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科技專欄

「談雲說 IT」第一回:混合雲

我們將用數篇文章,探討企業資訊科技,怎樣提供服務,也就是近年 CIO 們常談及的「IT 即服務(IT-as- a-Service)」。本文是第一篇,先從混合雲(hybrid cloud)開始談起,其後會探討協同 (orchestration)及中介(brokerage)服務。

 

IBM 在 2013 年提倡「混合雲」一詞,該詞迅速被業界採納,成為行業標準。我們預計現在到未來一段日子,企業對混合雲服務有殷切的需求,而筆者樂意用一些篇幅,解釋這是怎麼一門服務。

混合雲是指,公共雲端服務,與企業防火牆背後的內部私用雲端服務,兩者互相結合。公共雲可包括多個服務供應商,而私用雲通常由單一服務供應商提供。混合雲通常設有一個協同引擎,負責各雲端平台之間的協同管理。

由舊方案過渡到雲端技術,是我們與許多企業一起走過的歷程,當中涉及訂立策略,逐步把系統和數據轉移到新平台,不可能一夜完成。不同的工序和數據,適合或公或私不同的雲端平台,很難把所有內容放在單一技術供應者的平台上。

典型的企業系統,往往遍及硬件、操作系統、中間件(middleware)等平台。在 1990 年代至 2000 年代初期,大家常會用到分佈式平台,主要是 Intel 基礎的伺服器,而大型負荷則由 IBM 的 Z 系、P 系、OS400 等技術平台負責。不少企業很快發現,Intel 平台雖然安裝相對簡易,但效益及其他地方也會有限制,故引發一輪採用 VMWare、KVM 等虛擬化技術的趨勢。到 2008-09 年,雲端技術初臨企業界,技術制式和各種架構逐漸成形,引起一場公共雲與私用雲的爭論──成本、保安、數據私隱,各有優劣。在芸芸眾多的雲端服務中,到底應採用基礎建設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還是軟件即服務(SaaS)的部署模式?大家留意到,不同的數據與負荷,其實適合放上不同的平台。今日仍有不少舊應用程式在舊伺服器上運行,當中有些是重要又複雜的程式,為免嚴重服務中斷,難以轉移到其他平台。附圖是典型的混合雲 / 混合 IT 架構。

 

無論傳統或雲端技術,企業採購時,都會計算成本效益。企業經常為了性能、分散風險、節省成本等原因,會同時安裝不同供應商的方案,形成多元供應商的架構。

此外,我們也提供選項,例如雲端管理服務(Cloud Managed Services, CMS)、經 IBM 雲端中介 CloudMatrix 提供的中介服務,及各式混合資訊科技服務,例如雲端管理備份服務等。一籃子的雲端技術、資訊科技方案及選項,有助為企業創造價值。

總括來說,在混合雲的多元雲端平台下,企業通常需要採用一個協同引擎,讓單一屏幕操控各雲端平台。在混合的 IT 架構下,協同引擎亦可提供一張清單,統合管理各項服務,例如向網絡裝置要求轉換通訊埠、備份及還原服務等。

 

作者:張君俠

IBM 香港雲端運算部總經理

 

Tags : Hybrid cloud
Columnist

The author Columnist

Unwire.pro 將定期邀請業界人士、名筆,撰寫有關 IT 行業趨勢的精闢分析文章。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