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創企業專題特寫

創業無國界 專家鼓勵發展東南亞以免被大國科技殖民

在上篇與 Google 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博士的專訪就提到,香港和台灣的創業者各有所長,應該合作發展東南亞市場。原來不少台灣的創業支援機構都同意這看法,認為香港團隊不妨到台灣發展,並著力開發東南亞市場,以免被大國的科技殖民。

TW_HK010

 

台灣版數碼港帶本土團隊往外走

為了讓國家能把握數據時代的競爭力,亞洲各國都重視培育本地的科技創新產業。Unwire.pro 就曾報導過日本南韓愛爾蘭等國家的創業環境,台灣政府及私人企業同樣也意識到需要培育本土的初創企業,最近 Unwire.pro 亦遠赴台灣與當地的創業支援機構作了專訪。

「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 TSS)是一個由台灣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在去年主導成立的創業支援機構,並獲該會的基金資助。曾在 Google 和 Yahoo 高層任職的台灣新創競技場行政總裁黃蕙雯表示,台灣本土創業團隊愈來愈多,但較缺乏國際視野和商業思維,希望透過她們自身的經驗協助台灣本土創業走向成功。

去年成立、但今年 5 月才正式營運的台灣新創競技場,讀者可想像為「台灣版數碼港」,但其成立過程可謂一波三折。本來競技場獲台北政府批准使用前身為中山足球場的官地創立新創工作園區,預計將可容納數十家本土團隊及外國來台設立公司之新創團隊入駐,但卻因為行政原因而要另覓地點,因此目前尚是「無殼蝸牛」。

但沒有創業園區並無礙台灣新創競技場的推動台灣科技創新,黃蕙雯表示競技場現在的目標是協助台灣團隊走向國際市場,例如引薦申請海外加速器、帶領新創團隊參與海外會展的徵選活動等,最近就選出 12 組台灣團隊到美國參加全球三大國際創新活動之一《TechCruch》的 Disrupt 大會,今年七月也有出席香港 RISE 大會。

TW_HK008

 

在台灣創業較高「性價比」

黃蕙雯笑言,現在的初創團隊都是年輕人居多,工作比較隨性,因此不介意開始這一年沒有提供地方工作。她指最重要是競技場獲得業界的認同和肯定,希望可以帶更多初創團隊到外國去,並帶外國的團隊到台灣來,同時將初創團隊的新概念跟傳統業界有更多交流。

她指出,台灣的初創公司大多由硬件工程師出身的成員組成,技術底子是無容置疑的,但卻不太懂得如何把技術商品化、國際化。相較於香港,她認為台灣初創團隊的英語能力和國際視野也稍遜一籌,而台灣新創競技場的角色正是幫他們跨過這一步。

她認同香港初創團隊的商業觸覺,認為往往是從用戶需求出發,再找技術人員去實踐,因此跟台灣的初創團隊文化是相對的。她認為兩地初創企業應多作交流,可以互相配合的話一定比單打獨鬥更有成就:「台灣和香港都用中文溝通,文化也近似,比其他地方更有合作的可能。」

「台灣的技術人員很多,也有硬件生態圈,而且台灣的物價和工資也相對較高性價比,加上政府的支持,是很適合外國創業團隊進駐發展的環境。」黃蕙雯亦提到台灣現在已開放「創業家簽證」申請,認為這有助香港和外國的創業者到台灣發展,互相交流合作。

TW_HK005

 

台灣投資者仍不熟識網絡創業思維

她認為台灣的初創圈子已有一定規模,現在欠缺的只是讓更多外國的風險投資者(VC)認識這市場,而台灣新創競技場的出發點亦正是這一點。本身台灣新創競技場獲國發會資助,金額已達 1.04 億新台幣,但該會不會直接向初創團隊注資,但就會為初創團隊向投資人引荐。

也許因為台灣以硬件生產見長,台灣本地的投資者比較看重硬件創業,黃蕙雯更指台灣本地投資者更習慣要「見到實物」才會考慮出資,不太懂現時的互聯網文化,對看重人流、用戶數目的生意模式不感興趣。因此競技場不僅要吸引外國投資者,也需要花氣力讓本地投資者認識全新的科創文化。

