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
行政長官於九月發表的《施政報告》繼續大力推動香港創科產業,特別強調「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令人振奮,但筆者更關注於如何令「教育、科技、人才」同步發展。
創科發展離不開人才,而人才的培育必須從教育著手。因此,政府近年積極推出各項吸納人才的措施,如即將推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以滙聚頂尖科研人才,加強產學研聯動發展,助力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又致力培育本土人才,提出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 20 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更將於 2026 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
然而,近年科技發展太快,要所有中小學教師都能全面掌握AI及各種嶄新科技的知識,提升教師的科普技能,適當引入科企資源於課堂上應用,才是最直接及快捷的方案之一。
事實上,為培育更多具數據分析和地理空間認知的人才,筆者早在十年前已開始向本地中小學生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該計劃名為 Map in Learning(MiL),旨在讓學生免費使用專業 GIS 軟件 ArcGIS Online,幫助學生發展終身學習和問題解決的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
培訓過程又引導學生發揮創意,將空間數據與不同學科融會貫通,更好地運用跨學科知識應對未來新挑戰,包括 AI 和低空經濟為各行各業帶來的革命性轉變。因此,積極把各種科技資源引入課堂絕對刻不容緩。
環顧全球,「教育、科技、人才」的發展早已是環環相扣,香港要實現「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就必須要步伐一致,才能融合「科教興國」的國家發展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