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

AI 重塑香港職場:85% 企業面臨崗位重組 初級職位招聘三年內銳減七成


AI 重塑香港職場:85% 企業面臨崗位重組 初級職位招聘三年內銳減七成

香港企業正經歷由 AI 驅動的職場革命,99% 企業已採用 AI 技術,其中 73% 預計未來三年將縮減初級職位招聘。一項委託 IDC 進行的全球調查顯示,85% 香港企業因整合 AI 而出現職位變動或流失,比例位居全球榜首,超越美國、以色列等科技強國。這場變革改變工作模式,同時對人才培育與領導層建設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研究於 2025 年 9 月訪問 22 個市場共 5,500 名商業領袖,揭示企業如何在自動化效益與人才發展之間尋找平衡點。

職場架構全面重塑:近半企業進行重大重組

香港在 AI 驅動的勞動力重組方面表現最為進取。48% 香港企業為整合 AI 而實施重大或全面的勞動力重組,比例位居全球榜首。這種急劇變革反映本地企業對技術轉型的迫切性——20% 企業已全面重整組織架構,僅次於新加坡的 24%,而 28% 正於各部門進行重大職位重新設計。相比之下內地僅 11% 企業經歷職位被取代,但 79% 正重新設計職位職能,顯示內地正有效對年輕勞動力進行再培訓。

自動化技術正接管例行工作,促使香港企業將人力角色轉向策略監督、AI 系統管理及創意解難。IDC 亞太區 AI 副總裁 Chris Marshall 博士指出:「AI 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重塑全球勞動力結構,所引領的變革速度遠超任何近期技術革新。未來能夠脫穎而出的企業,將會是那些把自動化與以人為本願景結合的企業」。全球數據顯示,紐西蘭、阿根廷和美國的職位替代率達 50% 以上,而媒體、零售、醫療、專業服務及物流行業的初級職位削減最為顯著。

領導人才培育危機:74% 企業憂慮接班梯隊斷層

隨著初級職位減少,企業面臨嚴峻的人才培育挑戰。74% 香港企業表示由於初級職位學習途徑減少,招聘和培訓未來領袖愈見困難,70% 指初級員工在職發展機會正在減少。這種現象並非香港獨有,Harvard University 經濟學博士候選人研究發現,採用生成式 AI 的企業中,初級職位招聘急劇下降,而資深職位則相對穩定。

全球人力資源平台數據顯示,職位名稱含「AI」的合約自 2023 年起激增 585%,AI 圖書館員等全新職位應運而生,展現人機協作的可能性。42% AI 人才招聘集中在 25 至 34 歲年齡層,反映勞動力世代轉移。然而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警告,若初級職位招聘持續放緩,機構將面臨未來勞動力斷層,建議企業重新思考 AI 應用範疇,區分哪些任務適合自動化,哪些需要人類創造力、判斷力和人際溝通技巧。

技能培訓投資加速:跨部門團隊領銜再培訓

面對技能落差擴大,67% 香港企業正投資 AI 培訓計劃,在亞洲排名第三,僅次於新加坡 74% 與日本 68%。值得留意是,9% 香港企業已成立跨部門團隊負責 AI 技能再培訓,比例為全球之冠。這種協作模式至關重要,因能建立跨部門團隊的企業往往更快實現培訓價值,加速業務發展。

然而執行層面仍面臨多重障礙:58% 企業指員工參與培訓意願不高,50% 有預算限制,41% 難以尋找資深培訓專家。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2025 年 10 月調查顯示,AI 採用率接近 90%,但人才短缺是最大挑戰。該局已為員工提供逾 6,000 小時 AI 培訓,平均每人 5.5 小時,推動超過 100 個內部 AI 應用項目。培訓職責通常落在數據與分析團隊(26%)、營運部門(24%)及 IT 團隊(21%)。World Economic Forum 估計,全球 59% 勞動力需在 2030 年前進行技能再培訓以應對需求變化。

招聘標準轉變:實戰能力取代學歷文憑

傳統大學學位重要性正逐漸減弱。目前僅 5% 香港企業認為大學學位是初級職位必要條件,比例與全球平均持平,但高於日本 1% 和新加坡 2%。香港企業對初階人才的三大核心要求為:AI 工具或編寫程式相關技術證書(62%)、解決問題與批判性思考能力(57%),以及過往工作實踐案例(56%)。

這顯示招聘標準從學歷到實戰能力的重大轉變,僱主更重視技術熟練度以外的靈活應變力、持續學習能力與人類獨有的創造力。亞太區整體數據顯示,70% 前線員工定期使用 AI,78% 員工至少每週使用 AI,採用率遠高於全球 51%。然而 58% 員工會在未經公司批准下使用 AI,35% 會繞過限制,突顯企業在工作流程重新設計和員工支援方面的挑戰。

人才爭奪白熱化:74% 企業面臨 AI 專才短缺

香港是全球 AI 人才短缺問題最嚴峻市場之一,74% 企業將人才短缺列為吸引 AI 專才主要障礙。其他挑戰包括 70% 企業表示業界對 AI 職位認知不足,59% 認為職業發展路徑不明確,44% 難以應付高昂薪酬期望。為爭取稀缺人才,63% 香港僱主願意為 AI 專才提供較同級技術職位高出 0 至 25% 薪酬,23% 願意提供高出 25 至 50%,14% 願意支付高於市場 50% 或以上。

除高薪外,企業更提供先進工具(50%)及明確職業發展路徑(42%)以招攬頂尖人才。技術應用方面,55% 香港企業將「難以將 AI 整合至現有系統」列為首要挑戰,比例居亞洲之冠且高於全球平均 48%,43% 缺乏內部 AI 專業知識,42% 面臨預算不足。LinkedIn 數據顯示,雖然 AI 職位需求激增,但企業無法找到合資格求職者,亞太區人力資源專業人士調查發現,不足半數申請人符合 AI 職位全部要求。

監管框架待完善:僅 16% 企業熟悉本地法規

研究揭示香港企業對 AI 規管認識存在明顯差距,僅 16% 受訪企業表示對本地 AI 法規相當熟悉。50% 認為香港 AI 相關法規不清晰,比例遠高於新加坡 32%,26% 認為政府需加強支援企業採用及擴展 AI 應用,68% 認為政府可透過教育、培訓及公私營合作在培育 AI 人才方面擔當更大角色。

香港目前沒有專門 AI 立法,依賴現有數據保護、知識產權、反歧視和網絡安全法律來規管 AI 應用,這種分散方式為尋求一致指引的機構帶來不確定性。數碼政策辦公室於 2025 年 4 月推出自願性《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針對數據洩漏、模型偏見和錯誤資訊等風險提供框架。政府亦於 2025 年 2 月宣布成立香港 AI 研發院,承諾投入 10 億港元推動 AI 技術研發和應用。法律專家強調監管一致性的重要性:「確保指引和立法一致至關重要,以幫助企業進行 AI 部署的業務規劃和預算」。專家共識指向建立專責 AI 監管機構、實施風險為本的治理原則及加強國際協調。

資料來源:
HRM Asia |
HR Leader |
Hong Kong Productivity Council |
Forbes |
Nemko Dig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