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創企業專題特寫

盤點 11 隻港產獨角獸!不怕食老本 戒本土圍爐

區玉輝教授認為,作為創科中心,紐約及倫敦的屬性與香港最相近,其一大特色正是,與傳統行業連結。 Photo courtesy: johnlsl

選擇題:BitMEX、FTX、Animoca Brands 及 Amber Group,四間初創有什麼共通點?一、涉足加密貨幣;二、估值超過十億美元(下同);三、總部位於香港,答案是「以上皆是」。

加密金融中心

批評「香港難孕育獨角獸」已過時!若是三年前,香港確實無緣胡潤的「獨角獸指數」,當時本地極其量只有兩間達標,數目與新加坡相約;惟三年過去,猜猜兩地有何變化?「很多人會估新加坡十二隻,香港兩隻,連本地創二代都是這樣認為。」中大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區玉輝教授,告訴記者答案其實是「相反」。

「獨角獸」(Unicorn)泛指成立不足十年、估值超過十億美元而未上市的企業。這個術語(jargon)風靡創業圈多年,實際出自一篇近十年前的文章。

話說 2013 年,矽谷創投 Cowboy Venture 創辦人 Aileen Lee,基於公開數據(例如 CrunchBase、LinkedIn)歸納出一種現象,表示 2000 年後成立的軟體初創,能成功跑出、市值達十億美元的,僅 0.07%,所以得出結論「要找好的企業投資,跟要找到獨角獸一樣困難!」

自此不同機構(包括政府)某程度視「獨角獸」為「指標」,過往後者數量亦確實稀少,在 Aileen 撰文的年代,全球僅得 39 間(包括當年的「超級獨角獸」Facebook,估值超過 1000 億美元);然而,這個數字到 2016 年翻幾倍達 229 間,近年增速更快,CB Insights 顯示已經突破 700 隻!當中約 20%來自中國,包括香港。

無怪乎區玉輝會補充,儘管數碼港起初遭受「負評」,惟無可否認都「成功孕育五隻獨角獸」,其中一間還是新鮮出爐,發生在近兩個月內。教人疑惑是本地初創生態,不是長期籠罩在「High-tech 揩嘢、Low-tech 撈嘢」魔咒?何解港產獨角獸數量還能「破頂」?

首先「成獸」並非想像中困難,尤其在資金氾濫年代——從創投氣氛可見,1994 年相關基金規模約 60 億美元,即使對象是亞馬遜,1997 年 IPO 前亦僅籌得 1000 萬美元;反觀今天,單計投資獨角獸的企業,CB Insights 顯示已經超過 1300 間,單單軟銀願景基金已經 1000 億美元,美國老虎全球管理(Tiger Global)則瘋狂「掃貨」,投資超過 100 間獨角獸企業——這意味什麼?就是初創融資其實容易了。

再說香港得天獨厚。近兩年虛幣概念的「獨角獸」(即文首提及的名字)崛起,查實這類初創十居其九由「外國勢力」創辦(BitMEX 三位創辦人分別來自美國及英國,FTX「薯條哥」Sam Bankman Fried 則是美國人),「為什麼他們會選擇香港?」區玉輝分析,跟香港「移民城市」包容度高有關,同時制度都足夠包容。

其實原理跟傳統金融大同小異——簡單而言,就是香港資金尚能自由進出。縱觀加密貨幣的世界,中國已禁絕境內交易,美國則從聯邦到地方,處處都是繁瑣法規,一不小心隨時觸礁!香港稅制簡單是既有優勢,相關監管目前仍然寬鬆,資金及人才自然流入。屈指一算,全球十大虛幣交易所,近半數便藏身於香港。

區玉輝教授補充,儘管數碼港起初遭受「負評」,惟無可否認都「成功孕育了五隻獨角獸」

「獨」定「毒」

走筆至此,無非想帶出兩點:一、論廣義「獨角獸」數量,香港遠超預期地多;二、「成獸」門檻沒有想像中高。如是者,引伸至關鍵問題:含金量呢?Ooosh Tech Lab 創辦合夥人鄭思行(Alex Cheng)就很重視退場計劃(exit plan),明言「如果最後無法賺錢,是否獨角獸分別不大」,畢竟背後只是「帳面價值」。

