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創企業專題特寫

香港初創生態圈仲爭啲咩?社群搞手:愈多人做就愈好!

我們大自然的生態系統,陽光、空氣、水份、土壤、微生物等缺一不可,才能令地球生機處處,滋養萬物生長。初創作為幼苗,同樣需要多元蓬勃的生態圈,提供資金、人脈網絡、技術交流、專業服務,至能茁壯成長。

1993 年,美國學者 James F. Moore 於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率先提出企業生態圈(business ecosystem)的概念,指出生態圈旨在賦能圈內成員朝着共同願景向前邁進,彼此互相扶持,借助群體力量演化共生;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做不來,靠眾人力量才能做大。

跨國科企也視生態圈為作戰方略,Apple、Amazon 以至阿里巴巴,無不憑籍建構生態圈各據一方。相對而言,這些由下而上、從零到有建立生態系統的參與者,不論規模大小,可以統稱為社群搞手(Community Builder)。

今次請來 TusPark Hong Kong 總經理 Sam Wong 及 Ooosh Tech Lab 的 Alex Cheng,由兩位初創生態圈的旗手,詳談建構生態圈對初創的重要性,以及過程中的所見所聞。

TusPark Hong Kong 總經理 Sam Wong(左)及 Ooosh Tech Lab 的 Alex Cheng(右)。

項目落地最實際

談及當初建立初創生態圈,兩位原因各異,TusPark Hong Kong 為清華科技園於香港開設的分公司,2015 年來港時,有計劃地將其在北京營運清華科技園成功經歷複製至香港,但 Ooosh Tech Lab 卻相反,Alex 最初只是天使投資者,不時擔任初創公司的導師,做導師期間發現好項目,私底下幫一把,結果愈幫愈多,才慢慢發展成今天的初創社群。

不過莫論起因為何,二人對生態圈的成功定義卻很一致,Alex 表示,「生態圈形式並不重要,最重要是所做的事情有價值,從事初創企業是爭分奪秒,沒有太多時間單純去吃喝聯誼,成功的生態圈是每個持分者均要出力助方案落地。」

對此 Sam 表示認同,「我們作為社群創建者,最重要是將初創連繫到所有人,並令他們有更好的連繫。舉例,假如政府於科技上需要某類應用,會先檢視手上有否合適項目,而我們真正的工作,是要確保該項目如何落實,如何簡化中間的流程,正如 Alex 所說,能令項目落地才最重要。」

香港活躍初創社群搞手一覽

工作空間 加速器 大型活動 工作坊
AAMA 珠三角分會
Cyberport 
CoCoon
Dim Sum Lab
Fintech Inno Lab
FoundersHK
Garage Society 
HKSTP
Ooosh Tech Lab
theDesk
The Wave
Tuspark HK
WHub
創科匯

對初創來者不拒

Sun Microsystem 共同創辦人 Bill Joy 曾經表示,創造生態系統的最佳做法,是讓當中的聰明人為了你的目標而耕耘。

Sam 認為,初創加某生態圈,其中主要目的正是機會,「初創的方案對於市場來說,必定是從未面世的,因此需要接觸更多人,聽他們的意見才能優化產品,社群正好賦予這個機會,達致以上功能。」

「以 Ooosh Tech Lab 為例,規模上可能較細,但提供的服務較個人化,有些初創不想加入大型社群,事關未必能夠即時解決刻下難題,尤其是早期的助力,例如即時串連合適的人。」Alex 表示,生態圈不一定以規模取勝。

「歸根究底是匹配的問題,舉例說有初創開發了 B2B 方案,我們就會把握時間盡可能在生態圈的網絡內,匹配合適公司試用,如果還慢慢研究及開發,兩、三年後才發覺產品開發方向錯誤,平白無端浪費了時間及金錢,這並不是大家樂見的。」

