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科技專欄

AI 創造強韌醫療體系 生成式 AI 與風險預警 有效為急症分流


AI 創造強韌醫療體系  生成式 AI 與風險預警  有效為急症分流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

 

近年來,香港的急症輪候時間有明顯的改善,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的平均輪候時間,由193分鐘降至144分鐘。然而,每到流感高峰期以及長假期,急症室依然大排長龍,當局有必要進一步提升急症服務的效率。

 

面對急診服務的挑戰,醫管局借鑑國際經驗,正積極利用科技尋求突破。如醫生處理醫療報告時,需要閱讀多重資料,包括醫療程序、手術及化驗結果等,相當費時。為減省醫護人員的工時,醫管局便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協助醫生綜合相關臨床資料,起草醫療紀錄及報告,再由醫生核實才發出報告,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此外,醫管局還試行「人工智能患者風險預警系統」,透過AI分析維生指數、化驗結果等臨床數據,提供風險預測模型,並利用HA Chat及病房智能顯示屏,即時通知臨床醫生及護士團隊,以便及早介入治療及調節治療方案。系統去年9月率先在博愛醫院兩間病房試行,成效理想,計劃於本年內擴展至更多間病房。

 

時至今日,人工智能已不單是輔助工具,更是重塑醫療質量的核心驅動力。它既緩解人力資源負荷,也為治療策略帶來創新方案。展望將來,我們應把AI進一步整合為醫療基礎設施之一,並以AI提前預測急診需求的高峰時間,以便更精確地調配資源及人手,打造更強韌的醫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