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應用方案科技專欄

樂齡科技應對老齡化挑戰 香港與日本的創新實踐

Elderly and middle-aged people exercise with wooden dumbbells during a health promotion event to mark Respect for the Aged Day at a temple in Tokyo’s Sugamo district, an area popular among the elderly, on Monday 18 September 2017 . Satoko Kawasaki .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

老齡化對全球帶來重大的考驗。為應對這項挑戰,世界各地都採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案,當中樂齡科技便成為箇中關鍵詞。

例如日本,自2007年已進入超高齡社會,為解決護理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政府大力提倡研發人工智能與人形機械設備,以鼓勵長者居家養老。根據路透社報導,日本早稻田大學早前研發一款由AI驅動的人形機械人,既可輔助長者起床、穿襪子,又能完成炒蛋、疊衣服等簡單家務,被視為未來照顧者的好幫手。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非常嚴峻,至今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已超過175萬,佔總人口的23.3%,當中「以老護老」的貧窮長者人數超過58萬,情況令人關注。為支援高風險照顧者,政府在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建立跨專業、跨機構的照顧者資料庫,又推出多項措施加强地區支援。同時,也積極鼓勵本地科研創新。

近年,在政府推動之下,促成更多樂齡科技的研發,不少更特別為減輕照顧者壓力而設,如香港理工大學初創研發的智能電動輪椅,除可偵測和分析障礙物,還能在緊急情況下向照顧者發出警報,為長者提供額外保障。另一理大初創的智能防感染流動乾廁,將便廁椅結合感應器和專利一體式設計,不但降低了細菌傳播風險,還節省了74%的清潔時間,特別適合行動不便或需要隔離的長者使用。

我欣喜政府最近把創科應用基金的應用擴闊至適合家居使用的樂齡科技產品,並計劃把產品提供長者及護老者借回家中使用。期望產品的申請門檻能切合社會需求,同時提供技術協助及指導,好讓長者感受到樂齡科技所帶來的生活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