估值(valuation)是怎樣計算出來呢?答案是沒有既定答案,皆因每間初創都要「度身訂造 KPI(關鍵績效指標)」,創新本來亦沒有基準(benchmark),惟鄭思行同時指出所謂「估值十億美元」,很大程度是持份者的共識——他舉例兩人合夥開茶餐廳,假設餐廳正在蝕錢,每人需要夾 5 萬元,然後各自獲 5%股份,這一輪融資就可稱為「成功集資 10 萬,估值 100 萬」,100 萬怎樣得出來?「就是從用 5 萬元換 5%股份計出來。」

有別於股市,投資者可輕易出售估值過高的股票,甚至有權做空;獨角獸在非公開市場上,所獲的估值說穿了,就是由最樂觀那批投資者設定,皆因若然持懷疑態度,早就沒有參與融資。所以從專業投資者角度,鄭思行會謹慎看待,香港並非沒有「獨角獸隕落」的先例 —— 兩年前已經出現 Tink Labs。

話說 Tink Labs 成立於 2012 年,名副其實土生土長,創辦人為香港人,發跡及總部均在香港。高峰期,旗下出租旅遊手機,打進超過 80 個國家、60 萬間酒店房內,籌得資金高達 1.6 億美元,背後金主實力雄厚,包括 AI 專家李開復、美圖董事長蔡文勝及鴻海郭台銘,傳出獲日本軟銀垂青後,公司估值更水漲船高,成為繼 WeLab 及商湯科技後,香港第三隻「獨角獸」。

十億美元估值能頃刻間跌至零,那根稻草正是鄭思行口中,很重視的「實數」,即財務狀況及債務等——查實 Tink Labs 的歐洲業務,早於 2017 年已錄得嚴重虧損,當然若有新資金不會「玩完」,但很明顯筆錢遲遲未到手——事關該公司還款能力出問題,導致新投資者形同「接火棒」,結果 2019 年拖欠員工薪酬、傳出瀕臨倒閉後,自此黯然「退場」。

鄭思行表示,「估值十億美元」很大程度是持份者的共識。所獲的估值說穿了,就是由最樂觀那批投資者設定。

三條出路

目前,香港共有 11 隻獨角獸〔見表〕,綜合兩位專家所言,可分為三類:一、平台類,包括 Lalamove、GOGOX 及 Klook;二、深科技類,例如 SenseTime 及 SmartMore;三、金融類,包括 WeLab、Airwallex、BitMEX、FTX 及 Amber Group 等。

三組分類其實就是香港縮影,從獨角獸出路可窺探出,本地創科何去何從——首先「港味」最濃必定是 Lalamove 此類物流平台,由創辦人到實質運作(例如車隊)都是「香港製造」,他們通常都朝 IPO 進發,至於在哪兒上市?今天則要考慮國安,滴滴是前車之鑒。

除此之外,鄭思行認為 M&A(合併與收購),其實都不失為出路,「資本市場是香港優勢」,並透露主板公司,對創科實際有需求,皆因「證監每年都檢討上市地位,他們不能單靠收租撐業績,百年老業都在尋求轉型,所以需要注入新概念」。

第二條出路則是國際化,香港獨角獸當中,旅遊平台 Klook 是表表者。「總部設於香港,好處主要體現在註冊簡單,以及受其法律保護,是否需要實體存在?今時今日已遙距工作,員工很多時都是聯合國。」以 Klook 為例,鄭思行指出,由於香港基本條件有限,沒有足夠程式員,薪酬成本亦高昂,所以需要搬到英國。

再說政經環境丕變,鄭思行提醒業界,更要警惕「圍爐」心態,多留意區域競爭對手,東南亞就崛起得很快,而且非常「戰鬥格」——他自問來者不拒,近年「加好友」邀請此起彼落,來者正是世界各地初創。

「為什麼其他地區那麼主動?」相比之下,香港初創積極性較低,「申請完政府資助後,通常就安於留在本地生態圈」,教他不無感慨:「從來沒人阻香港初創發展外國市場啊!」他表示,自從疫情爆發後,網上許多免費 webinar,初創若有志開拓外地市場,資源及渠道更勝從前。

背靠祖國?三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欽點香港為「國際創科中心」;翻查本地獨角獸,其中一款正是「幾乎忘記其香港身份」,例如 SenseTime,皆因旗下業務深耕內地程度,實非一般香港人所能及,涉獵技術 AI 本身亦屬國策,企業「成份」會否很考究?不得而知,惟此類深技術初創,普遍就由港漂學者創建。

大都會創業圈

餘下則是最大群組——金融科技類。近期國家收緊政策,只能觀望港府會否跟隨;惟從學術角度,區玉輝教授則強調,香港創科最理想就是,結合傳統金融優勢,並建議創業生態圈,多參考紐約及倫敦,皆因三地均屬「大都會創業」

