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 AI 逐漸普及,科技取代真人工作的爭議再次成為焦點,AI 被認為會取代白領工作,而其實藍領工作也有機會被取代,Amazon 最近宣佈將推出具有「感知」能力的新型 Vulcan 機械人,就可能會對未來的勞動市場造成衝擊。
Amazon CEO Andy Jassy 表示:「Vulcan 正在透過處理人體工學上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使工作更安全,同時為我們的團隊成員創造在機械人維護方面提升技能的機會。」Amazon 方面進一步介紹,Vulcan 可以從倉庫的最高和最低貨架上收集物品,這樣人類就不必整天爬梯子或彎腰。人類則將收集僅存放在中間的物品和/或這種新的「有感知能力」的機械人仍然無法拿起的物品。
Amazon 表示在物流中心之中,這些機械人在完成 75%的客戶訂單中發揮作用,已在 Amazon 創造了數百種新工作類別,包括機械人地面監控員到現場可靠性維護工程師等等,Amazon 亦提供了獲得這些機械人維護技能的工作再培訓計劃。
雖然 Amazon 沒有明說,但這顯然不會是 1:1 的轉換。監督機械人不需要像直接完成倉庫訂單那樣多的人力。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成為機械人機械師的能力或意願。但 Amazon 在 Vulcan 公告中包含再培訓計劃資訊是有意義的,因為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證據表明機械人取代所有工作後,藍領工人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機械人技術再次推動自動化浪潮
在機械人等技術的發展下,企業的自動化轉型也需要配套適當的人才發展策略。隨著企業投資先進機械人和 AI 技術,同樣重要的是制定計劃,幫助現有員工獲得在這一新環境中工作所需的技能。Amazon 的做法顯示,成功的自動化不僅涉及技術實施,還包括人力資源戰略。
企業亦應該重新思考「人機協作」的概念。Amazon 的模型顯示,人類和機械人可以專注於各自擅長的任務,機械人處理需要持續性、標準化和可能存在安全風險的任務,而人類處理需要決策、判斷力和靈活性的任務。這種協作模式可以同時提高效率和員工滿意度。同時,機械人技術的採用可能創造新的工作角色和職業發展路徑。企業可以積極識別這些新出現的角色,並開發培訓計劃,使員工能夠從傳統角色過渡到這些新機會。這些新角色可能包括機械人維護技術人員、自動化流程監督者和人機協作專家。
企業應該認識到技術實施的限制和現實挑戰,Amazon 的「即走即出」(just-walk-out)技術的經歷表明,即使最先進的自動化系統也面臨採用障礙,無論是技術上的還是市場上的。企業在制定自動化策略時應採取務實的方法,考慮到技術的準備程度、市場接受度和實際實施挑戰。
真人工作職務將會有變
Amazon 的案例揭示了機械人時代的勞動趨勢,我們可能會看到工作角色的演變,而不是完全取代。未來可能有「自動化監控員」,就像今天我們有一名店員監督每排自助結賬一樣。快餐廚師可能會轉變為監督烹飪機械人的工作者。操作機械人可能會變得像操作 PC 一樣:幾乎每個人都需要知道如何操作才能就業。
而完全機械人自動化的未來可能永遠不會真正實現。機械人可能仍然只是最大、資金最充足的公司的專利,就像 Amazon 或汽車製造業中使用的那樣,而絕大多數零售、餐廳和駕駛工作仍由人類完成,至少在未來幾十年內。Amazon 曾試圖將其「即走即出」自動化技術銷售給更廣泛的零售/雜貨行業。但零售業對其最大競爭對手 Amazon 並不友好,對這項技術興趣不大。後來發現該技術使用印度的人類觀看和標記影片,甚至 Amazon 後來也縮減了其使用範圍。如今,這類技術(無論是 Amazon 的還是其他公司的)在其他企業中幾乎看不到。
現實中的自動化採用可能比技術願景更為複雜和漸進。企業、政策制定者和教育機構需要合作,確保勞動力能夠適應這些變化,並從中受益。這包括發展可轉移的技能、創建有效的再培訓計劃,以及設計能夠支持人機協作的工作環境。
未來的勞動市場將由一系列因素塑造,包括技術進步的速度和方向、企業採用自動化的商業決策、消費者喜好以及監管環境。Amazon 的 Vulcan 機械人提供了這一未來的一瞥,但真正的結果很可能是多元化的,反映了不同行業、地區和工作類型的多樣性。關鍵是確保這一轉變能夠實現技術進步的潛力,同時保護工人的利益和尊嚴。
來源: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