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專題特寫業界專訪

金融科技離地還是普及? VISA 新加坡創新中心負責人 Matt Dill:問銀行!

很多人都在說金融科技,但有多少人真的實際體驗到金融科技的便利?有說香港金融科技政策落後,但就算明天突然全部允許,又會有多少香港人和金融機構真的勇於使用?VISA 新加坡創新中心負責人 Matt Dill 告訴 Unwire.pro, 比起突破政策枷鎖,怎樣提高消費者和金融機構的信任才是關鍵。

visa_sg_lab003

 

金融科技未普及是太離地還是市場未準備好?

11 月是亞洲金融科技特別熱鬧的一個月,香港在今月初搶閘舉辦第一屆「金融科技周」,而緊接的一周則輪到新加坡舉辦的首屆「金融科技節」。筆者早前應邀訪問了 VISA 新加坡創新中心,除了試玩了多款 VISA 的金融科技實驗產品外,更專訪了 VISA 新加坡創新中心負責人兼創新及戰略合作關係部高級副總裁 Matt Dill。

VISA 在 2014 年 7 月於三藩市總部 One Market Center 開設了旗艦創新中心,兩年後的 2016 年 4 月就在新加坡設立第二個創新中心,也是首個位於亞洲的創新中心。這個座落濱海灣金融區、佔地 7,000 平方呎的新加坡創新中心不僅作為 VISA 聯繫亞洲客戶、合作夥伴和開發者的地點,同時也作為 VISA 金融科技的展示場所。

金融科技的領域其實很闊,由大家熟識的支付,到股票基金、保險、財富管理、審計會計,凡是涉及到金錢的都包括在內。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開始出現,但同時卻又令人疑竇:「到底是否可行?」,其實今天的金融科技未能普及,到底是太離地還是走太前、市場未準備好?

 

VISA 一直強調並非做『塑膠卡』的公司,而是做一個讓店商和消費者都有信心交易的平台。而金融科技最需要的同樣也是信任,VISA 創新中心做的事便正是提供可信任的科技給消費者。

 

mVisa 手機支付方案成熟、印度旅遊免現金

VISA 新加坡創新中心裡展示了好幾款金融科技應用,而且部分更已經正在試行。例如在泰國和東南亞就有不少稱作「篤篤車」的出租車,說好收費後就能載遊客到指定地點。以前這種車都是現金交易,未來可能就能用手機支付了。

創新中心裡放著一台「篤篤車」展示了 VISA 在印度班加羅爾研發的「mVisa」的手機支付方案。司機只需要在車內貼上代表自己帳號的 QR 條碼,乘客在下車時用安裝了 mVisa 應用的手機掃條碼並輸入銀碼,就會直接從預先做好認證的信用卡或扣帳卡裡扣款到司機的銀行戶口,毋須現金交易。

由於現金交易會有搶劫風險,使用 mVisa 就能讓司機直接把車資傳到銀行戶口之中,更可免除找續的麻煩,而遊客也能更安心使用信用卡,司機不會知道遊客名字和信用卡號碼,自然也減少遭盜用的風險。而司機也不需要使用昂貴的智能電話,使用便宜的功能手機也可透過短訊功能確認收款和餘額,入門成本比想像中低。

其實類似的應用,香港的 TNG 電子錢包也有提供,不過就只能使用它的電子錢包,而且目前也做不到跨國應用。而 VISA 的國際性就很有利,目前印度的 Axis Bank、HDFC Bank、ICICI Bank 和 SBI 均支援 mVisa,遊客只需有信用卡戶口就能直接到司機在這些銀行的戶口中,未來更可應用到其他服務業上,到印度旅遊將更便利。

visa_sg_lab005

 

已在夏季奧運村試行、智能指環隨身安全交易

那手機支付是否就是未來呢?也不一定。正如一些人怕信用卡會被盜用,也會怕被人盜取身份並在手機程式中使用,但其實 VISA 在背後做了不少工作來保障安全。例如 Apple Pay 和 Android Pay,背後其實使用了 VISA 的虛擬信用卡和 Token 代碼,用來標識指定的手機身份,因此就算被人知悉卡號也不可能用其他手機上使用。

而由此也延伸到非智能手機裝置之上,由智能手錶到簡單的穿戴式設備,都能借助虛擬信用卡和 Token 代碼而成為電子錢包。VISA 新加坡創新中心就展示了一款在今年夏季巴西奧運選手村實地應用過的電子支付方案,每名選手都獲分派一隻內置了 NFC 技術的智能指環,只需使用它就能在選手村內消費並從信用卡中扣款。

智能指環能對應指定的 VISA 信用卡或扣帳卡,而背後就利用了虛擬信用卡和 Token 代碼,據在 VISA 創新中心說明的創新專案高級總監 Klas Hesselman 指出,該方案完全已經成熟並能即時拿到街上使用,只要是支援 VISA payWave 的讀取裝置都能讀取智能指環。

visa_sg_lab007

 

方案成熟萬事俱備、但市場認受提升仍需時

既然已經完全成熟,那為何現在街上看不見有人在用呢?其實在創新中心展示的不同方案,都是成熟而且很「貼地」,如果明天立即在市場使用也毫無問題。例如前面提到的 mVisa 就連司機的負擔能力都考慮到,毋須等待智能手機普及等因素,而智能指環更連硬件配套都齊備了,那問題出在哪兒了呢?

