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企業趨勢初創企業業界專訪

Umix 開發人工智能人聲轉換 MIDI 軟件 助用家發揮作曲創意

音樂聽得多,不過音樂製作則一向予人遙不可及的感覺。其實現在智能電話發展迅速,手機機能也可以應用在音樂製作之上。有本地公司就利用人工智能和數碼音訊處理技術,開發出人聲轉換 MIDI 的 App,讓不懂樂器的用家也可以製作屬於自己的音樂。


這個名為 Umix 的手機應用程式,可提供人聲轉換 MIDI、調號和弦以及節奏偵測等功能,令音樂製作的過程更加簡單。就算完全不懂樂器,只要對着智能電話唱出旋律,經過分析後會自動變成 MIDI 數據,模擬各種樂器的效果,輕鬆製作出自己的音樂。同時 Umix 亦提供大量特效選項,發揮更大的創意空間。Benjamin認為專業作曲家可以此即時記下靈感,而業餘用家則可利用當中預設的功能,如:改變不同樂器、自動調音、自動混音等來嘗試音樂製作。

▲用家可用聲音唱出旋律,程式透過人工智能辨識後可轉化成音符。

Umix HK 創辦人 Kenneth Au 和 Benjamin Lai 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們最初選擇製作與音樂創作有關的應用程式時,是因為在 YouTube 上經常看到有香港 YouTuber 於影片中不斷重複使用相同的聲效而感到厭倦,因此認為可以讓他們自己度身製作音效,透過自製音效,這些 YouTuber 在豐富畫面內容以外,也可以讓聲音內容變得豐富及具備個人風格。除觀察現時影片文化,兩人亦同時表示當年為了學習編曲,花了多年學習各種樂器,更用過現有的各款編曲程式,認為費時且效率低。

▲Umix HK 創辦人 Kenneth Au (左)和 Benjamin Lai(右)當初為了學習編曲而花了多年時間學習各種樂器。

對於科技與音樂的結合,從消費者角度,從前的實體唱片到現在的串流音樂,消費者欣賞音樂的模式在這二十年來變化很大,不過與此同時,音樂製作方面的科技並沒有跳躍性進展。在廿多年前已出現Auto-Tune 等調音程式,雖然其用處可圈可點,Kenneth 認為不能否認那是音樂與科技之間的一大進步,但自此卻沒有更新。音樂製作仍然需要在專業錄音室,利用專業的混音器等。但他們把目標放在應用程式以及智能電話上,就是相信智能電話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說到底,他們的終極目標是製作一個協作平台,網上或離線也可以使用,且恰似 Google 文件般,能容許多人同時編輯一首歌曲。他們認為,要開發一個平台,音樂製作應用程式就是個必要的環節,讓更多人能夠輕易參與音樂製作,聚集人流才可以形成平台協作。

▲除了記錄旋律,亦可加入內置的多種樂器及利用預設曲風編曲。

不過,目前要讓音樂製作文化普及起來,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現時仍未有數據分析到產品的需求,對於如何向用家收費,Umix團隊坦言未有定案。他們承認,用過應用程式之後,都覺得暫時未有原因令人繼續保持創作。用家可能會試用一下,但未必會成為習慣。雖然目前仍未建立到一個圈子甚至文化,讓音樂協作普及化,不過他們會繼續透過嘗試和失敗來逐步完善整個平台。

Tags : CreativeLocal startupsmusic
Antony Shum

The author Antony Sh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