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工智能區塊鏈科技科技專欄

WEB3 的代表是 AI,不是區塊鏈?-- 田中良和對 WEB3 的另類見解

之前寫過一篇有關「究竟 WEB3 是甚麼」的文章,解釋為何 Web3 的定義直至目前為止仍然未有公論,以致各家各派的解釋都不盡相同。今次討論一個比較創新和另類的見解,來自日本社交媒體 GREE 創辦人田中良和的理論。

區塊鏈與 Web3

區塊鏈與 Web3 之間的聯繫,很大程度上源於一系列的歷史巧合。2014 年 4 月,Ethereum Foundation 的創辦人之一 Gavin Wood 發表了一篇名為《ĐApps: What Web 3.0 Looks Like》的文章,首次將 Web 3.0 定義為一個利用區塊鏈分散式技術構建的,能有效保護隱私並近乎完全匿名的互聯網架構。

同年 8 月,Ethereum Foundation 推出了 Web3.js 0.1.x JavaScript API,供開發者使用。自此,Web3 和 Web 3.0 便被視為區塊鏈應用的代名詞。然而,對於傳統 Web 開發者而言,如 Web 的創始人 Tim Berners-Lee 等人,他們認為所謂的「Web3」並非真正的 Web,而是被「以太坊班友仔」挪用的概念。

UX 與 Web3

事實上,從 Web 1.0 演變為 Web 2.0,關注的焦點一直是用戶體驗和新的使用可能性。人們普遍期望 Web 3.0 能帶來像 Web 2.0 那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然而,自 2014 年以來,區塊鏈所倡導的 Web3 並未真正觸及普通人的生活,一直停留在理論和想像的層面。

相比之下,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出現帶來了如 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等能夠即時改變人類生活和工作的工具。這意味著未來的 Web 服務將與 Generative AI 密不可分。

AI 與 Web3

日本著名社交網站 GREE 的創辦人田中良和在 Facebook 上指出,從 Web1 到 Web3 的真正演進路徑並非 Ethereum Foundation 所宣稱的「Read -> Write -> Own」,而是一個以「Write」為核心的過程:

「Web1(法人)-> Web2(個人)-> Web3(AI)」

可以預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Web 上的大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影像和聲音等,將由 AI 生成。這很可能會是 Web 2.0 向 Web 3.0 演進的真正轉捩點,而非區塊鏈。大家可以參考田中良和 Facebook 原文

李勁華

(原文刊於作者博客和 Facebook

Keith Li

The author Keith Li

Innopage 創辦人暨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