VISA 新加坡創新中心負責人兼創新及戰略合作關係部高級副總裁 Matt Dill 認為,VISA 的角色是保證一些概念能夠有足夠技術的支持,但實際能不能去到消費者面前,並不是 VISA 單方面就能決定,因為最終提供服務給消費者的是當地銀行,不是 VISA。

由於不同市場都有自己的文化,對金融科技的認受程度都有不同,因此實際上決定金融科技在不在一個市場實踐的決定權,是在了解當地民情的銀行或金融機構之上。「如果有一些想法想實踐,背後就需要有技術去支持,而 VISA 的角色就是事先準備好了技術,當這些銀行想實行時就不用再花時間研發。」Matt Dill 說。

visa_sg_lab002

 

定位信任交易平台、歡迎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合作

那麼消費者到底對金融科技有多大的信心?在嘩聲背後,有多少人實際願意嘗試?一些本地的中小型初創公司推出的金融科技服務,往往是「說的人多、用的人少」,而不用的原因一般也是可信性、可靠性的問題,直到像 Apple、Google 這些大品牌出現,消費者才突然開始覺得可靠,一窩蜂的踴躍嚐鮮。

金融科技始終涉及真金白銀,Matt Dill 坦言很難要求消費者一開始就對金融科技有信心,而 VISA 的角色便正正是讓消費者有信心:「VISA 一直強調並非做『塑膠卡』的公司,而是做一個讓店商和消費者都有信心交易的平台。而金融科技最需要的同樣也是信任,VISA 創新中心做的事便正是提供可信任的科技給消費者。」

因此在他眼中,「到底實體信用卡會不會被虛擬卡取代」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問題,因為 VISA 做的是信任交易平台,而不是「 塑膠卡」,只要能夠讓消費者安全方便交易,不管是塑膠卡還是尖端金融科技都可以是未來的交易方式,而任何時候都準備好能夠即時採用的安全交易技術,就是他和 VISA 創新中心的工作。

visa_sg_lab006

 

消費者力量很大、市場逼迫金融機構不得不變革

那怎樣才能讓消費者對創新的金融科技有信心?Matt Dill 認為消費者始終要時間去證明一種技術的可靠性,就像今天對一張塑膠卡的信任也不是三天兩日就能做到。他指 VISA 願意跟任何的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合作,並不限於像 Apple、Google 般的大品牌,也希望透過 VISA 的品牌提升消費者對初創公司合作夥伴的信任。

Matt Dill 認為消費者是很大的力量,他們才是決定一種金融科技會否在該市場出現的關鍵,如果一種技術是市場不信任或不需要的,銀行推出了也不會有消費者使用。但如果一種技術是市場真正渴望的,自然也會逼到銀行去做,因為如果他們不做,他的競爭對手會做,今天不做,未來也必定要做。

因此 Matt Dill 樂觀相信,不存在「銀行怕競爭怕麻煩」而不推出創新的金融科技的問題,市場認受性才是關鍵。如果一種技術市場根本不需要,銀行怎樣強硬推銷也不會成功,相反只要有需求,即使這技術會對銀行業務有影響,但阻得了一時也阻不到永遠。隨著市民開始接受金融科技,政府法規也不得不配合。

 

總結:消費者要用行動證明金融科技需求

其實筆者已經是第二次拜訪 VISA 新加坡創新中心,在 9 月就曾經探訪過。最初筆者預期會看到很多最新的概念金融科技試作方案,但出乎預期地都是比較「貼地」的現實方案,甚至是在香港也會看厭的零售方案也有,當時就想會不會有點欺場?

VISA 創新專案高級總監 Klas Hesselman 就解釋,該創新中心的目的並非要展示想像力,而是讓開發者和合作夥伴看到,金融科技並非天馬行空的概念,而是切實可行的。創新中心是一個 VISA 開發者平台的接入口,開發者透過 VISA API 和軟體開發者工具包(SDK)就能實踐不同的想法,重點是「行動」,不是「技術」。

其實想想香港也是一樣。安裝一個電子錢包在手機裡很簡單,但你會不會用?如果每次你付款時還是掏出「八達通」,其實又有何立場質疑八達通守舊又落後?正如 Matt Dill 所說,消費者的力量其實很大,如果人人都用行動證明市場需要金融科技改革傳統金融的時候,銀行和監管機構又有什麼理由忽視這些需求?

n-350x500

 

 

作者:Boris Lee
Unwire.pro 資深編輯。在企業 IT 科技報道範疇有十多年經驗。

 

 

 

Tags : innovationMobile PaymentSildesingaporevisa
Catabell Lee

The author Catabell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