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

Amazon 關閉上海 AI 實驗室 中美緊張關係推動美企撤離潮

Amazon 最近宣佈關閉其專注人工智能開發的上海研究實驗室,作為這家網購平台和雲端運算巨擘最新的成本削減措施。實驗室應用科學家王敏捷本週稍早在微信發文表示,Amazon 因「中美緊張局勢下的戰略調整」解散團隊。

Amazon 發言人 Brad Glasser 聲明指,公司「做出艱難商業決定,削減 Amazon Web Services 部門特定團隊的部分職位」,約十多名員工受影響。這項決定反映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地緣政治緊張關係推動越來越多美國企業減少或停止在中國的營運。特朗普總統的激進關稅政策加速了這種轉變,而中國政府呼籲在 AI 和技術發展方面實現自給自足。

地緣政治推動戰略撤退

AWS 於 2018 年 9 月宣布成立上海實驗室,任命紐約大學上海分校電腦科學教授張錚為主任,職責是「領導公司深度學習的先進研究和開發」。實驗室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等領域,網頁顯示其聚焦四項活動:開發和貢獻開源項目如流行的深度圖形庫框架、圖神經網絡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透過 SageMaker DGL 和 Neptune ML 等 AWS 服務賦能客戶,以及積極與學術界合作。

王敏捷在社交媒體發文中將實驗室成立時期描述為外資 AI 實驗室在中國的「黄金時代」。這個評估可能準確,因為 Microsoft 去年提議將部分研發人員從中國調至美國,IBM 據報也採取類似做法。

Amazon 上週宣布 AWS 裁員,受影響的美國團隊包括專注營銷和培訓認證的部門。公司使用相同措辭描述此次關閉:「經過對組織、優先事項和未來重點的全面審查,我們做出艱難商業決定削減 AWS 特定團隊的部分職位。」

美企在華營運面臨挑戰

中美兩國地緣政治緊張關係對美國科技公司在中國的營運造成重大影響。美國對中國實施限制,限制其購買可用於訓練 AI 模型的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的能力,包括來自 NVIDIA 和 AMD 等公司的產品,儘管部分限制已經放寬。

相比之下,NVIDIA 對中國 AI 研究全力投入,聯合創辦人黃仁勳認為如果世界利用中國的頂尖人才,AI 將發展得更快。這種態度最近成為特朗普政府決定撤銷對中國所有 GPU 出口禁令的因素。

Amazon 中國業務全面收縮

除了退出中國 AI 研究外,Amazon 已關閉其在中國經營的應用商店和電子書商店。2022 年,Amazon 停止在該地區的 Kindle 電子書商店,此前於 2019 年關閉了其在中國的電商市場。

這種撤退模式反映了美國科技公司在中國面臨的系統性挑戰。監管環境的複雜性、合作夥伴關係要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地緣政治緊張關係,都促使企業重新評估其中國策略。

對於依賴全球人才和市場的 AI 研發而言,這種分離趨勢可能產生長遠影響。技術發展可能變得更加地區化,國際合作減少可能減緩整體創新步伐。

行業影響與未來趨勢

Amazon 上海 AI 實驗室的關閉象徵著更廣泛的行業趨勢。隨著中美科技競爭加劇,雙方都在尋求技術自主,減少對對方技術和人才的依賴。

這種「脫鉤」趨勢對全球 AI 發展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曾經的全球合作網絡正在分化為相對獨立的技術圈,這可能導致資源重複投入和創新效率降低。

對於在中國有業務的美國科技公司而言,平衡地緣政治風險與商業機會成為越來越複雜的挑戰。企業需要在合規要求、安全考慮和市場機會之間找到微妙平衡。

同時,中國政府對技術自給自足的追求也推動本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可能在某些領域形成與美國企業的直接競爭。這種競爭動態可能推動雙方技術發展,但也可能導致標準分化和市場分割。

Amazon 實驗室關閉的決定雖然涉及相對較少員工,但反映了美國科技巨擘對中國市場策略的根本性重新思考。在可預見的未來,類似的戰略調整可能在其他美國科技公司中繼續出現。

來源:Nikkei

Tags : aws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