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
為爭取於 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香港從多元出發,當中改善城市空氣質素便是重點目標之一。
為提升空氣質素,政府不但推進《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及《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內多項空氣污染物排放管制措施,還與內地政府作更緊密合作,加強對珠三角區域的空氣監測,除設立大量的監測站,還研發了智慧空氣質素監測系統(Smart AQ),系統結合物聯網(IoT)、AI、現有的空氣質素監測站、微型空氣質素監測設備和數值模型,讓公眾即時掌握最新和更細緻的地區空氣質素資訊。
環保署更開發了人工智能機械狗,配有電腦視覺、機器人結構、先進的空氣測量傳感器和人工智能演算法,協助調查空氣滋擾投訴,靈活偵測污染的源頭和位置。其特製的定向進氣口及演算法,能判斷不明氣體的屬性,自動追蹤氣體方向和尋找污染源。同時,機械狗可透過連結 5G 及 IoT,從環保署智慧指揮及控制中心的電腦伺服器,即時獲取搜索範圍的空氣污染物排放清單大數據,方便進一步分析,對本港的環境監測與緊急應變工作,起著突破性意義,而這機械狗方案更在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的比賽中獲獎,值得鼓舞。
隨著 AI 的不斷進化,我們應該化被動為主動去規劃城市持續發展,共同構建更智慧和健康的居住環境,以減少空氣污染所帶來的禍患,而積極投入科技研發,尋求跨學科和跨地域合作,探索多元創新方案,就是守護市民健康,創造幸福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