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技專欄資訊及通訊科技

加強北都算力基礎建設 招攬更多優質科創企業


加強北都算力基礎建設  招攬更多優質科創企業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

 

為推動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政府正研究方案吸納更多科技巨企及科研人才進駐北部都會區。然而,香港現時的算力資源配套與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仍有距離,加上北都規劃並未有提供高性能計算資源的基建,讓不少創科企業對落戶香港裹足不前。

深圳為招攬更多優質科創企業,特別推行專項政策《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關於支持研發中心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為企業提供200萬至600萬元人民幣及免租免稅等資助,投資門檻只須於深圳市累計研發總投入不低於 200 萬美元或 1,500 萬元人民幣。加上深圳今年3月宣布發放總額近2億人民幣的算力補貼(「訓力券」),大大提升該地發展科研的吸引力。

與深圳的相關政策比較,香港雖已撥款30億元推行「人工智能資助計劃」,支持企業大規模的算力要求及AI應用。惟面對不斷上升的營運成本,特別是高昂的電費、租金和薪酬,還有科研人才不足的問題,令科創企業對來港發展仍有保留。

縱使數碼港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運算速度,預計在今年內提升至3,000 PFLOPS,與深圳智算中心所提供的算力看齊,不少科研人員仍擔心,在香港進行AI大模型訓練時,無法得到足夠算力支持,反映香港要吸引更多AI重點企業落戶,就要為北都的算力基建作出更多超前部署,才能配合AI龐大的算力需要。

九月份公布的《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多次強調要全方位拓展人工智能(AI)的應用。為此,我們更要高瞻遠矚,加快在北都建設更多先進的運算基礎設施,以配合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