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一個國際性評估,檢視全球 40 個城市在運用科技創新的進程,與智慧城市的主張不謀而合。
這個名為 CITIE(City Initiatives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暫譯「科技、創新及企業家精神的城市倡議」)的評估,把城市劃分為四個階段,即「前列者」,其次的 「挑戰者」,第三位的「建設者」以及第四的「摸索者」。
評估的亞洲城市中,新加坡是唯一位居「前列者」的——這是因為新加坡早於2014年已把發展「智慧國家」定為國策,從上而下大力推動,並打算將經驗和技術出口——市場研究公司 IDC 的估計,在 2025 年前,智慧城市技術單在亞洲市場,每年的市場需求高達一萬億美元,即「1」之後有 12 個零的巨額,是一個潛力非常可觀的生意。
香港呢?暫時與東京和悉尼等城市並列第三階段的「建設者」。其中9項評估準則中,香港在能否充分運用數據改善服務和促進創新方面,分數最低!
這樣的成績實在不令人意外。其實近年政府和不少公私營機構已著力與大眾分享資訊,不過問題是各有各做,缺乏整合的平台;也未必照顧到使用者,尤其手機程式開發者的需要。
例如有巴士公司的「到站時間預報」服務便利非常,但只限於部分巴士公司,未有惠及全港乘客,更遑論接連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而政府的數據公開方式也為人詬病,為什麽?下次再談。
作者: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
鄧淑明博士
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 90 年代創辦 Esri 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開發及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除了 GIS 本業,鄧博士對資訊科技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