集中使用其作品的要求。

科技巨擘質疑監管過度

Kaplan 稱歐盟實施立法為「過度干預」,聲稱法律將「限制前沿 AI 模型在歐洲的開發和部署,阻礙希望在此基礎上建立業務的歐洲公司」。這種批評反映了科技行業對歐盟嚴格監管方針的廣泛擔憂。

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包括處於 AI 競賽前沿的 Alphabet、Meta、Microsoft 和 Mistral AI,一直在對抗這些規則,甚至敦促歐洲委員會延遲推出。但委員會堅持立場,表示不會改變時間表。

AI 法案是基於風險的人工智能應用監管,直接禁止一些「不可接受風險」使用案例,如認知行為操縱或社會評分。規則還定義一系列「高風險」用途,如生物識別和面部識別,以及教育和就業等領域的應用。該法案還要求開發者註冊 AI 系統並滿足風險和質量管理義務。

8 月 2 日新規即將生效

歐盟週五發布針對 AI 模型提供商的指引,準備在 8 月 2 日生效的規則。這些規則將影響「具有系統性風險的通用 AI 模型」提供商,如 OpenAI、Anthropic、Google 和 Meta。在 8 月 2 日前已將此類模型投放市場的公司必須在該日期前遵守立法。

新規則對全球 AI 產業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那些在歐洲擁有大量用戶基礎的美國科技公司。這些公司現在必須在歐洲市場合規成本與全球業務策略之間取得平衡。

實踐守則雖然標榜自願性質,但在嚴格的法律框架下,拒絕參與可能帶來監管風險。Meta 的決定可能影響其在歐洲市場的 AI 服務提供和未來產品發布。

內容版權成關鍵爭議點

守則中禁止在盜版內容上訓練 AI 的要求特別引發關注。這項規定直接影響 AI 公司如何收集和使用訓練數據,可能大幅增加合規成本並限制模型性能。

要求遵守內容擁有者不使用其作品的請求也創造了新的法律複雜性。AI 公司需要建立機制來處理版權擁有者的退出請求,這可能需要重新訓練模型或調整數據處理流程。

這些要求反映了歐盟對保護知識產權和創作者權利的重視,但也可能阻礙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創新。

全球監管分歧加劇

Meta 的拒絕顯示不同地區對 AI 監管方針存在根本分歧。美國科技公司普遍支持較為寬鬆的自我監管方針,而歐盟傾向於嚴格的法律框架和預防性措施。

這種分歧可能導致全球 AI 市場的分化,不同地區採用不同的技術標準和服務模式。對於跨國經營的科技公司而言,這增加了合規複雜性和營運成本。

歐盟的強硬立場也可能影響其他地區的監管政策制定。作為全球重要市場,歐盟的 AI 法案可能成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參考案例。

企業合規策略調整

面對即將生效的規則,AI 公司需要快速調整合規策略。那些選擇遵守歐盟規則的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建立必要的系統和流程。

文件要求意味著公司需要建立詳細的 AI 系統記錄和定期更新機制。這不僅增加管理負擔,還可能暴露商業機密和技術細節。

風險評估和品質管理義務要求公司建立新的內部治理結構,這可能改變產品開發流程和決策機制。

市場競爭格局影響

Meta 的決定可能為其他科技公司提供參考,特別是那些對歐盟規則持懷疑態度的企業。如果更多公司拒絕簽署守則,可能削弱歐盟監管框架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選擇合規的公司可能在歐洲市場獲得競爭優勢,特別是在政府和企業客戶更重視合規性的環境中。

這種分化也可能影響 AI 技術的全球標準制定,不同陣營的公司可能推動不同的技術路徑和商業模式。歐盟 AI 法案的實施將成為全球 AI 治理的重要測試案例,其成效將影響未來 AI 監管政策的發展方向和國際合作模式。

來源:TechCrunch

Tags : aiEU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