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支付巨頭 Visa 宣布將於 2026 年初在亞太區啟動 AI 智能商務先導計劃,透過創新的「代理安全機制」建立消費者、AI 代理與商戶之間的信任橋樑,標誌著電子商務正式邁入由人工智能主導的全新時代。這項名為 Visa Intelligent Commerce 的解決方案,將讓消費者透過簡單指令完成從搜尋到支付的全流程交易,徹底改變傳統網購模式。
AI 代理成為消費者數碼分身
Visa Intelligent Commerce 是一套整合式 API 和合作夥伴計劃,透過 Visa 全球支付網絡的安全基礎設施,讓 AI 代理能以透明且經授權的方式代表消費者完成支付。該方案整合代幣化技術 (Tokenisation)、身份驗證、支付指令與交易訊號等功能,確保每一筆交易都在消費者明確授權下進行。在不久的將來,整合於常用平台的 AI 代理將能透過 Visa 全球 48 億張支付憑證,在數以百萬計的商戶完成交易,消費者只需向 AI 代理下達「預訂下週東京機票」或「購買今晚電影票」等指令,即可享受無縫的 AI 商務體驗。
這種轉變並非空穴來風。Adobe 在 2025 年 8 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AI 驅動的訪客停留時間比傳統訪客長 32%,瀏覽頁面數多 10%,跳出率則低 27%。更值得關注的是,AI 驅動流量的每次瀏覽收益從 2025 年 1 月到 7 月期間增長 84%,顯示 AI 推薦的精準度正快速提升商業轉化率。Visa 亞太區產品及解決方案主管 TR Ramachandran 表示:「代理式商務正重塑網上支付的運作模式,需要建立統一的生態系統才能充分釋放潛能」。
加密簽章機制破解信任難題
Trusted Agent Protocol (代理安全機制) 是 Visa Intelligent Commerce 的核心基礎,這是由 Visa 設計並以生態系統為主導的全新框架,目的是協助商戶在 AI 商務時代建立信任與保障。該協議採用 HTTP Message Signatures 標準和 Web Bot Auth 機制,透過代理專屬的加密簽章機制 (Cryptographic Signature),讓商戶能辨識和驗證具真實交易意圖的 AI 代理,有效區分合法程式與惡意機械人。
這套機制包含三層驗證:首先是代理識別簽章,包含時間戳、唯一會話識別碼、密鑰識別碼和演算法識別碼,防止重放攻擊;其次是交易特定授權驗證,確保代理僅能執行已授權的特定操作;最後是身份關聯機制,幫助商戶識別 AI 代理背後的消費者身份,維繫客戶關係。更重要的是,Trusted Agent Protocol 採用開放且低程式碼 (Low-code) 架構,商戶無需大幅調整原有系統即可輕鬆整合,確保 AI 代理能以透明、經驗證且安全的方式代表消費者完成購物。
Cloudflare 的技術網誌指出,Visa 和 Mastercard 都採用 Web Bot Auth 作為代理認證層的基礎,允許像 Cloudflare 這樣的網絡服務商驗證來自已註冊支付網絡的 AI 購物代理流量。這種多層次驗證架構除了保護商戶免受惡意自動化流量侵擾,也讓合法 AI 代理能夠在內容傳遞網絡 (CDN) 層即完成身份驗證,商戶無需部署額外程式碼。
生態夥伴聯盟加速市場應用
