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

OpenAI 發表日本 AI 經濟藍圖 香港可借鑑三大策略支柱


 

OpenAI 於 10 月 22 日發表日本經濟藍圖報告,估算人工智能技術可為日本帶來超過 100 兆日圓(約港幣 5 萬億元)經濟增長,相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達 16.2%。報告提出三大策略支柱,包括建構普及參與型社會基建、推動戰略性基礎設施投資,以及強化全民 AI 教育體系。日本模式強調中小企業參與、地區平衡發展及道德創新框架,對同樣面對人口老化及產業轉型挑戰的香港具參考價值。

 

日本定位 AI 為經濟轉型核心引擎

OpenAI 在報告中指出,日本正處於歷史轉折點。根據日本內閣府經濟財政諮詢會議提出的三個未來情境,國家經濟增長關鍵在於全要素生產力提升幅度。高增長情境假設生產力年增 1.4%,可帶動實質 GDP 增長 2%、名義增長 3%。基準情境則預期生產力僅增 0.5%,經濟將陷入低增長停滯。

兩項獨立研究均指出,AI 可為日本帶來超過 100 兆日圓(約港幣 5 萬億元)累積經濟效益。瑞穗研究與技術公司估算,若充分應用 AI 技術,至 2035 年可產生約 140 兆日圓(約港幣 7 萬億元)經濟影響。另一份由大和總研發表的報告認為,生成式 AI 單獨已可推動實質 GDP 增長 16.2%。兩項研究方法雖異,但結論一致顯示 AI 帶來的非連續性增長潛力,相當於日本經濟規模六分之一,足以支援政府最進取的經濟目標。

日本企業層面數據同樣亮眼,經濟產業研究所調查發現,使用 AI 的日本企業生產力較未使用者高出 8.8%。數據反映 AI 已超越單純效率工具定位,正在改變企業整體生產結構,並在高生產力企業群中成為標準配備。

 

三大策略支柱建構 AI 經濟生態

OpenAI 日本藍圖建基於三根策略支柱,第一根支柱為建構普及參與型社會基建,確保所有持份者包括學生、初創企業、中小企及公營機構均可參與 AI 開發及應用,分享創新成果。日本擁有 336 萬家製造業中小企,數量超越德國著名的中型企業群,這些企業為全球供應鏈提供精密零件及工藝技術。傳統企業軟件需要巨額前期投資,雲端 AI 服務則讓各規模企業即時提升電郵、文檔製作及會計處理等日常工作效率。

靜岡一家擁有 70 年歷史的汽車零件製造商採用 AI 需求預測系統後,誤差率減半。大阪一家金屬加工廠則透過 AI 檢測系統削減 25% 檢查成本,同時解決人手短缺及提升品質。AI 技術更可將熟練工匠技術數據化並傳承,支援日本製造業競爭力。

第二根支柱為戰略性基礎設施投資,聚焦數據中心及潔淨能源供應網絡建設。日本數據中心市場預計 2028 年將超過 5 兆日圓(約港幣 2,500 億元)。經濟產業省估算,數據中心及半導體廠房擴建將令 2034 年度全國電力需求增加約 5.8%。日本政府已根據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將半導體列為「特定重要物資」,並透過「GX2040 願景」推動數據中心向再生能源豐富地區策略性集中,實現數碼政策與能源政策一體化推進。

第三根支柱為全民 AI 教育體系。OpenAI 數據顯示,日本 ChatGPT 用戶中超過 75% 為 25 歲以下年輕世代,反映新生代已將 AI 視為學習及創作的自然工具。報告主張從初等及中等教育階段開始培養 AI 素養、數據科學及程式編寫能力,並強調 AI 應作為啟發批判思考及創造力的夥伴,而非取代人類思考的主體。政府同時透過「教育訓練給付制度」及「人材開發支援助成金」等措施,支援在職人士技能提升及職業轉型。

 

六大產業領域展現變革潛力

報告深入剖析 AI 在六大關鍵產業的應用成效,製造業方面,AI 改良生產流程、品質管理及供應鏈,縮短作業時間、減少不良品及降低維護成本。醫療及護理領域,AI 釋放前線人員處理重複性行政工作的時間,讓醫護專注專業判斷及與病人溝通。研究估算,單是預防骨質疏鬆症引致的護理需要,每年已可節省約 1.5 兆日圓(約港幣 750 億元)護理費用,相當於全國護理開支 13% 或 37 萬名護理員年薪總和。

教育界別,AI 驅動的適應學習工具按學生個別理解程度及答題模式提供最適切練習,實現個人化教學。ChatGPT Edu 等工具支援超過 50 種語言,協助學生突破語言障礙接觸海外論文及資訊,培養真正的國際視野。生涯學習方面,AI 導師可按社會人士職務內容及事業規劃推薦學習內容並管理進度,讓繁忙在職者以自己節奏掌握新技能。

行政服務層面,日本每年約 15 億宗手續尚未電子化,大量工作仍依賴人手處理。埼玉市採用 AI 配對技術處理數千人規模的托兒所入學選配,將原本需時約 1,500 小時的工作縮短至數十分鐘。青森縣利用 AI 即時會議記錄系統,削減 40% 文字謄寫時間及外判委託費。東京都 2025 年 7 月發表的「AI 戰略」,目標透過 AI 全面實施於都政各範疇,提升 1,400 萬都民生活質素及首都國際競爭力。練馬區運用 AI 支援欠款整理業務,將財產調查選定時間由每宗平均 30 分鐘壓縮至 3 分鐘,削減 90%。品川區在複雜的戶籍事務引入 AI 搜尋服務,文獻調查時間減半。

