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全球必爭之產業,今天非半導體莫屬!但大家可曾想過,原來香港也曾擁有世界級的微電子和半導體產業?2004 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晶門半導體,當年就是一隻隱形的「無冕獨角獸」,但後來大環境轉變,亦一度陷入低迷時期。時至近年晶門把握物聯網機遇,終於走出困局、扭虧為盈!其故事對香港的創科前路是否也具有一些啟發性?不如聽聽晶門半導體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王華志細說這段奇幻旅程。
港產龍珠晶片
香港的微電子業起步於上世紀 60 年代。初時主要是電子鐘、電子錶和原子粒收音機等電子產品。後來受惠於大廠 Motorola 的引入和投資,香港開始發展出半導體晶片產業,而萬力半導體(Motorola 旗下企業)也成為當時香港最大的晶片公司,在港開設了三座半導體測試和裝配工廠,其中一座位於大埔的「矽港中心」,更是亞洲第二大的半導體測試及裝配中心之一,每周可測試 520 萬枚晶片。
萬力半導體的明星產品「龍珠晶片」,不僅 Made in Hong Kong,更成為流動通訊裝置的核心,例如 Motorola A6188 能以手寫筆操控,結合了手機和 PDA 功能,當年堪稱劃時代產物。後來不少大受歡迎的流動電話,都採用了港產龍珠晶片及其後繼產品。可惜的是,由於香港的土地和人力成本高昂,2002 年萬力半導體宣布將大部分生產線遷往天津,結束在港逾 30 年生產歷程。
顯示部門分柝
同一時間,萬力半導體麾下的專做 LCD 驅動器的顯示部門,有大約 33 位員工在港另組公司晶門科技(晶門半導體的子公司),繼續為 Motorola 提供顯示驅動器,用於傳呼機和手機等裝備。「最初從萬力分拆出來,總部設在觀塘創紀之城。後來為了追求「群聚效應」、與其他科技企業保持緊密聯繫,於是搬入沙田科學園區。」晶門半導體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王華志表示。
基於 Motorola 當時全球第二大的「根基」,晶門的驅動晶片一度佔整個手機市場近 20%的 份額。名噪一時的 Razor Phone 和 StarTAC 手機系列就是晶門代表作之一,用了由晶門設計師研發的驅動晶片。2000 年初期,晶門的彩色手機螢幕驅動晶片具領導地位,出貨量佔全球七分一。「PDA 早期是黑白顯示,到了下一代以 Palm 為首的全彩 PDA,繼續用晶門圖形控制器,可說我們穩佔一席之地。」
「未有獨角獸以前的獨角獸」
將逾 10 億美元估值初創稱為「獨角獸」,最早可追溯到 2013 年。但 2004 年晶門於香港主板上市時,已經是「半獨角獸」,後來股價最高峰時,市值更突破 13 億美元,如同一隻隱藏的無冕獨角獸。將近 20 年過去,晶門此刻市值約 12 億港元,縱使高位回落,公司已發展為全球主要顯示器集成電路晶片供應商,專門設計、開發和銷售集成電路晶片及系統解决方案,業務成熟穩健。
然而,晶門的發展經歷高山低谷,當年世界踏入移動通訊年代,在 LCD 和 TFT 顯示等垂直市場,不少台灣廠商卻乘機崛起、意欲對外擴張,例如 Winstar 華凌光電,跟晶門本來是合作伙伴,但隨著公司有心對外擴張,Winstar 自然讓旗下子公司也開始生產顯示驅動器和控制器,與晶門展開直接競爭。王華志表示,「其實做這行很簡單,當母企做 TFT Panel,兒子就做 Driver,變成就架空了晶門。」
錯失數碼化
此外,一場由 Analog 過渡 Digital 的手機範式轉移,也將晶門大靠山 Motorola (佔八成收入)拉下神檯。當年 Motorola 認為 Analog 聲音品質始終更佳,稍有遲疑和誤判形勢。「因為手機市場龐大,若繼續使用 Analog 技術,最終將耗盡頻寬,邁向 2G 實在避無可避。」那時 Ericsson、Siemens 先後堀起,後來又有 Nokia 彈出成了手機霸主,Motorola 手機反應太慢,市場逐漸被對家蠶食。
「大約在 7 年前,晶門逐漸走下坡。到了我 4 年前上任時,我看到的情況有所不同。過去很多時候業務都是由產品主導,這在半導體行業的初期是正確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主導成為了主要趨勢。我的視角也轉變為市場主導 – 晶門可以被視為一個熱廚房,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這是我的策略之一。另一個重要方面是了解晶門能做到什麼,以便將其與市場需求進行匹配。如果我們的資源不適合市場需求,我們就無法做生意。」
物聯網機遇
換言之,晶門的迷失十年,可說是從 2G 時代開始、延續到 3G 和 3.5G 年代,那是手機屏幕取代傳統電腦和電視屏幕的時代,但誰又料得到,踏入 4G 通訊年代之後,「物聯網」技術應運而生,竟為晶門半導體帶來了從新出發的機遇,包括智能醫療器材、零售電子貨架標籤再到家用遊戲機的手掣,都有晶門顯示系統和晶片方案派得上用場的地方。
晶門於 2018 年 12 月推出 TDDI 晶片,是首項將觸控和顯示系統整合到單一晶片、可用於 PMOLED 顯示面板的發明,在這方面,晶門堪稱全球市場的領導者,佔有率高達 80% 以上。「其中一個例子是穿戴式運動設備,例如 Fitbit 這個暢銷的國際品牌,他們的 PMOLED 其實全部都是採用晶門的技術,雖然並不是很多人知道。」