Visa 正積極攜手 AI、科技與支付領域的關鍵合作夥伴,包括螞蟻國際、LG Uplus、Microsoft、Perplexity、Stripe 與騰訊等,共同推動代理式商務應用的發展。這些合作體現了 Visa 對未來商務生態的願景,期望將 AI 代理與支付網絡緊密整合,實現更智能、安全且可靠的商務體驗。其中 Perplexity AI 已於 2025 年宣布與 PayPal 合作推出「聊天即購」功能,用戶可在對話介面中直接完成從搜尋到付款的全流程,無需切換至其他應用程式。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IBM) 在 2025 年 8 月發表的報告中指出,代理型 AI 在香港金融服務領域具有巨大潛力,能夠管理從客戶引導 (onboarding)、風險評估到個人化投資建議和實時欺詐預防的端到端客戶旅程。這些智能代理能動態適應每位客戶的語言偏好、財務行為及監管環境,在重視高觸點諮詢服務的市場中驅動更深層次的客戶忠誠度。隨著監管系統與行業生態日漸成熟,Visa 計劃於 2026 年初在亞太區啟動先導計劃,此舉除了展現 Visa 對創新與跨界合作的長期承諾,更透過結合 Visa 全球支付網絡與 AI 生態夥伴的力量,加速推動新一代 AI 驅動支付浪潮。
代幣化技術築起安全防線
在安全層面,代幣化技術 (Tokenisation) 扮演關鍵角色。根據 CoinLaw 於 2025 年 10 月發布的統計報告,全球 35% 的交易已實現代幣化,Visa 報告其電子商務交易量中有 50% 使用網絡代幣。代幣化技術透過將信用卡號碼替換為安全的隨機代幣,即使這些代幣被黑客攔截也毫無用處,有效將資料洩露範圍縮減 65%。採用代幣化的企業報告支付欺詐下降 34%,而流動錢包供應商在過去兩年內將資料洩露減少 48%。
動態代幣化技術更進一步,每次使用後代幣都會改變,在流動支付領域提供比靜態加密高 25% 的安全性。2025 年全球信用卡欺詐損失降至 180 億美元(約港幣 1,404 億元),部分歸功於代幣化和 EMV 晶片技術的採用。在香港,電子支付趨勢正朝向生物識別、QR 碼和區塊鏈技術整合發展,AI 演算法實時分析支付模式並通報異常,快速阻止欺詐並防範潛在風險。香港作為全球商業樞紐,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中展現高效率,代幣化跨境交易發生欺詐的可能性降低 30%,使國際支付更加安全。
企業策略轉型與未來展望
對企業而言,代理式商務的興起意味著營運模式的根本性轉變。Adobe 研究顯示,52% 的美國消費者計劃在 2025 年使用生成式 AI 進行網上購物,而 73% 已使用 AI 購物的消費者將其視為產品研究的主要來源。這要求企業必須重新思考流量獲取、客戶關係管理和支付流程設計。傳統的 SEO 最佳化可能需要讓位給「AI 最佳化」(AIO),確保產品資訊能被 AI 代理準確理解和推薦。
商戶需要考慮如何在保持交易安全的同時降低整合新技術的門檻。Visa 的 Trusted Agent Protocol 正是針對這一痛點設計,讓商戶能在 CDN 層完成代理驗證,無需大規模系統改造。同時 90% 的全球卡發行機構已採用 EMV 代幣化標準,92% 的金融機構將代幣化視為符合 PCI DSS 標準的核心策略。這顯示支付安全基礎設施已趨於成熟,為 AI 商務的大規模部署奠定基礎。
展望未來,Visa 在 2025 年 7 月舉辦的亞太區媒體發布會上展示了 AI 如何結合電子商務,為消費者發掘和購買產品服務的模式帶來重大轉變。透過 Visa Tokenised Asset Platform (VTAP),Visa 為合作夥伴提供發行和管理與法定貨幣掛鈎的代幣平台,並實現公有鏈和私有鏈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支援可編程金融、代幣化資產交易及跨境資金流通。隨著 AI 原生消費者世代的崛起,能夠提供無縫、安全且智能化支付體驗的企業,將在下一波商業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
這場由 AI 驅動的支付革命,除了是技術升級,更是商業生態系統的重構。Visa 透過開放標準、夥伴協作和先導計劃,正在亞太區書寫代理式商務的新篇章,為企業和消費者創造前所未有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