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技專欄金融科技

支付孤島警鐘 : 香港支付改革已無退路 依舊停留在「八達通、轉數快、信用卡」三國鼎立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在第十四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宣布,由人民銀行指導支付清算協會和中國銀聯建設的跨境二維碼統一網關已於 7 月底推出試行,截至 9 月 11 日已處理業務 198.1 萬筆,金額達 4.27 億元人民幣(約港幣 4.61 億元)。這項國家級支付基礎設施落成,標誌著中國在跨境支付互聯互通領域邁出關鍵一步,讓來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乃至烏茲別克斯坦的電子錢包都能在中國內地暢行無阻。然而當內地以國家戰略高度推進支付現代化之際,香港支付市場卻依舊停留在「八達通、轉數快、信用卡」三國鼎立,外加十多個電子錢包各自為政的碎片化時代。這一政策對比對香港而言,不應只是一則普通財經資訊,而應被視為一記響亮警鐘。它清晰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在區域支付一體化浪潮席捲亞洲的今天,香港若再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支付改革,將會從國際金融中心迅速淪為一個被邊緣化的「支付孤島」。

作者:Emil Chan 陳家豪

 

統一收單:現代化城市的基礎建設

第一個必須認清的現實是,接受跨境和統一的二維碼收單已不再是「加分項」,而是亞洲各國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的「基本要求」。人民銀行推動建設的跨境二維碼統一網關,實際上是在國家層面建立一條跨境支付的「高速公路」,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支付工具都能無縫接入。這種做法與泰國的「PromptPay」、新加坡的「PayNow」、馬來西亞的「DuitNow」等國家級支付系統的戰略如出一轍——它們早已實現互聯互通,形成一個覆蓋數億人口的區域支付網絡。這除了方便遊客,更是國家之間促進貿易、數據交換和經濟融合的戰略佈局。

相比之下香港現狀令人憂慮。內地遊客來港可能要考慮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還是兌換港幣用八達通;東南亞商人則可能發現在本國通行的電子錢包在香港處處碰壁。這種支付上的「不方便」正實實在在削弱香港作為旅遊樞紐和商業中心的吸引力。當鄰近地區都在忙於拆除支付壁壘、建設數碼絲綢之路時,香港內部支付體系卻依然壁壘森嚴,這無異於在數碼經濟時代自斷經脈。

 

無現金支付:城市運作的「神經系統」

第二個也是更深層次的要點是,無現金支付的意義早已超越「完成收款」這一單純交易功能,它更是一個城市用來感知實時社會經濟活動的「神經系統」。每一筆電子支付都是一個數據點,匯聚起來便能描繪出整個城市的經濟脈絡、市民生活軌跡和商業活力分佈。一個統一、高效的無現金支付體系,本質上是一個強大的實時數據基礎設施。當香港仍在為是否淘汰八達通實體卡而爭論不休,失去的卻是掌握城市未來發展命脈的數據黃金。

全面的無現金支付數據系統應用潛力無窮,能在多方面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和科學性:

結語:改革已無退路 政策必須明確

中國人民銀行推動的跨境二維碼統一網關政策,除了揭示內地在支付領域的戰略進步,更是對香港安於現狀的當頭棒喝。支付系統落後,影響的不只是支付體驗,更關乎香港旅遊業、零售業、中小企營商環境,以至整個城市在數碼時代的核心競爭力。繼續停留在支付工具林立、互不聯通的「舒適區」,只會讓香港在這場區域競賽中被拋離。

香港必須拿出當年建設地鐵、機場的魄力和遠見,將建立一個統一、開放、與國際接軌的支付體系提升到城市發展戰略高度。這需要政府、金融監管機構和支付行業共同努力,打破壁壘強制互通,將無現金支付真正塑造成香港這座智慧城市的數據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這一改革必須在政策層面得到明確體現和強力推動:

在內部政策層面,政府應在下一份《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將「完成跨境二維碼統一支付系統建設」列為核心指標,設定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在每年的《施政報告》中必須將支付系統互聯互通作為金融科技發展首要任務,並公布具體執行進度和問責機制。只有將支付改革納入政府核心政策議程,才能打破既得利益的阻撓,推動真正變革。

在對外政策層面,香港應主動將「參與並完成跨境二維碼統一支付方案」作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數碼經濟的先決條件。在「數碼灣區」建設中,支付互聯互通不應只是「可選項」,而應成為「必選項」。在參與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亞太經貿合作事項時,香港應將支付系統的區域兼容性作為談判籌碼和合作基礎,以支付基礎設施現代化來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時間不等人,改革已無退路。香港若不能在支付領域實現突破,所謂的「智慧城市」、「國際金融中心」、「大灣區核心引擎」都將淪為空談。唯有以政策為引領,以改革為動力,香港才能在數碼經濟新時代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

 

作者:Emil Chan 陳家豪
Unwire Pro 特約編輯

以「還俗IT人」自居。香港金融科技革命「吹哨人」。主要工作除了擔任金融科技初創企業顧問外,也在香港多家知名商學院擔任特約教授及客席講師,積極透過教育推動本地及大灣區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發展。 放下幾十年編寫電腦程式的鍵盤後近年重新以此寫作。以「但憑愚公志,復我獅山茂」為工作目標。

陳家豪

The author 陳家豪

以「還俗IT人」自居。香港金融科技革命「吹哨人」。主要工作除了擔任金融科技初創企業顧問外,也在香港多家知名商學院擔任特約教授及客席講師,積極透過教育推動本地及大灣區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發展。 放下幾十年編寫電腦程式的鍵盤後近年重新以此寫作。以「但憑愚公志,復我獅山茂」為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