「香港不同矽谷,後者背靠龐大市場,可發展平台;跟以色列及深圳,同樣是不可比,兩地傳統是研發尖端科技;反為紐約及倫敦,屬性與香港最相近。」

他表示,約紐風投資金相當充裕,所以當地同樣孕育許多獨角獸,其一大特色正是,與傳統行業連結,「舉例紐約是媒體中心,媒體獨角獸很順理成章」——簡單來說,就是站在巨人肩上成長。

港產獨角獸列表

平台類

Lalamove

成立年份 2013 年
業務 速遞及貨運物流
估值
成獨角獸年份 2019 年
最新估值 最少 300 億美元(2021 年)
融資能力
最近一輪融資 F 輪 15 億美元,投資者包括博裕資本、高瓴資本及紅杉資本(2021 年)
累計融資額 超過 25 億美元
公司規模
全球總員工數近 5000(2019 年)、用戶超過 700 萬、合作司機超過 70 萬
香港成份
總部 荔枝角
主腦人物 周勝馥(3 歲從從內地移民,為香港十優狀元,畢業於史丹福大學)
國際程度
市場 亞洲、拉丁美洲及美國,超過 20 個市場,覆蓋 352 個中國城市
未來動向 傳赴美上市

Klook

成立年份 2014 年
業務 旅遊科技
估值
成獨角獸年份 2018 年
最新估值 超過 10 億美元
融資能力
最近一輪融資 E 輪 2 億美元,由思柏投資(Aspex Managemnet)領投(2021 年)
累計融資額 7.2 億美元
公司規模
超過 1000 名員工、遍佈全球超過 20 個辦公室
香港成份
總部 中環
主腦人物 林照圍、王志豪(毛里裘斯長大,20 歲回流香港)、熊小康
國際程度
市場 逾 400 個目的地
未來動向 投入「軟件即服務」(SaaS)開發

GoGoX

成立年份 2013 年
業務 速遞及貨運物流
估值
成獨角獸年份 2017 年
最新估值 15-20 億美元(2021 年)
融資能力
最近一輪融資 2.5 億美元(2018 年),計劃 IPO 前籌集最多 5000 萬美元,由中金及瑞銀安排
累計融資額 未知
公司規模
司機網絡超過 800 萬人,香港累計用戶超過 100 萬,2017 年與內地「58 速運」合併
香港成份
總部 觀塘
主腦人物 林凱源、關俊文及鄧權威(留學美國,回流香港,林氏出身公屋)

深科技類

SenseTime

成立年份 2014 年
業務 人工智能/人臉識別
估值
成獨角獸年份 2017 年
最新估值 120 億美元(2021 年)
融資能力
最近一輪融資 C+輪 6.2 億美元,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及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2018 年)
累計融資額 約 40 億美元(2020 年)
公司規模
約 4000 名員工,超過 200 名為博士級數,持有專利及論文發表數量,冠絕華人 AI 團隊;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杭州、京都、東京、新加坡、利雅得、阿布扎比及迪拜均設辦公室
香港成份
總部 科學園
主腦人物 湯曉鷗(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徐立(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赴香港讀博士)
國際程度
市場 中國最大人臉識別供應商,並於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及南韓等有業務
未來動向 擬今年內 A+H 掛牌

SmartMore

成立年份 2019 年 12 月
業務 AI 製造業
估值
成為獨角獸年份 2021 年
最新估值 超過十億美元
融資能力
最近一輪融資 B 輪 2 億美元(2021 年 6 月),投資者包括雄牛資本、紅杉中國及聯想創投等
累計融資額 未知
公司規模
深圳、上海、蘇州、北京、東京均設有基地,跟全球超過 100 知名企業合作
香港成份
總部 科學園
主腦人物 賈佳亞(復旦大學畢業,香港科大博士學位,現為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曾任微軟亞洲研究所訪問學者,以及騰訊優圖實驗室 X-Lab 負責人)、沈小勇
國際程度
市場 全球
未來動向 深耕市場、技術研發投及落實場景規模化

金融類(虛銀)

WeLab

成立年份 2013 年
業務 金融科技
估值
成獨角獸年份 2016 年
最新估值 介乎 15 億至 20 億美元(2021 年)
融資能力
最近一輪融資 7500 萬美元,由安聯集團旗下 Allianz X 領投(2021 年)
累計融資額 逾 6 億美元(2021 年)
公司規模
逾 800 名員工、逾 5000 萬註冊用戶、逾 600 個企業客戶
香港成份
總部 鰂魚涌
主腦人物 龍沛智(香港人,後赴美留學)
國際程度
市場 香港、中國及印尼
未來動向 傳籌備在香港或美國上市,擬全面進軍東南亞

