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業界專訪

本地初創藉人工智能電腦視覺技術監察動物行為

當要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人工智能,電腦視覺技術就不可或缺。本地初創 Luk Advisor 就利用此技術開發動物監察應用,例如海豚和老鼠,在科研等方面有龐大的市場潛力,而 unwire.pro 亦邀請到其聯合創辦人分享發展心得。

動物監察市場潛力大

Luk Advisor 主力提供數據分析服務,特別是人工智能動物監察方面。Luk Advisor 聯合創辦人陸穎燊對於市場潛力相當有信心,他認為,動物相關的行業例如動物醫院或者畜牧業、動物園甚至是藥業等,都需要運用老鼠作動物測試,從中觀察動物的行為。以全球來說,整個市場加起來是過百億美金的市場,但往往被人忽略。

他表示,目前提供的服務可協助動物園中的研究員不用肉眼觀察,透過電腦視覺和人工智能技術偵測動物的移動,並追蹤牠們的動靜及分辨身份,再辨別他們不同時間的行為等等。這些數據經過分析後,方便他們做學術研究,例如協助動物園發表研究。有其他情況就是如果其他動物園有些飼養員或獸醫想清楚知道動物的狀況,例如動物出現不正常的行動,系統都可以第一時間通知他們。

Luk Advisor 研發的 AniDeep系統把鏡頭收集回來的數據分析,先辨認身份,再分析每隻動物在不同時間的行為。(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 Luk Advisor 聯合創辦人陸穎燊認為運用在動物上的人工智能監測系統市場潛力大,疫情前已與多家動物園及藥廠接洽

人工智能大幅提升效率

創辦人表示,運用 4-8 支水底鏡頭收集到 1 小時的數據,現時需要大約 5-8 人逐格翻看及記錄,而運用人工智能就只需要大約 15 分鐘就完成分析及記錄。他指出,方案的追蹤能力已達至九成準確,因此對比市場上同類的方案有競爭優勢。他補充,市場目前比較多運用生物傳感器作追蹤及感應,而 Luk Advisor 就運用了人工智能及電腦視覺技術,成本上相比生物傳感器的維護費及安裝費都較低,而且更能夠偵測到更多複雜的行為,追蹤移動亦都較精準。

▲ Luk Advisor 聯合創辦人陸穎燊(右)表示現時動物園仍依賴人手翻看所有錄影片段筆錄每隻動物的行為,不合乎成本效益。

數據分析需繼續改良

在訓練人工智能的模型時需要大量數據,陸穎燊指,他們的演算法有些是網上可採用的影片數據,或者從一些已訓練的模型中改良,暫時用了超過三十段影片,影片平均由三十分鐘至四、五小時不等。不過有些數據可能較難尋找,例如有些物種較稀少,可能就需要由合作夥伴提供數據訓練模型。創辦人表示,現時向實時分析發展,期望能夠在下年推出。

Tags : aiComputer Visionlocal startup
Antony Shum

The author Antony Sh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