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Lenovo 與貝智基金達成合作 望運用 AI 幫助 SEN 學童

IMG_7340-min

近年來,對於 SEN(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教育需求逐漸受到重視,大家也了解到他們在學習和理解新事物時需要更多的時間與耐心。據統計,本港約有 64,200 名 SEN 學生,然而,現有的注冊治療師不足 100 名,面臨嚴重的人手短缺問題。為了改善這一狀況,貝智基金與 Lenovo 宣佈合作,將設立香港首個人工智能輔助學習中心——Lenovo AI Hub,當中向愛培學校捐贈價值接近 200 萬港元的應用系統解決方案及服務,期望為更多 SEN 學童提供高品質、個人化的教育。

在現時的教學環境中,治療師除了教授 SEN 學童外,還需處理大量繁瑣的數據記錄工作,這往往會降低他們教學的效率。Lenovo AI Hub 的引入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課室內設有鏡頭來記錄學生的即時表現,讓治療師能更專注於與 SEN 學生的互動。此外,配備的智能手帶可以即時監控並記錄學生的心跳、出汗量等生理數據,讓導師能夠提前預知學生可能的情緒波動,並及時提供適當的輔助方法,幫助他們冷靜下來。人工智能系統還會記錄並分析學生的反應、情感及環境變化等數據,從而生成更精準的個人化學習計劃(IEPs,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lans)。

貝智基金創辦人黃俊文表示:「是次與 Lenovo 的合作相信可以為 SEN 學童帶來突破性的幫助,人工智能的加入讓 SEN 學童有更精準的學習過程,我們的導師可以更專注和學童交流。另外,人工智能可以縮短培訓治療師的時間,從而加快解決人手短缺這個根源性的問題,儘可能令所有 SEN 學童都能接觸到屬於他們的學習模式。」

展望未來,Lenovo 將繼續與貝智基金保持密切合作,期望將這一成功的模式推廣至東南亞市場,進一步推動共融教育,讓更多的 SEN 學童享有更佳的學習體驗。

read more
教育科技

Campus X 與商湯科技達成合作 為學童推出「Sense AI」課程

IMG_5171

本港機械人公司 Rice Robotics 旗下的 STEAM 教育機構 Campus X,將於今年 10 月與商湯科技旗下教育品牌 Magic Lab 為本港學生推出創新 AI 課程「Sense AI」,課程涵蓋六大單元共 24 節課,當中包括基礎概念到高級人工智能(AI)技術,目標是令學童提早接觸 AI,培養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

Campus X 是本港一所 STEAM 教育機構由 2024 年初成立,過去一直為學生提供 STEAM 課程。與過往「填鴨式」教育不同,Campus X 專注教育學童創新思維,並希望每個學生獲得屬於自己的學習過程。為了提高學童對於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每位學童在加入時都會獲得一部 Rice Mini 機械人,成為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夥伴。Campus X 總經理吳學謙表示,過去曾有家長認為子女其學習表現比以往更為理想,並繼續以 Rice Mini 機械人學習。

「Sense AI」由淺入深帶領學童認識人工智能

是次與商湯科技的合作,將會為本港學童提供合共兩個級別的課程,分別是「Sense AI Levl 1」及「Sense AI Level 2」。「Sense AI Levl 1」適合 5 至 8 歲學童,課程將會以較簡單易理解的方式向學童介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當中亦會以遊戲和互動的方式進行初步編程體驗。「Sense AI Level 2」則適合 9 至 12 歲學童,並會深入探討人工智能技術,並使用 Python 進行圖像處理及人工智能應用開發。

Tech Seed 為基層學童提供機會接觸 AI

考慮到有關人工智能的課程都較為昂貴,一般學生可能較難負擔相關學費。對於此問題,是次計劃亦會與慈善教育機構 Tech Seed 合作,並贊助全港 30 間中小學參觀本港機械人研發中心及帶領中小學生動手裝嵌機械人,當中基層學生亦有機會嘗試「Sense AI」,望求每位學生都有平等機會學習。

商湯大模型事業部產品副總裁、商湯科技教育研究院院長戴娟認為,現時人工智能越趨普及,未來將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希望透過此合作令學童可以從小培育對 AI 的認知,讓學童未來實現自主學習,期望成為新一代創新者。

read more
專題特寫教育科技

AI 時代下的教育創新 SEED Foundation 科技教育新模式

421723077_122112514760177491_628553100162616818_n

在 AI 潮流的浪潮下,即便是蘋果的 iPhone 和其他產品也必須全面升級,納入並整合 AI 功能。可想而知,正在求學時期的年輕人,亦須提升自身能力,包括掌握 AI 的實戰技巧。然而,正規學校課程即使涵蓋電腦科學或資訊科技內容,也難以跟上 AI 技術的迅速發展,無法及時調整課程內容以滿足科技的進步。

科技人才不足的挑戰

這次故事圍繞著一位 NGO 的舵手,他與本地多所中學合作,全力推動科技教育。他的背景不僅限於推動科技教育,更結合了運動和音樂,以此培養青少年的毅力和自信心,並為他們提供展現才華的舞台。

