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全面照顧長者需要:當下即未來 急需創新的方案帶動醫療服務

全球人口正在老化。愈來愈多踏入高齡的人在身心衰退的情況下需要獨自生活。為此,政府需增撥醫療開支以應對長壽人口為醫療系統所帶來的壓力以至家庭問題。

 

然而,社會似乎還沒有準備好如何應對這個問題。隨著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問題勢將加速。日本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經超過 65 歲,而約莫 2030 年,65 歲以上的澳洲人口數目將會超過 14 歲以下孩童人口。

香港的情況亦同樣嚴峻:香港人享有全球最長的平均壽命,女性平均達 87.32 歲而男性平均壽命為 81.24。我們因而急需創新的方案帶動長者的醫療服務。

在上述的人口分佈情況下,傳統的養老院護理模式以及以退休金補貼生活的模式將無法持續經營;因為這不僅會消耗長者的積蓄,並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現今社會劃一界定65歲為退休年齡,將令該批長者失去其獨立、尊嚴、私隱以至個性。

因此,我們應更新實踐全新的安老概念:在地安老,以享優質晚年。這概念將可為長者提供更相宜價格、便捷和可靠的護理;並可因應個人需要,度身訂造出個人專屬的照顧方案,以數碼科技形式將服務送抵他們府上。

 

科技的潛能

當代的技術藉著不同的工具支援家用及社區監測及反應系統,提供兼備事前及迅速反應的醫療服務。當中包括:於家中及社區安裝多重感測器和設備追蹤長者位置,以備在必要時發出警報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另外在穿戴技術的範疇,拖鞋裡可嵌入 RFID 標籤防止長者跌倒以及進蹤走失的認知障礙症患者;配備陀螺及感應器的手套可以協助柏金遜患者降低手震頻率。

這僅是開端──機械科技和感應技術的發展百千里,現在甚至能創造出可分辨感覺(包括喜怒哀樂)的智能機械人,他們可以透過訓練進行簡單的基本認知任務治療患有抑鬱症的長者。由此觀之,科技延伸著無限可能。

 

拓展潛力

科技發展當然亦有暗湧。如果長者對科技存疑或抗拒智能技術,那怎麼辦?如果科技的創新與現行的醫療投資有衝突又可怎樣處理?

現時許多以長者為目標的數碼科技護理都未能成功,它們的設計比較傳統,而且並未有投放太多資源及資金以確保持續發展,令這些科技難以融入現存的廣泛醫療系統和基礎設施之中。除了長者與護理員之間的協作,一個成功的護老模式同時更需要基層工作者、志願福利組織、家人、醫療團體和政府機構的持續參與。

 

實踐科技驅動模式

要達至成功,一個可伸延、可靠及以科技引領的護理方案是不可或缺的(在護理人員依靠電子警報下的情況的是甚為重要)。關鍵是彈性地配合嶄新的科技發展,以及實時收集處理數據,讓護理人員可以更有效地即時提供護理及介入療程。在一個擁有全面而綜合技術、合乎成本效益的單一解決方案是讓各持份者在護老行業更緊密連繫的致勝之道。

隨著科技發展,我們可引入硬件配置,如價錢相宜的環境傳感器、可穿戴配件及智能機器人等,讓家庭和社區融入科技之中。一些先進的異常檢測診斷方案可以進行健康分析預診,而探測長者日常活動的儀器可以建立出防範性及反應式干預系統。

隨著科技與人類的進一步結合而衍生的升級協議和程序,將可以為護理人員建立出更明確的工作流程和責任。而連接用戶的數碼平台將有助傳播資訊,讓各持份者(包括投資者)可以追蹤成果並作出恰當的調整。

這個綜合護理平台的好處是可以創造全面的科技先進模型,促進各持份者的互動並推出獨一無二的針對服務方案,實現「以人為本」的長者護理。

這模式具彈性和適應力可以在不同的家庭護理技術供應商中為護理員藉著統一平台提供服務,令無論是家屬或來自院舍及自願機構的護理人員都能全面地得到完整的服務。

 

以行動實現

SMU-TCS iCity 實驗室(由新加坡管理大學及塔塔諮詢服務公司合作)的 Shine 長者計劃測試研究結果令人感到相當鼓舞。他們在過去3年於 50 個家庭中安裝活動監測感應器及設備,為當地的自願機構締造親切及舒適的環境。而靈活性就是我們在試驗中發現的關鍵因素。

這方案正好為未來作準備。物聯網與其他主要健康護理平台,包括:Google Fit, Microsoft Health 及 Smarter Things 可以高度互動並與社交平台整合。更重要的是這方案更有潛質擴展至長者禮賓服務、長者志願者配對、長者援助、交友服務及家庭或社區復康服務。

透過對話調查及觀察,護理員在此平台把醫療、財政和其他數據互相連接,提供個人化的財政計劃和保險方案。

這方案正是我們邁向未來、全面度身訂做的護老計劃。

 

作者:Girish Ramachandran

塔塔諮詢服務公司亞太區總裁

 

Columnist

The author Columnist

Unwire.pro 將定期邀請業界人士、名筆,撰寫有關 IT 行業趨勢的精闢分析文章。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