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區塊鏈科技專題特寫

數碼私有產權 香港與中小企在 Web3 AI 世界的生存關鍵

Photo: 以文章標題由 PicCraft 生成

香港曾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多年作為自由市場最佳的「示範單位」,從貿易自由、資金流通、簡單稅制、資訊自由與及法治保障私有產權等不同方面,受到國際推崇和肯定。

而很多人都知,香港最近非常主動發展 Web3,尤其是正當美國監管機構對一些密碼貨幣交易所窮追猛打,香港的積極和釋出善意,在幣圈人的眼裡,肯定是極其顯著及鮮明的對比、百般滋味在心頭。

其中就連幣圈「大佬」之一 Yat Siu,亦以顧問身份加入由港府牽頭的聯盟,積極向外國投資者說好「香港 Web3 故事」。如果有聽過他的分享,準會知道他論述的核心,並不在於什麼元宇宙或 NFT(雖然都是他旗下公司的主要產品沒錯)。Yat Siu 論述的重點在於「數碼私有產權」。

即使大學沒有上過「私有產權理論之父」張五常的課堂,亦很有可能聽過,只有當產權得到完善界定,資源才能夠最有效運用。

汽車:去中心化產業的例子

Yat Siu 的「數碼私有財產」主張亦同出一轍,只是加入了一些實例,令大家更容易體會,為什麼「擁有權」可以製造出日後無萬無千的商業價值和就業機會?以下我整理了一些他最近在 LinkedIn 分享的觀點:

「我們在想到平台時,我們會想到 Apple,我們會想到 Facebook,我們不會認為我們自己是平台,至少在數位環境中是如此。但在實體世界中,我們(消費者)就是平台。」

「例如汽車。我們擁有去中心化的汽車擁有權,於是你可以選擇揸 Uber、Lyft 賺錢,有人製造嬰兒座椅,有人製造輪胎等等。數千家公司和數百萬人為他人的汽車提供服務、在相關企業中受僱。這意味著,我們作為汽車的擁有者,我們就是平台,而不是 Tesla,也不是 Volkswagen。」

數碼私有產權與創新的關係

Yat Siu 相信的是,當任何產物有「去中心化擁有權」的時候,該產業就會變得愈開放,變得越可組合;變得越可組合,則在其之上的創新越多,創新越多,就有更多的網絡效應在疊加。

「然後實際上你開始認識到,你『擁有』這個事實為你帶來了數千種新的體驗,這些都是擁有者的權利。由於別人想跟你做生意,你就成了平台。這就是命題。這與我們如何更優雅地將其融入數碼私有產權沒有什麼不同。」

如果覺得 Yau Siu 對於數碼私有產權的論述太過宏觀,不如再聽聽另一位專家,有「網路行銷玩家」之稱的阿石,分享他對於「擁有」客戶數據的心得及其本身創業故事,從微觀的角度出發,看看「擁有權」如何改變小生意的命運⋯⋯

阿石的數碼營銷旅程

成為營銷作家之前,阿石本是設計師,最大熱情自然是創作。他曾基於「令人開心微笑嘅產品」設計理念,於 Facebook 開設專頁,出售自己嘅設計的精品。但某日,他收到銀行寄來的信用卡,撕開信套,他難以相信自己嘅眼睛,那是一張信貸額只得 5000 港幣的信用卡。

他一度深信,通過建立網店和在 Fb 專頁上不時舉辦免費送禮、遊戲就能獲得成功。但他發現,雖然贈品得到了不少「讚好」,但實際利潤卻沒有增加,反而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來處理贈品的包裝和寄送。專頁粉絲當中,一半是親朋好友,另一半是尋求便宜商品的人,大多數都不會變成長期客戶,只有在他辦理特價活動時才會再次購買。

他感到很困惑,難以接受自己信貸額度僅 5000 港幣。致電銀行增大信用額,職員的回絕使他明白,他很需要改變經營方式 – 儘管他的 Facebook 專頁有六千名粉絲,但實際上只有約 10%的粉絲會看到他的貼文,而且隨著 Facebook 不斷修改演算法,專頁貼文的觸及人數逐年下降。公司的盈利僅夠支付租金,創辦人自己則幾乎無收入。

《營銷為王》作者阿石,專為中小企和初創企業教授數碼營銷和人工智能實戰技巧。

面對 Fb 觸及率下降的策略

從那刻開始,他開始轉型為數碼營銷專家。他刪除了手機上浪費時間的遊戲、利用搭車的時間學習數碼營銷、如何投放 Fb 廣告。他每天花十元投放廣告,一邊學習如何分析廣告數據。他逐漸積累了實戰經驗,開始使用懂得創造收入和利潤。他甚至曾經郵件 Facebook,要求他們開放 Instagram 的廣告平台。

時至今日,阿石已經搖身一變成為暢銷書《營銷為王》作者,透過線上課程,培訓超過數千名香港、澳門、台灣和馬來西亞的中小企,亦曾為不少大企業提供內部培訓及營銷顧問,又於大學任教數碼營銷課程。

他已經完全改變了對於 Facebook 觸及率下降的態度。他明白,他並不真正擁有中心化平台上的數據和用戶,所以他開始「策略性地」將 Facebook 廣告的觸及率,轉化成自己可以全盤管理、真正擁有和操作的數據庫 (也就是去中心化的客戶數據庫)。

阿石表示,今天 Facebook 觸及率持續下降,但傳統電郵通訊的方式,仍然可以保持約 20% 的開啟率,因而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他獲得潛在客戶聯絡資料(如電郵或 WhatsApp 號碼)的方法,包括自建網站和內容營銷、SEO(包括網站和 YouTube 頻道),也繼續使用 YouTube 和 Facebook 等社交工具。

AI 對網站 SEO 的影響

阿石不時在 YouTube 分享生成式 AI 使用技巧,他對於 AI 帶來長遠衝擊的看法,令我感到很意外 。阿石認為,生成式 AI 對網站 SEO 帶來負面的影響,因為當太多的 AI 代替人類來訪問網站、從中取得資料,網站的 SEO 及相關的潛在客戶獲取機制,都會逐漸受影響,因為 AI 不會訂閱你的電郵通訊、也不會留下什麼有意義的喜好或足跡。

他近期跟拍檔推出 AI 上字幕工具 YouTuber AI,只需輸入 YouTube 連結或上傳 MP3、MP4 檔,選取影片語言後,大概 20 分鐘就可以自動生成字幕檔。 他也特別提到,相比之下,YouTube 作為社交平台工具,普及度和用戶使用習慣更勝 Facebook,使用族群遍佈不同年齡層。他推薦中小企除了使用網站 SEO 吸引潛在客戶,也可以考慮做開設 YouTube 頻道和相應的 SEO,在那裡吸引潛在客戶留低聯絡資料。

本文引用了 Yat Siu 和阿石的觀點和故事,不論是文首探討的香港如何從全球最自由經濟體,轉型為 Web3 的重要樞紐,抑或像阿石及其客戶的中小企個體戶,設法應對數碼環境的變化、革新營運和營銷的方式,都揭示了數碼私有產權的重要角色。香港和香港中小企未來能否成功數碼化、在 Web3 和 AI 等創科領域中浴火重生,能否守住及保障去中心化私有產權將是一大關鍵。

編採:尹思哲

Tags : 流動置頂置頂
尹思哲

The author 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