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創企業專題特寫

奧運冠軍及 NBA 球隊也是用家 港產體育科技不是垃圾!

全球投資機構 Drake Star Partners 早前引述報告指出,全球體育科技市場的增長速度將比其他體育運動環節增長速度多 3 倍,年複合增長率為 23.1%,到 2024 年市場價值將達到 311 億美元,可見體育科技前景十分亮麗,但在香港情況是否一樣?我們專訪了兩間本地體育科技初創負責人,聽聽他們分析在香港開發體育科技的挑戰及機遇,以及本地對研發體育科技的支援是否充足。

張家朗也是用家之一

RaceFit 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用戶體驗官潘頎業手戴的是 RaceFit BAND,後面假人所穿的則是 RaceFit SUIT。

東京奧運及全運會熱潮,令全港市民對本地運動員及運動發展關注度倍增,尤其是張家朗於奧運劍擊奪金,更令劍擊這項運動備受注目。

RaceFit 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用戶體驗官潘頎業(Dennis)中學時已開始玩劍擊,並曾代表香港到海外作賽,雖然後來並未有成為職業運動員,但卻對此運動念念不忘。2015 年聽到舊同事 Terence 與拍檔 Graham 成立 RaceFit,主打運動科技產品,本來在華為擔任雲端業務全球 UI 設計總監的 Dennis,毅然辭職加入。「當時聽到他們想開發一件智能運動衣,依靠衣服上多個感應器,偵測運動員正在進行的動作,判斷姿勢是否正確,覺得大有可為,最後決定一起創業。」

RaceFit 初期發展可說十分順利,不單成功加入科學園企業飛躍計劃(LEAP),獲得各方面的資源,加上 Dennis MotorolaPhilips 及華為等大型科企工作過,對產品設計時如何兼顧技術與用戶體驗甚有心得,而 Graham 也在製衣業打滾數十載,對運動衣製作有足夠經驗,因此只花了兩年多時間已設計出原型產品 RaceFit SUIT,並成功於美國 CES、德國柏林 IFA 及西班牙巴塞隆拿 MWC 等國際大型展覽中參展,其後於 2019 葡萄牙里斯本互聯網峰會獲得 Machine Demo 大獎,以及在去年贏得 Red Dot Award: Product Design 2020

「當時吸引了BBC等媒體來報導,GoogleNascarDHL 等企業也陸續與我們傾談合作,回到香港,體院也對我們的產品感興趣,安排不同運動員測試,張家朗也曾試用我們的產品作姿勢分析。隨着收集更多運動員的數據,RaceFit 產品已不單應用於劍擊方面,還可以套用到風帆、跑步、單車、健身等運動項目上,不少體院教練也希望能盡早採用我們的技術。」

籌錢輸給一支殺蟲水!

RaceFit BAND 一套共有兩條,分別戴在手臂及大腿,與手機配對後即可檢測運動姿勢。

可惜叫好卻未必叫座,Dennis 說產品既得業界認同,也獲得國際獎項,但融資方面卻一直未有著落,在科學園牽線下,見過無數個本地投資者,可惜卻未競成功。

「最有趣的一次,是有位投資者對我們的產品甚感興趣,結果最後二選一時投了另一間初創,打聽之下才知道那間初創研發有機殺蟲水!原因是投資者可以計到數,一年賣多少支殺蟲水,數年後拓展到多個市場可以賣到幾多支,全部有數得計,見過的本地投資者大多陷入這種傳統經濟思維,但體育科技本身難以量化,需要具備互聯網思維的投資者,才會有視野及膽量去投資。」

Dennis 早於 2004 年已回內地工作,見盡國內互聯網經濟發展蓬勃,三十年後才回港創業,他坦言是有點不甘心,「在內地發展體育科技,市場規模肯定比香港大,舉個簡單例子,疫情期間學生未能回校,各科成績均可以透過網上交功課來計分,唯獨是體育科難以做到,如果每個學生均配備 RaceFit BANDRaceFit於去年推出的簡化版運動姿勢檢測產品),就可以記錄學生在家做運動的情況。但偏偏選擇回港發展,是覺得我們三位創辦人,在市場已打滾了一段日子,如果也未能成功,相信香港要推動青年創業是十分困難,我們期望能打破這個僵局。」

轉型康復科技吸資金

現實歸現實,沒有資金難言繼續發展,由於疫情關係 Dennis 與兩位創辦人去年決定調整航道,轉攻遠程康復市場,「讓患者帶上手袖,透過動作偵測技術,可以即時提供患者和物理治療師反饋,目前已跟香港一家醫院一起申請政府資助,期望所有項目能早日落實,令公司有資金支撐營運下去。」