「再舉例來說,幾年前我們收購了 Microchip Technology,獲得了一支英國的團隊,我們隨後開始研發觸控技術,如今這部分的業務,就應用於 PS5 的遊戲手掣觸控版。很多 PS5 玩家可能想不到,PS5 遊戲手掣觸控技術,其實是由一家香港半導體公司開發和擁有。」
又例如疫情期間,晶門半導體推出了血氧儀和體溫槍等方面的 OLED 顯示 IC ,在當時的市場異常熱銷,因為每個月約有一千萬支血氧儀出貨。雖然在香港可能並未被廣泛使用,但在全球其他地區,由於 COVID 的緣故,血氧儀成為重要檢測工具,體溫槍也是同樣道理。
電子標籤先驅
電子標籤是晶門半導體東山再起的重要武器,目前,全球由紙張轉向電子標籤的比例僅 5%,市場潛力巨大,而晶門的電子紙驅動器集成電路早著先機。「一來公司在電子標籤方面已經有 17 年的經驗,去年,我們在電子標籤全球市佔率達到 50%,在香港例如是百佳還是樓上,我們的市場份額幾乎達到 100%。2019 年初,晶門的技術被應用於科技園公司 T-Shop & Lab 無人商店內的電子貨架標籤。」
當香港還未感受到電子標籤的威力,原來技術早在其他地區廣泛應用。「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如日本、新加坡和美國,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美國的 Walmart 和歐洲的 Lido 等大型連鎖店也在不斷安裝我們的電子標籤,尤其是歐美地區,由於人工成本高昂,他們更願意使用電子標籤。」
王華志認為,電子標籤首先取代了紙張,有助減少砍伐樹木。其次,電子標籤實現網購和實體店價格的統一和協調。再者,尤其是在人力資源有限、人工成本高昂的時代,自動化成必然趨勢。通過電子標籤,店家可以自動化操控數以千計零售店的商品價格,遠比人手替換價錢牌更加理想。
微電子復興?
調整過後,晶門終在 2020 年起轉虧為盈,去年出貨量 3.1 億件,銷售收入 1.9 億美元,去年中更發盈喜!同一時空下,香港政府也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首次清晰列出冀引入半導體產業,實現香港新型工業化,晶門的經驗是否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微電子是個非常龐大的產業,若說其中半導體領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當然就是晶圓廠(Foundry)。香港其實曾有機會建立晶圓廠,但由於投資巨大,廠方最後選擇搬到新加坡。」王華志概嘆香港曾跟建立晶圓廠的機遇擦身而過。
「首先香港有足夠的財力。其次大學等研究機構也在為之提供人才,現在的關鍵是如何將資源整合起來,建立晶圓廠並實現生產。事實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僅僅關乎消費性產品,以台灣的台積電為例,它被認為是『護台神山』,因此,香港也應該考慮建立類似的產業,不管是在香港本地還是鄰近大灣區,都應該著手進行這個計劃。」
留住 smart people
王華志認為,在中美晶片競賽背景下,香港作為一個獨特的地區,既有國際金融和創新背景,又有中國內地的龐大市場支持,應該把握這一機遇,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
這情況使得專業人才需求激增,香港要在這方面取得突破,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換言之,在本地積極培育後繼人才仍然非常重要。「香港已經開設了很多 VLSI 相關的學位課程,但仍需努力吸引更多學生投身此行業,而非只選擇金融或醫學等行業。加州的矽谷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專業人才,正是因為那裡的工作環境和氛圍。香港需要學習這一經驗,建立研發中心並營造創新氛圍。」
「以晶門為例,讓員工在工作中感到開心和滿意,對公司的成功很重要。只要尊重和支持員工的個性和需求,你就能夠營造一個更有利於創新和協作的環境。這樣的氛圍將有助於吸引和留住所謂的“smart people”,因為他們將能夠在這裡充分發揮、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而且當員工感受到關懷和支持,他們將更願意為公司付出努力,並在面對挑戰時與公司共同成長。 」
老實講,晶門的成功故事有其獨特的背景和多元因素,而且也非一朝一夕。套用 Steve Jobs 很經典的一句「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香港今天希望發展半導體晶片產業,包括在本地設立 INNOPARK、興建微電子中心等方面基建投資,可能就是通往未來很多 dots 的其中之一。我們只有走到未來,從回首過去的角度,才能將所有這些「點點」連接起來。
但對於創科行業有興趣的年輕人,能夠在香港找到相關的工作和實習機會(訪問中王華志表示晶門很樂意提供實習機會),可以不跟大隊走自己的路並好好活在當下,我覺得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採訪、撰文: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