TW_HK009

 

創業根本不該用「國家」來劃分

除了台灣新創競技場,台灣更加知名的創業加速器是「AppWorks」。AppWorks 創辦人林之晨向 Unwire.pro 表示,他們 2010 年開始創業加速器,每半年一屆、每屆招收 25 支團隊,目前已經是亞洲最大的創業加速器,據統計已輔導了超過 250 支創業團隊,大約 520 位創業者(當中也包括來自香港的團隊),而且七成以上仍在市場生存。

相較於各國競相以創新來推動國家發展,以「國家」為中心來推動創業圈子,林之晨反而認為創業根本不應該用「國家」來劃分:「在我眼中只有團隊,沒有國家,團隊可以由不同國家的人組成。」因此他們並沒有特別統計來自哪些國家地的創業團隊最多,而且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團隊均歡迎。

而另一跟台灣新創競技場不同之處,是 AppWorks 在三年前開始有自己的風險投資業務,至今已投了 5,000 萬美元,投資項目也沒有固定,由最初期的種子基金到 A 輪、B 輪均有。一般都會透過 AppWorks Accelerator 讓團隊找到市場需求並逐步建立商業模式,其後才向他們增資以取得規模化所需要的資本。

據 AppWorks 提供資料目前其創投基金金額達新台幣 18 億,主要專注在流動互聯網、電子商貿、物聯網等領域,林之晨又指其中物聯網和流動互聯網會是最注目領域。投資額由新台幣 600 萬至 1.5 億資金不等,會佔股 10-20%,但不介入公司營運。

TW_HK006

 

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快、台灣仍走傳統路線將更缺競爭力

由前面的介紹可以看得出,AppWorks 的運作是以商業角度切入,不像有官方背景的台灣新創競技場會有「為國做事」的使命。不過 AppWorks 最初的出發點也跟台灣的競爭力有關,他坦言中國近來的互聯網行業發展很快,如果台灣仍在走傳統的工業路線,未來將更缺乏競爭力。

林之晨表示在 AppWorks 創辦前,台灣政府也有做創業培訓工作,但始終因為官方機構而缺乏商業思維和互聯網視野。而他們 2010 年創辦 AppWorks 便正是以互聯網創業切入,希望以較具靈活性的私人經營方式彌補官方單位的不足。

它以 Google 贊助的 SpaceX 為例,就是因為 NASA 的反應太慢下,才會出現私人機構自行出錢推動太空梭的開發。他坦言官方機構難免會有官僚問題,丟出很多計劃卻總是跟不上變化,而民間機構相對就更快速和靈活性,較符合新創圈子的風格。

 

東南亞初創應團結、免遭大國科技殖民

在上一篇 Google 專訪就提過鼓勵台灣和香港團隊往東南亞市場走,而這也同時是黃蕙雯和林之晨的共識。黃蕙雯認為香港和台灣可以多點合組區域性的團隊,共同瞄準整個亞洲市場,例如香港團隊做服務和商業規劃,台灣則主力做技術研發,絕可能發揮各自的專長。

林之晨亦認同應該多點開發東南亞市場,而非中國。他指東南亞目前本土的開發能力仍然追不上國際,需要花很多時間吸取經驗,因此很倚重中美日韓等大國的產品,但這些大國產品針對的也是大國市場,未必符合東南亞文化的特定需求。

因此他認為只要創業團隊的「在地化」工作做得好,其實絕對能夠在東南亞市場競爭中得勝,林之晨以第一代 AppWorks 畢業生 EZTABLE 為例,目前該公司已是泰國及印尼最大的網絡訂位服務商。

林之晨直言,大國的科技一直在變相「殖民」亞洲,如果東南亞國家不互相合作的話,其本國的新創公司圈子只會因為跟大國公司的競爭失敗而被磨滅掉。「不是一個地區內國家跟國家的競爭,而是整個地區得團結起來,否則只能繼續被美國、中國殖民下去。」他說。

TW_HK011

 

Tags : AcceleratorAppWorksgooglestartupTaiwan流動置頂
Catabell Lee

The author Catabell Lee

Leav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