對於挑選初創進入生態圈,兩位被訪者卻異口同聲說,不會主動篩選,Sam 指出,「儘管有些初創此時此刻意念未臻完善,但今次失敗不代表下次未能成功,我們也會予以鼓勵,而不會設下任何條件去阻礙,反而會不停將我們對市場的洞察,授予這些創業者,刺激新的想法,推動他們去進步。」

Alex 與 Sam 的看法一致,「建立社群着重的是相互交流,令初創可以認識更多人,是個發掘的過程,因此來者不拒。當然希望初創加入後,能對整個生態圈有所貢獻,並願意多點與人溝通,才有助推動社群的氛圍。」

跟政府互補不足

Sam 認為愈多人做生態圈,也能帶來良性競爭,令提供的服務更精準有效。Alex 則認為愈多人去建構社群,才能愈快助初創發掘更多問題,然後透過生態圈的持份者去解決。

提到香港的初創生態圈,則不得不提科學園及數碼港兩大官方機構,TusPark 與 Ooosh 與他們的關係是互補不足。

Alex 表示,「最近也有幫科學園擔任導師,參與前會先了解一下,我們有何獨特之處,是科學園目前缺乏的。了解過後,發現我們於投資方面較為熟悉,於是就舉辦了一場講座,與參加的初創分享完成融資的技巧。」

Sam 也強調合作的重要性,「科學園與 TusPark 也有固定合作,始終我們有較強的內地元素,能為他們的初創進軍大灣區提出適切意見,也是另一種互補。」

在互補以外,Sam 續指,官方與私營的初創社群,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個人認為商業性質的初創生態圈,一定是愈多愈好,科學園與數碼港屬官方機構,代表政府的立場,在香港這個市場主導的城市,更多商業性的生態圈會來得比政府推動有效,特別關於投資方面。」

「借鑑國內經驗,同樣有官辦及民辦的初創生態圈,政府甚至會為私營初創社群提供補助,因此資源並非集中於官方機構,反而鼓勵投資者及企業建立孵化網絡及創新中心,從多個層面去推動初創發展。」

Alex 也認為,「政府與我們各有不同的角色,當然想跟政府多點合作,最近與他們也有很多對話,討論大家要怎樣做來避免功能重疊,最重要是千萬不要各有各做,做好協調才能達到互補作用。」

去年疫情來襲,實體活動戛然而止,對以活動為主的初創社群理應受到影響?Sam 指出,「沒有了實體活動,反而鼓勵了更多虛擬活動,尤其是我們以跨境及連接海外市場為主,以往舉辦實體活動,人力及時間成本很高,利用虛擬方式因而可減低當中的溝通成本。」

「另一方面,疫情加速了企業數碼轉型及自動化的步伐,對初創方案需求有所增加,亦都有利初創發展。」Alex 也覺得大家已開始習慣及適應遙距工作,「觀察到有時甚至於虛擬活動認識到的人,比出席實體活動更多,而且投資者要與初創見面,簡單地網上預約再開 Zoom,15 分鐘就可以開始傾談,比以往預約見面更快更有效率,甚至可以見得更頻繁。雖然疫情並非好事,卻因而加快了數碼轉型,永遠有危也有機。」

做社群冇大錢賺

整個訪問,Alex 與 Sam 大談發展初創生態圈的各種想法,但談到盈利,他們卻同時耍手擰頭,表示不要以為做初創社群會有金執。

若要吸引更多人來建構生態圈,Sam 認為需要更多政府支持,「我們最近幫本地地產發展商組成 prop-tech 社群,由傳統企業來建構生態圈,維度及效果會有所不同,總比政府自己來做更有效率。但政府卻可以提供誘因,例如為引入初創方案的企業提供稅務減免,令大家以較低成本營運生態圈,吸引更多持份者加入,只能創造到更多創科機會。」

撰文:特約記者

編輯:尹思哲

 

Tags : Ooosh Tech LabTuspark HK流動置頂置頂
尹思哲

The author 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