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假期有兩則跟人工智能有關的新聞很多人討論,其一當然是 AlphaGo 回歸圍棋界勇挫中國棋王柯潔,其一則就更貼身,因為這中了很多人害怕的夢魘:日本有保險公司採用 AI 後裁員三成人手。筆者甚至有朋友驚呼:兒女 20 年後出身還可做什麼工作?
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的威脅貼身了?
「人工智能威脅論」很多人都覺得不夠貼身,但這新聞一出突然讓很多發現原來不是那麼遙遠的事。日本富國生命保險(Fukoku Mutual Life Insurance)最近就引入了 IBM 的 Watson Explorer 來自動化索賠申請的分析工作,並裁減了 34 名索償部門員工,佔部門三成人力。
富國保險預計投資兩億日圓在系統投入上,並每年花費 1,500 萬日圓維護。如果沒有超支的話,這投資絕對超值,因人工智能可為富國保險節省每年約 1.4 億日圓人力開支,回本時間只需兩年,而且部門處理索賠申請的效率更可提高三成之多。
10 個月前 IBM 已展出了保險和不同行業的人工智能
其實去年 3 月 AlphaGo 還在跟李世乭大戰之際,筆者就出席了 IBM Executive Summit 2016,當時就向 Unwire.pro 讀者率先報導了 IBM Watson 如何應用到不同行業崗位,由人事部門面試、股票分析、禮賓接待到保險理賠分析都有,因此這絕不是什麼突然爆出來的事。
就以保險理賠為例,IBM Watson 的方案就協助保險公司分析保單和保費。以前要利用精算師去計算保費,但現在不單可用人工智能代勞,甚至能檢視醫療紀錄檢查各種理賠申請的可信性並計算應賠金額,也可按申索次數和金額而自動化計算續保時的保費,為客戶訂製更適合的保險計劃。
當時 IBM 展示的行業方案還包括醫療、禮賓接待、股票金融、人力資源等,該會議距今天連 10 個月也不到,因此如果仍然覺得事情「很遙遠」而沒有危機感,很快就會出事。而且該會議是針對香港及澳門區的企業行政人員的,如果有公司心動了而採購了還部署了,嘿嘿,你猜可能性高不高?
醫生、教師、律師最安全?姑妄聽之
老實說,過去大半年全香港的傳媒都在炒作「人工智能威脅飯碗」議題,讀者不厭,筆者也厭。但當這事情愈來愈貼身,就很難僅僅只是把它當茶餘飯後的八卦來看。2013 年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員 Carl Benedikt Frey 和 Michael A. Osborne 就發表論文,列出了在人工智能熱潮下最高危和最安全的職種。
論文從美國衛生署資料庫的 702 款工種裡抽出最代表性的 70 種,再由人工智能領域專家評估在 20 年內被電腦或機關取代的可能。結果最高危的是資料輸入員、銀行融資職員、金融機構櫃台人員、會計審計、零售收銀、服務侍應和的士司機。
最安全呢?則是醫生、教師、時裝設計、電子技術人員、通訊工程師、律師、作家、軟件工程師、數學家和導遊。先不個別評論職業是否安全,姑妄聽之吧。但可看到一個大勢是愈低技術、重覆性愈高的工作就愈高危,相反需要專業技能和創意的則愈安全。
沒有人工智能,20 年後工種一樣大改變
為何人們會說今天是「工業革命 4.0」的年代?過往的工業革命都伴隨著生產方式和規模改變,「人力」在生產流程中的角色也轉換。機械生產開始淘汰傳統手工藝技工,而人工智能也在開始淘汰傳統工業以外的、同樣是密集生產的工種。
既然人類能在工業革命撐過來,認為人工智能威脅飯碗也只反映人們缺乏危機感和應變能力。人工智能的威脅沒大家想像中誇張,事實上 2017 年的今天,很多工種在 30 年前、20 年前,甚至 10 年前也不存在。新工種出現是職場在因應市場發展和技術水平而誕生,不管有否人工智能,你以為 20 年後職業分類就沒有任何改變?
30 年前香港滿街都是「工廠妹」,但今天別說「工廠妹」了,連工廠也快沒了,就算機械人和「工業革命 4.0」來不來也一樣。研究說有一半工作會被電腦淘汰,卻沒法預言有多少新的工作類型出現,而且就算人工智能做得比人類好也不等同全面取代,人類一定有自己的角色,只是工作要求不同而已。
人類工作是為了糊口還是尋找自身價值?
人工智能的確在改變人類經濟結構,之前已解釋過,人類經濟是建立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工資」和「消費」的互換之上。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斷開了「我給你工資、你買我的商品」的利益關係,這才是它們對人類最大的威脅。
而有遠見的政治家就開始研究「機械人稅」,即資本家從人類工人上省到的錢都應該付出部分來回饋社會,減低人類因為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普及而帶來的震盪,補足「工資、消費」互換的經濟缺口。而北歐芬蘭剛實行的「全民基本月薪」更被視為未來過渡到「機械人時代」的解決方式。
人類工作是為了糊口還是尋找自身價值?如果有同樣機會選擇,你喜歡做清潔工人、工廠工人,還是做作家、電影導演?有一些工作的確是低吸引力甚至厭惡性,被機械人來取代有何不好?「全民基本月薪」是為了讓人們不用為了糊口而放棄追尋夢想,如果人工智能可讓人類有機會釋放創造力的話,又有何需要抗拒?
而且有些工作不是由人類來做就沒有意義,難道職業圍棋手會全部變成 AI 嗎?不會嘛,對不對。我可沒興趣看 22 個機械人在足球場奔跑啊。
作者:Boris Lee
Unwire.pro 資深編輯。在企業 IT 科技報道範疇有十多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