相比起 RaceFit,另一間體育科技初創 OliveX 表面看來發展不俗,去年8月於澳洲證券交易所(NSX)正式上市,目前市值約為 8,700 萬澳元,但行政總裁林基偉(Keith)原來早於2011年已開始踏足體育科技,目前結合體育科技、遊戲及 NFT Z ombies, Run 手機遊戲已是公司第四代產品,花了十年時間才有今天成就,「如果一直執着於最初的產品,見到有少許成績而不因應市場去求變,相信今天未必可以坐在這裡做訪問。」

初次創業獲 NBA 球隊賞識

OliveX 行政總裁林基偉認為在香港開發體育科技,最大難度是本地職業聯賽未成氣候,沒有生態圈之下,很難有資金協助體育科技初創。

故事得由 2011 年的加拿大說起,兩年前剛於當地大學畢業的 Keith,一直在一間會計軟件公司工作,過着穩定的朝九晚五工作,不過年輕的他卻感到生活實在太悶,於是希望趁年輕創一番事業。熱愛籃球的他,想到開發一款手機 app,代替傳統籃球運動教練所用的戰術卡紙板,「在加拿大創業成本太高,人工貴稅率也高,當年加拿大初創氛圍也不熾熱,加上身處的地方並非體育城市,於是決定回港創業。」

大概因為當時並未有類似程式,結果 Keith 開發的 Coach’s Clipborad 一炮而紅,2013年成為全球十間入選 Nike 加速器的公司之一,程式更被 NBA 球隊華盛頓巫師及多間美國大學球隊採用,結果成功吸引多間創投注資,種子輪已融資30萬美元,起步可算不錯,「不過很快見到樽頸位,每年與公司投資者會面時,都會問我下一個里程碑,但籃球市場規模是固定的,連 NBA 球隊也已採用我的方案,很難再找到下個增長點。」

於是四年前毅然退場(Exit),獲取第一桶金後二次創業。汲取了上次經驗,今次 Keith 就思考如何獲取比籃球更大的市場,「第一時間想到健身,因為不論喜歡任何運動,基本上也要先健身,鍛鍊好體格才能勝任不同運動。當時正值 Pokemon Go 大熱,於是購入加菲貓版權,開發 Garfield Fit 程式,以 AR 形式鼓勵手機用家做健身。」

大概他沒有想到加菲貓好食懶飛的形象深入民心,很難由它身上聯想到健身,程式反應不太熱烈。後來即時改良推出另一款程式 Lympo Squat,以手機前置鏡頭監察用家運動量,從而賺取虛擬貨幣,反應最初也不俗,但要用家持續使用卻有一定難度。

以健身 3.0 為最終目標

推出 Zombies, Run 手機遊戲的另一個原因,是現代人未必視運動為增肌減脂的方法,反而在疫情期間運動是最佳減壓方式,設計成遊戲就更能體現減壓效果。

Keith 後來想到要對着手機細小的屏幕做健身,可能未必會有動力,於是 2019 年推出智能健身鏡 KARA Mirror,內置超過 100 堂由本地星級教練設計的健身課堂,結果甫推出短時間內即迅速售罄第一批產品。

「除了直身鏡這個元素外,本地化也很重要,以前運動市場被 Nike Adidas 等大品牌壟斷,但近年諸如 lululemon 等小眾品牌也能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在每個市場採用當地人作為品牌大使。尤其是健身市場,美國約有5%人口會在家中健身,亞洲國家普遍只有2%3.4%,但卻在極速增長中,因此 KARA Mirror 在香港市場會有 Coffee Lam 作為導師,迎合當地市場很重要。」

健身鏡反應如此熱烈,理應加碼繼續投產,但 Keith 卻並非這樣想,「健身科技市場很大,單在澳洲已有多達 200 億元創投基金投資於此,不過另一個更大的是區塊鏈市場,如果可以將兩者結合,市場潛力一定很大。」

因此今年再開發新產品 Zombies, Run 手機遊戲,透過跑步逃避遊戲中的喪屍賺取 NFT,目前正聯絡更多遊戲商,令 NFT 可以在不同遊戲中流通使用,希望將市場做大,「我形容這是健身3.0,最傳統的健康是靠面授形式,而健身 2.0 進化至透過網上直播及穿戴式裝置來完成,相信健身 3.0 是透過遊戲來推動,尤其是 00 後甚至 10 後的小朋友,他們的興趣在打機多過踢波,要鼓勵他們做運動,沒有遊戲成分很難成事。」

撰文:特約記者

編輯:尹思哲

Tags : OliveXRaceFit流動置頂置頂運動科技
尹思哲

The author 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