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

Perplexity 計劃更全面收集用戶數據 展示其瀏覽器計劃背後野心

AI 搜尋初創 Perplexity 一向有着相當遠大的目標,最近其 CEO Aravind Srinivas 更透露,Perplexity 開發自家瀏覽器「Comet」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收集用戶在其應用程式以外的所有活動數據,以便銷售高級廣告,其野心再次令 Perplexity 成為業界的話題。

Aravind Srinivas 在一個 Podcast 訪談中公開表示:「我們想要構建瀏覽器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希望取得應用程式以外的數據,以更好地了解您。」他解釋,僅靠使用服務不足以建立足夠準確的用戶檔案。他說:「另一方面,您購買的東西、您前往的酒店、您去的餐廳、您花時間瀏覽的內容,這些告訴我們關於您的更多資訊。」Srinivas 相信 Perplexity 瀏覽器的用戶會接受這種追蹤,因為這將帶來更相關的廣告。他表示,Perplexity 計劃使用所有上下文來建立更好的用戶檔案,並透過發現頁面展示廣告。

這款名為「Comet」的瀏覽器雖有一些挫折,但據 Srinivas 表示,將按計劃於 5 月推出。與此同時,Perplexity 也在手機方面嘗試類似策略,該公司週四宣佈與 Motorola 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其應用將預裝在 Razr 系列上,並可透過輸入「Ask Perplexity」使用 Moto AI。彭博社報導,Perplexity 還在與 Samsung 進行談判。

Perplexity 的策略確實不無道理。悄悄跟蹤用戶在互聯網上的活動幫助 Google 成為了如今市值約 2 萬億美元的公司,這也是 Google 建立瀏覽器和手機操作系統的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行為已導致美國和歐洲各界人士對大型科技公司產生不信任。

數據驅動商業模式繼續進化

Perplexity 的數據收集計劃顯示,數據驅動的商業模式在 AI 時代仍然主導。即使是新興 AI 公司也認識到,取得廣泛的用戶行為數據對構建更精確的用戶檔案和盈利至關重要。企業在制定數據策略時,需要平衡數據收集的商業價值與用戶私隱保護之間的緊張關係。

此外,在這個商業模式下,多渠道數據收集也顯得重要。Perplexity 認識到,僅依靠其搜尋應用程式內的查詢不足以全面了解用戶。企業可以思考如何整合不同接觸點的用戶數據,以建立更全面的客戶分析,同時注意遵守私隱法規。如何在不侵犯用戶私隱的情況下收集和利用數據,將是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同時 Perplexity 的計劃亦顯示出 AI 公司面臨的盈利壓力。擁有先進 AI 技術的公司仍需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而廣告似乎仍是最具吸引力的選擇之一。企業在考慮 AI 投資時,應評估各種盈利模式的長期可行性,包括訂閱、廣告和基於數據的服務等。

最後,對於尋求與 Perplexity 等 AI 搜尋公司合作的企業,了解這些公司的數據策略至關重要。這不僅關係到數據私隱合規問題,還涉及到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企業在選擇技術合作夥伴時,應當了解其數據處理實踐並評估潛在的聲譽風險。

數據追蹤結合 AI 帶來私隱風險

數據追蹤技術正逐漸向 AI 搜尋公司擴展,本身 Google、Meta 和 Apple 已經建立了強大的數據收集系統,而如 Perplexity 這樣的 AI 搜尋公司正在效仿。這可能加劇對用戶數據的競爭,同時也可能引發更多關於私隱保護的辯論和監管審查。諷刺的是,Srinivas 公開解釋其瀏覽器追蹤和廣告銷售雄心的同時,Google 正在法庭上與美國司法部對簿公堂,後者指控 Google 以壟斷方式主導搜尋和在線廣告市場,並要求法官命令 Google 剝離 Chrome 瀏覽器業務,目前 OpenAI 和 Perplexity 都表示,如果 Google 被迫出售,他們將收購 Chrome 瀏覽器業務。

隨著科技巨頭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私隱監管,Perplexity 這類新興 AI 公司選擇追隨相似的商業模式,將面臨同樣的監管風險和用戶信任挑戰。對企業和用戶而言,這提醒他們在採用新技術時需要更加謹慎地考慮數據私隱問題,而不僅僅因為技術是由初創提供就降低警惕。

來源:Mint

Tags : AdvertisingBrowserPerplexityPrivacy
Antony Shum

The author Antony Sh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