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題特寫

未來名師未必是真人 港產 EdTech Snapask 推 ChatGPT 書僮

前陣子一浪區塊鏈、加密貨幣低潮後,最近 IT 界因 ChatGPT 熱潮,令大家忽然覺得我們的 AI 長大了,再不是以前僅被當作是一個被整蠱的對象,當然這個演變一方面再引起「智能叛變」的討論,但科技本質是工具,發展的目標是 make everyone’s life easier,既然 AI 這項科技發展已成熟,下一步應該是研究如何利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

在本地高等教育界就學生使用 AI 仍在激烈辯論之際,補習 APP Snapask 則大鑼大鼓的宣佈導入 ChatGPT,創辦人余佑謙 Timothy 接受訪問時指出,目前 AI 的發展已經超越人可以做到的,所以日後的發展是在應用上,如何應用或如何使得更有效。在教育上,尤其在語文科目的作文題目,AI 的而且確可以成生一篇完整文章,而好學生仍可以從研究已完成的文章中獲益。當然亦會有學生抄襲。

Snapask 創辦人余佑謙 Timothy 認為同學在學習上最大的難關是「連問咩都唔知」,所以老師的角色是從旁引導,AI 和老師其實各自有不同任務。

ChatGPT 角色只是書僮

因此,公司在導入 Chat GPT 只會是一個教學助理的角色,甚至只是一個伴讀的小書僮,並非代替學生交功課的「幫手」,在已導入 ChatGPT 的 Snapask 平台上,已經有機制去防止學生抄襲,加上老師逐步去引導學生,例如:老師只會給學生一些語句例子,逐步誘導學生一段一段去完成他們想寫的文章。這就可以大大降低家長及學校的憂慮,學生亦會有所得益。

事實上,Snapask 早在去年 7 月份,GPT 第 3 代的時候已經關注這項技術,「當時我們已經留意到 AI 越來越似人,溝通已經再不是以往的 AI 線上客服,好似講極佢都唔明咁…已經發展到好人性化。」他說,不過當時尚未可發展至可以融合到他們的產品上,直至去年底開始有風聲指 GPT 會有 API,公司才開始研究如何將 GPT 融入產品中,經過後台的一輪設置後,到今年三月,GPT API 出台後,公司就在一周之內完成更改所有導入所需設置。

Snapask 導入 ChatGPT 的問答服務完整版將於 4 月 1 日正式上線,問答科目從第一階段的中英數開始逐步開放,預計五月香港初高中生使用者將可選擇所有科目及不同範圍提出問題。

在 Snapask 導入 ChatGPT 後,用法一如以往由學生影相開始,同學將從課本中不明白的地方拍下照片再上載至 Snapask 的平台上,其後真人老師就會進行一個搶單的過程,情況如 uber 司機搶單般,最後只會有一位老師可以成功配對,師生隨即會在平台上一個聊天室內進行一對一的對答,而 ChatGPT 就可以在師生對答的時候,雙方可以自由要求 GPT 就問題或答案進行補充。例如同學問一個三角幾何的問題,同學可以要求 GPT 列出所有相關的公式,真人老師可以引導同學將公式消化後,再由同學選取最適用的公式。

老師引導才是關鍵

同學在學習上最大的難關是「連自己問咩都唔知,自己都唔知自己咩唔識。」余佑謙說,所以在發問問題時,有老師在旁引導才是學習的關鍵。GPT 是一個提供硬知識及高速運算的助理,而老師則是篩選、形容及分析,直至最後確認的工作,整個過程並非由 AI 取代老師,又或者是由老師去做 AI 的工作,而是兩者有不同的身份協助同學解決學習上難題。

但這並非 AI 在教學用途上的效益最大化,在 Snapask 的藍圖上,AI 將會是將群體學習成本降低的主要原素,「我一向主張群體學習,這個學習模式在北歐已存在多年,方法是將小朋友分成小組,給予任務讓他們自行完成,老師不會直接指出答案,反而是在旁引導,逐步讓小朋友自己找到答案,但這個學習模式,亞洲未曾實現過,雖然有改制的聲音,但最後都係行入試場考試。最大阻礙是在於物流,首先是多位可引導學生的老師,再來就是一群學生在同一個時間及空間出現,做同一件事。」

不過這件事在線上配合 AI 的情況下,就變得容易辦到。利用 Prompt 為 AI 設置不同身份之後,AI 可以不同身份出現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例如:在語文口試訓練,6 個「人」當中,可以是一位真人老師,兩位真實的同學,以及三個不同背景的 AI 扮演同學的角色進行,這些 AI 的背景由公司進行設置,可以是一位 15 歲的學生,亦可以是一位溫柔的老師,真人學生只需要進入這個場境就可以,這樣群體學習的成本將會大幅降低,同時亦可以提升效率。

這些群體學習的場境,在 GPT 上一代,即 GPT 3.5 時已經可以做到,而 Snapask 在四月份面世的 beta 亦會向這個方向發展。

中期而言,公司希望可以將這些群體學習,從解難中學習演變成一些小遊戲,這些小遊戲會用的主題,離不開生物、化學、物理這些科目中的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場境,例如在一個實驗室內做一個細菌培養,當然實際上要實驗室才可以做到,但在步驟上,例如將不同的甚麼東西結合才有這個效果,這些在小遊戲上是可以做到的。

Timothy 想像未來的教育市場,屆時的「名師」不一定是真正人類,也可以是跟不同單位合作生成的「虛擬名師」,合作方可以是名人、動漫或電影公司

未來名師未必是真人

未來發展方面,余佑謙指出,過往公司不時會與名人合作,拍攝教育短片,過往曾邀請陶傑、方健儀等作客串講師拍攝,未來希望可以發展出有自己的老師 IP,甚至是與動漫公司合作,透過 AI 生成出虛擬老師,製作短片作教材,「未來名師未必一定是一個人,可能會是一個動漫或者電影的角色。」

在教學內容上,在 AI 協助之下,編寫教程的時間及所需的人力資源都大大降低,過往小眾考試因成本問題,公司未有進行開發,但在 AI 協助編寫教程下,公司亦正準備將教學課程擴展至 GCSE 這個在亞洲地區一年大約有幾萬人應考的考試,教材亦正在準備中。

他指出,在過去一年在經濟環境轉變下,公司努力做到可持續發展,並希望可盡快達至收支平衡,甚至得到盈利的階段,目前已經非常接近,希望透過 AI 的開發,可以進一步減低開發成本,以及其他營運成本從而達到盈利,這是公司今年的目標,亦有信心可以達到。

撰文:KLOE

編輯:尹思哲

Tags : Snapask流動置頂置頂
尹思哲

The author 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