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人於 Facebook 投訴某護膚品導致皮膚敏感,隨即引來大量姊妹分享。其實網上投訴產品的事情絕不罕見,重點是之後有大量西人名子的 Facebook 「用戶」以廣東話留言,為品牌護航 …… 盲的都知道是甚麼一回事了。
大量外國人用廣東話留言 護航變災難
我的 Facebook 朋友早前於受害人的帖文留言,標記她的朋友,所以我亦留意到這件事。當時已看到帖文的留言數目迅速增加,但之後已沒有理會。沒想到的是,該帖文有大量外藉人士用廣東話留言,為品牌護航。
香港雖然是華洋匯集的地方,但幾時開始有這麼多外國人懂廣東話,而且有用過該護膚品?很明顯是「打手」進場了。可惜打手們的「幕後玩家」幫倒忙,現在人人知道產品有問題之餘,更知道品牌想用打手掩蓋負面消息,漂白工程已變成災難。
圖片來源:Facebook 專頁爆笑貼圖區 。該專頁還有更多留言截圖。
打手無處不在
坦白講,打手算是網絡營銷的一部分,因為人們作決定時,很多時會參考網上的意見,而且在資訊不充足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受影響,尋找食肆便是一個常見例子。Unwire 早在 2011 年訪問的一位打手曾透露:「新仔打手多數在於飲食網中扮顧客寫食評起家」。事實上,網上零售公司 Amazon 引以自豪的評論系統也被指充斥虛假的用戶意見,Amazon 更於 10 月 27 日控告三間聘用打手公司。
除了評論系統,「聯盟行銷(Affiliated Marketing)」系統亦讓 Amazon 自豪。用戶加入後,推廣 Amazon 的產品並獲得訂單後便可分得佣金。現時提供聯盟行銷的商家愈來愈多,不少人為了這些收入會在網上寫產品介紹。這又是另一種層面的「打手」。
除了左右意見之外,一些公司亦會購買「讚好」來產生大受歡迎的假象,早前有媒體便發現中國官方媒體多個 Facebook 帳戶的讚好是來自中東地區,引起懷疑。
如果我是打手…
用外國人的名寫廣東話評論當然是低級錯誤,但其他打手的策略亦未必有效。如果我有幸一嘗打手工作,我想我會:
一、不要不明不白的愛:周柏豪的 Facebook 近期有來歷不明的狂迷不斷表白,於外人眼中變笑柄。這例子顯示,不明不白的愛很易引起外界懷疑。同樣道理,雖然發生「公關災難」後品牌都想急速撲火,但打手操之過急只顯露心司馬昭之心,撲火不成更火上加油。
相對之下,我認為「各打五十大板」會較可取,起碼別人不會主觀地認為文筆出自打手,而且批抨的「五十大板」與其他人共鳴,餘下的「五十大板」應更易入耳。
二、不要人海戰術:品牌面對「公關災難」大量的批抨,心理上很想滅他們聲。不過這時侯突然有另一幫人反擊的話,明眼人一看便知「打手」被召到場救援。常看電視劇的人都知,如果突然有一班人「踩場」,他們一定是被指使的。
不過大部分人都不是葉問,不能以一敵十,三兩個打手到「公關災難」源頭亦只會被掩沒下去,另覓場地似乎較好。假如有其他媒體報導這消息,到那裡留些漂白留言好過。
好啦其實我隨便想想而已,真正的打手已在 Unwire 的訪問分享過心得了。
但你會怎樣解釋有大量外藉人士為品牌護航?
那些打手肯定是肇事品牌的競爭者聘請來陷害他們的,再不然,黑客囉。
作者:Dennis Ma
Unwire.pro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