Ken 羅君本加入 SEED Foundation 之前,曾擔任索尼影視娛樂亞太區執行副總裁,並在微軟和麥肯錫等知名公司任職。現今他也擔任全城皆馬非牟利機構主席,該機構致力於透過長跑訓練來培養青少年的毅力與自信心。與此同時,他也是誼樂社的主席,該音樂機構致力於為香港新一代古典音樂家提供演出機會。

根據 Ken 所講,SEED Foundation 成立於 2021 年,是由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AEF)贊助,旨在培育中學生的科技技能。

「SEED Foundation 最初的資金來自阿里巴巴的創業者基金,旨在培育和孵化科技初創企業的思維。透過提供早期融資,該基金致力於支持這個生態系統的發展。然而,香港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科技人才嚴重短缺,不論是高級、中層還是初級技術人才,供不應求。因此,我們發現中學階段已經有許多學生對科技或創新技術表現出濃厚興趣。」

羅君本是香港慈善組織 SEED Foundation 的行政總裁,落手落腳協助年輕人邁向數碼科技主導的經濟

NGO 的科技教育新模式

2023 被指為 AI 元年,自去年開始,即便是經驗豐富的 IT 專業人士也開始關注自身技能的可持續性,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進步,未來是否會被 AI 取代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

至於傳統教育的課程體系,難以避免相對僵化,要追趕時代科技趨勢並反映在傳統教育中並不容易,這不僅是香港教育所面臨的挑戰,更是全球性的教育議題。

「在傳統課程中,常見的做法是先設計教育課程,制定課綱,進行諮詢,編寫教科書,再進行評估測試。然而,在這快速發展的科技領域,這種程序可能無法與時俱進,成為科技領域的一大挑戰。」

「與傳統體系相比,我們在教材設計上更具靈活性。例如,我們的雲端課程在推出一年後已進行課程調整,至於 UX/UI 課程一開始教授如何使用 Photoshop 等軟體,但現已轉為教授 Creative Suite、Firefly 等工具,並開始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簡單文字提示,將概念轉化為對應的圖像。」

除了科技教育課程及 IdeaPOP 創科比賽,SEED Foundation 也積極聯繫商界,為學生提供科技相關的工作實習機會

實踐與創新:從教育到社會影響

以我所知,他們更舉辦名為 IdeaPOP! 的中學創科比賽,用意是激發中學商科學生的創意潛力,也鼓勵他們從社會議題中挖掘細節,並以創科創業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個比賽不僅考驗學生的商業初階技能、並非止步於表面「演示」的對決,更重要是如何兼顧下一步的實踐和執行上的可行性。

「IdeaPOP 嘅核心理念唔止係有一個出色嘅概念,而係要懂得點樣實踐呢個概念,同埋佢係咪經濟上可行。」

「舉例嚟講,今年有一隊參賽隊伍致力解決廚餘問題。喺香港,回收廢物一直係一個難題,佢哋發現家庭廚餘佔廢物嘅近四成!佢哋提出咗一個廚餘處理機嘅構思,包括壓縮同保持新鮮嘅設計,有效解決咗臭味問題。唔單止咁,佢哋仲要進一步思考,廚餘其後應該點樣處理?例如物流的問題。」

「另一隊參賽隊伍就提出一個新概念,喺親人離世時無法道別嘅情況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收集親人嘅聲音、影像同影片,製作成一個視訊聊天機械人。透過 Google Collab 技術,呢個 chatbot 唔單止設計成一個機械人,仲能根據對話內容追蹤使用者嘅心理狀態,同埋在需要時提供適當嘅專業支援。」

每年 IdeaPOP 都有不少來自不同行業的導師參與擔任初賽評判,至於復活賽及決賽的評審團將由本地及環球初創和企業社群的行業領袖、投資者、初創專家組成

向前走 teamwork 最緊要

Ken 在企業管理層有豐富經驗,並擁有培育青少年不同領域才能的經驗。我想了解他當年是如何挑選人才,以及打造具競爭力的企業文化?

「其實當時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團隊合作的環境,大家共同努力朝著同一目標前進。當然會有不同意見,因此最關鍵的是公司文化要能夠鼓勵大家團結一致克服挑戰。」

全球踏進 AI 年代,不僅是商業機構的運作方式,即使傳統學校教育,往往難以滿足科技急速變革的步伐,學生們需要更有彈性的方式來提升,以跟上時代的轉變。羅君本帶領 NGO 與多所中學攜手,通過科技教育方式,發掘學生的潛能,培育他們的毅力與自信心,不僅提供了他們可以發揮才華的舞台,也讓他們理解到進步的重要性。

「點樣繼續去一路行落去呢?我認為最重要是 teamwork,我當年在 media 呢個行業,也 go through 過幾趟 restructuring,面對新環境,最後幾年係好大衝擊,果陣真係 learn 到公司文化係咪好 rigid 會好大分別。如果嗰嗰都諗住『我淨係做呢樣我唔做嗰樣』嘅 mindset,成間公司就好難繼續向前行同進步!」

採訪、撰文:尹思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