Airwallex

成立年份 2015 年
業務 跨境支付平台
估值
成獨角獸年份 2019 年
最新估值 26 億美元(2021 年)
融資能力
最近一輪融資 D 輪追加 1 億美元,由美國投資公司牽頭,此前機構投資者,包括騰訊及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
累計融資額 近 5 億美元
公司規模
逾 600 名員工,多數來自高盛、花旗、摩根大通等國際金融機構,並收購了儲值支付工具 UniCard
香港成份
總部 鰂魚涌(此前在墨爾本)
主腦人物 張碩、劉月婷等四人(中國澳洲留學生)

金融類(加密貨幣)

BitMEX

成立年份 2014 年
業務 加密貨幣衍生工具,主要是期貨及永久合約,提供最高 100 倍槓桿
估值
成獨角獸年份 2018 年
最新估值 超過十億美元
融資能力
365 日交易量 超過 1 萬億美元(2021 年 6 月 30 日)
公司規模
35 億美元比特幣儲備(2021 年 6 月 28 日);以約 450 萬港元月租長江中心逾萬方呎單位
香港成份
總部 承租長江中心逾萬方呎單位,惟母公司註冊地則在東非小國塞舌爾
主腦人物 Arthur Hayes(曾任德銀香港衍生工具交易員)、Ben Delo(曾任職摩根大通香港 IT 部門)及 Samuel Reed(曾任香港 Global Brand Solutions CTO)
國際程度
市場 禁止 11 個國家及地區訪問,包括香港、塞舌爾及百慕達
未來動向 創辦人遭美國監管起訴, 新管理層計劃轉型,推現貨交易、託管及 OTC 服務

FTX

成立年份 2019 年
業務 數字資產衍生品,著名產品包括槓桿代幣、特朗普合約、股權通證及 Pre-IPO 合約
估值
成獨角獸年份 2021 年
最新估值 200 億美元(2021 年)
融資能力
最近一輪融資
獲 Liquid Value 參與 B 輪,投資額未有透露(2020 年)
當前市值 8.23 億美元(2021 年)
公司規模
約 70 名員工(不包括收購項目)、超過 100 萬註冊用戶、日均成交量達 140 億美元,為全球第四大加密交易所
香港成份
總部 香港
主腦人物 Sam Bankman-Fried、Gary Wang(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後在華爾街工作)
國際程度
市場 全球
未來動向 計劃再融資 4 億至 10 億美元

Amber Group

成立年份 2017 年
業務 加密金融,提供演算法交易、高頻交易、場外交易、借貸和衍生品等產品
估值
成獨角獸年份 2021 年
最新估值 超過十億美元
融資能力
最近一輪融資 B 輪逾 1 億美元,投資方包括 Tiger Brokers、Gobi Partners 等(2021 年 6 月)
公司規模
台北、首爾及溫哥華均設分部,全球擁有超過 340 名員工,為 140 多個國家及地區的知名大型機構、家族基金及個人用戶,至今註冊用戶超過 10 萬人
香港成份
總部 香港
主腦人物 Michael Wu(常春藤名校畢業、牛津大學訪問學者、前摩根士丹利宏觀交易員)
國際程度
市場 全球
未來動向
擴展全球業務、開發新產品及解決方案

Animoca Brands

成立年份 2014 年
業務 區塊鏈遊戲
估值
成獨角獸年份 2021 年
最新估值 超過十億美元
融資能力
最近一輪融資 5000 萬美元,投資者包括 Coinbase Ventures、三星風投及雷蛇企業風投部等
累計融資額 1.8 億美元(2021 年 7 月)
公司規模
共推出六款遊戲,全球投資逾 50 個區塊鏈相關項目
香港成份
總部 數碼港
主腦人物 蕭逸(美國大學畢業,95 年回港發展,曾獲李澤楷投資,被傳媒封為「神奇小子」)
國際程度
市場 美國三藩市、紐約,以及南韓首爾、德國柏林均設有辦事處,主要服務歐美客戶
未來動向 新資金將用於資助戰略投資及收購、產品開發,以及流行知識產權的許可

撰文:特約記者

編輯:尹思哲

Tags : 流動置頂獨角獸置頂香港
尹思哲

The author 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