科學研究範疇,日本製藥工業協會整理的研究顯示,AI 在臨床開發各階段均展現價值。策略制定階段,AI 將資訊收集時間縮短 70%,治療試驗相關檔案製作時間削減最多 60%。預測工具以 79% 準確率預測第二期至第三期臨床試驗過渡成功機會,支援更明智投資決策。針對日本嚴峻的認知障礙症挑戰,AI 影像分析以 80% 陽性預測率識別最適合參與阿茲海默症臨床試驗的受試者。AI 聊天機械人令病人服藥率提升 20%,數碼生物標記應用則將試驗參與人數減半,根本改善臨床試驗質素及效率。

金融業方面,日本金融業規模佔 GDP 約 5%,僱用超過 150 萬人,家庭持有約 2,200 兆日圓(約港幣 110 萬億元)金融資產,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業界已廣泛應用 AI 於開戶檔案數據化及內部查詢聊天機械人等效率提升項目。更高階應用包括生成式 AI 個人化投資建議、強化反洗錢對策及網絡風險預警偵測。瑞穗金融集團推出生成式 AI 應用程式「Wiz 系列」提升信貸審批檔案製作水平,象徵日本金融界正進入高階 AI 應用階段。金融廳 2025 年 3 月發表的「AI 討論文件」為業界提供安全創新指引,協助金融機構在管理幻覺及資訊洩漏等風險同時建立穩健治理體制,在維護信譽及品牌價值前提下推動 AI 創新。

 

香港可借鑑日本經驗加速發展

日本經濟藍圖對香港具重要參考意義,兩地均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萎縮及產業轉型挑戰,需要透過科技創新突破增長瓶頸。Google 委託研究估算,若香港妥善採納 AI 技術,2030 年可為企業帶來 2,874 億港元經濟效益,相當於專業及商業服務業整體經濟增加值。數碼化及 AI 應用更可為香港 2030 年出口增值 5,776 億港元,涵蓋流動應用程式、網上視像服務、跨境數碼廣告、跨境電商及其他數碼服務出口。

PwC 研究指出,AI 可在未來 10 年令全球經濟產出增加最多 15 個百分點,相當於每年增長率提升 1 個百分點,與 19 世紀工業化時期增長幅度相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算,AI 將影響全球近 40% 就業,在香港等先進經濟體比例更高達 60%。數據錄入、行政職位、客戶服務、生產線裝配、零售收銀、分析職位、平面設計、翻譯及商業攝影等工種面對較高顛覆或取代風險。與過往工業自動化主要影響低薪職位不同,AI 浪潮將顯著衝擊高技能高收入職位。

香港可借鑑日本經驗,在三方面加強部署。首先是建立普及參與機制,確保中小企業獲得充足 AI 技術及培訓支援。香港中小企佔企業總數超過 98%,僱用約 45% 私營機構就業人口,必須讓中小企有效應用 AI 工具提升競爭力。政府已向「BUD 專項基金」及「出口推廣及貿易工業支援基金」注資 15 億港元,並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協助企業渡過現金流壓力。

其次是加強基礎設施投資。香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階段設施已於 2024 年底投入服務,但長遠仍需持續擴充算力及能源配套。日本將數據中心與再生能源電源同步開發的「瓦特與位元連結」策略,值得香港在北部都會區及新界土地開發時參考,實現數碼轉型與環保轉型協同推進。

第三是全面強化 AI 教育及人才培訓。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調查顯示,49% AI 企業表示招聘技術人才困難。政府應從基礎教育階段開始培養 AI 素養,並透過大規模再培訓計劃協助在職人士掌握 AI 技能,應對職位轉變。香港三所大學在 AI 相關學科及研究排名全球前 30 位,具備充足學術基礎,關鍵在於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並透過大灣區合作吸納內地及海外人才。

 

平衡創新與風險的監管框架

日本經驗顯示,靈活的知識產權環境及創新友善政策對吸引國際 AI 企業及人才至關重要。日本文化廳發表的「AI 與著作權相關想法」提供法律可預見性指引,在推動創新與保護創作者權益間取得平衡。香港同樣需要建立清晰監管框架,在促進創新與管理風險間找到適當平衡點。

數碼政策辦公室發表的《人工智能道德框架》及《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為持份者提供實用指南。金融業等高度監管行業,需要在確保交易健全性、穩定性及消費者保護前提下應用 AI 技術。監管機構應參考日本金融廳做法,發表討論文件引導業界安全創新,而非單純設置限制。

香港政府應持續與業界、學術界及國際組織溝通,制定既保障公眾利益又鼓勵創新的 AI 治理框架。透明度、問責性及公平性應成為 AI 應用基本原則。政府可設立監管沙盒,容許企業在受控環境測試創新方案,累積經驗後再推廣至市場。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應積極參與國際 AI 治理標準制定,將本地經驗貢獻予全球社群。

 

結語:把握千載一遇轉型機遇

OpenAI 日本經濟藍圖展示 AI 如何成為經濟轉型及社會進步的驅動力。日本模式強調普及參與、基礎設施投資及人才培育三位一體策略,讓所有持份者分享創新成果。香港面對相似挑戰及機遇,應借鑑日本經驗,因應本地情況制定適切策略。

香港具備自由市場經濟、友善營商環境、大灣區及中國市場通道、多元人才庫等優勢。政府已投放資源建設超算中心、推出資助計劃及制定指引,為 AI 發展奠定基礎。關鍵在於持續投資基礎設施、強化人才培訓、完善監管框架,並善用區域合作平台擴大發展空間。

AI 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香港必須把握這個千載一遇的轉型機遇,透過大膽創新及審慎規劃,在 AI 時代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為市民創造更優質就業機會及更美好生活。政府、企業、學術界及市民應攜手合作,將 AI 潛力轉化為香港長遠繁榮的堅實基礎。

 

來源:OpenAI

Tags : aijapan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