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

OpenAI 強化企業代理工具競爭力 Responses API 升級劍指 Microsoft 與 Google

OpenAI 針對企業市場,最近推出 Responses API 重大升級,新增遙距 MCP 伺服器支援、原生圖像生成與企業級安全功能,明顯針對 Microsoft、Google 等競爭對手在企業 AI 代理市場布局。此舉反映 AI 巨頭競賽已從消費者工具轉向高價值企業解決方案,預料將重塑企業軟件採購決策。

該 API 自今年 3 月推出至今已處理數兆 token,支援 Zencoder、Revi 和 MagicSchool 等商業應用,證明企業對可定制 AI 代理解決方案強勁需求。市場分析師認為,OpenAI 此次升級策略性回應 Microsoft Build 大會全面代理策略,意圖鞏固在企業 AI 工具鏈核心地位。

從 API 提供商轉向平台領導者

OpenAI 透過 Responses API 升級展現從單純模型提供商轉向綜合平台戰略。新增遙距 MCP 伺服器支援讓企業客戶可透過幾行代碼連接 Stripe、Shopify、Twilio 等關鍵業務系統,這種「即插即用」集成能力直接挑戰傳統企業軟件供應商地位。

分析認為,這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商業模式演進,OpenAI 正將自己定位為企業數碼轉型必備基礎設施,而非僅僅 AI 工具供應商。

企業採用 AI 代理主要障礙向來是系統整合複雜性與安全考量。OpenAI 透過標準化 MCP 協議和加入其指導委員會,試圖建立行業標準並降低企業採用門檻。這種策略若成功,將為 OpenAI 在快速增長企業 AI 市場建立顯著競爭優勢。

從訂閱轉向使用量計費

OpenAI 維持現有定價結構同時擴展功能範圍,反映其收入模式戰略考量。代碼解釋器每次會話收費 0.03 美元(約 0.23 港元),檔案搜尋每 1,000 次調用收費 2.50 美元(約 19.5 港元),網路搜尋費用介乎每 1,000 次調用 25 美元至 50 美元(約 195 港元至 390 港元)。

這種「按使用付費」模式對比 Microsoft 365 Copilot 每用戶每月 30 美元(約 234 港元)固定訂閱費,為中小企業提供更靈活成本結構。對大型企業而言,使用量計費模式可能隨著代理應用普及帶來更高總成本,但提供更精確成本控制和預算預測能力。分析預期,OpenAI 透過 API 模式能更快滲透企業市場,特別是那些尚未全面採用 Microsoft 或 Google 企業套件的組織。

三大科技巨頭角力企業 AI

OpenAI 此次升級時機耐人尋味,正值 Microsoft 透過 Build 大會大力推廣多代理系統,Google 亦加速 Workspace AI 功能整合。三家公司競相爭奪企業 AI 代理市場主導權,各自採用不同策略路徑。

Microsoft 依靠既有企業客戶基礎和 Office 365 深度整合,Google 主打搜尋技術和雲端基礎設施優勢,而 OpenAI 則憑藉模型技術領先地位和開放 API 策略。

「企業客戶面臨艱難選擇」,企業技術採購顧問指出,「現有 Microsoft 客戶可能傾向 Copilot 生態系統,但 OpenAI 技術優勢和靈活性對技術團隊更具吸引力。」

投資機會與市場展望

OpenAI Responses API 升級為整個企業 AI 代理生態系統帶來投資機會。系統整合商、AI 應用開發商和專業服務提供商將受益於企業對定制 AI 解決方案增長需求。特別值得關注是圍繞 MCP 協議建立第三方工具和服務生態系統,這可能催生新商業模式和創業機會。企業軟件供應商需重新評估產品策略,考慮如何在 AI 代理驅動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市場研究顯示,企業 AI 代理市場預期在未來三年內實現三位數增長,OpenAI 此次升級將其置於這個高增長市場有利位置。然而,成功關鍵在於能否在技術創新、成本效益和企業需求間取得平衡,同時應對來自科技巨頭激烈競爭。

來源:OpenAI

Tags : aiOpe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