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初創企業專題特寫

VR 和 AR 市值十年內將破千億 香港科技產業能否分食大餅?

要數未來的焦點科技,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技術應該少不了。在 VR 和 AR 產業開始冒起之際,香港能否在這一波潮流中重新洗牌,奠定未來香港的數碼娛樂產業的地位?據高盛報告,VR 及 AR 行業產值將在 2025 年達到 800 億美元 ,面前這塊大餅,香港科技又有沒份兒?

HK_AR001

 

VR / AR 產業愈做愈大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今年備受注目,Sony、HTC、Microsoft、Samsung、Oculus 等多家大廠都相繼推出自家的頭戴式裝置(HMDs),連 Google 也會推出自家產品 Day Dream,CES 2016 甚至還設立了大型 VR 主題展區,難怪有人會說今年是「 VR 和 AR 元年」。

據研究機構 Gartner 的穿戴式裝置銷售量預測報告,2016 年 VR 和 AR 頭戴式裝置出貨量將高達 140 萬台,相較於 2015 年的 14 萬台,成長率高達十倍,Gartner 甚至預測 2017 年時出貨量更會增長至 631 萬台。太樂觀?未算。另一研究機構 IDC 的預測就更誇張,預計 2016 年出貨量將超過 900 萬台,到 2020 年更將達到 6,480 萬台,比 Gartner 樂觀十倍。

各大廠推出自家的 VR 及 AR 裝置,但不管硬件再多,如果沒有軟件配合亦難以成事,因此確保有足夠內容便是目前廠商的努力方向。據高盛的研究報告,VR 及 AR 行業產值將在 2025 年達到 800 億美元,其中硬件和軟件就各佔 450 億及 350 億美元規模。

HK_AR003

 

港產初創公司研發 AR 引擎

自從香港電影不再是寵兒後,香港的數碼娛樂似已落後於區內不少對手。在 VR 和 AR 產業開始冒起之際,香港能否在這一波潮流中重新洗牌,奠定未來香港的數碼娛樂產業的地位?2013 年創辦的瑞豐科技(Realmax)是科學園培育公司,早前就宣布成功研發首個支援 Microsoft HoloLens 的 AR 引擎,試圖趕上這一波潮流。

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的分別在於,前者顯示的完全是 100% 虛擬的畫面,而後者則結合現實和虛擬,因此就能創造很多結合線上線下(O2O)的玩法。透過把虛擬的圖像、文字等資訊,疊加到真實場景之中,就能增加使用者對現實世界感知和體驗。

相較於完全斷絕與現實連結的 VR 技術,AR 更重視與現實的結合,因此也衍生更多除了單純娛樂之外的玩法。例如 Realmax 在記者會上展示的便是在教育和商業領域的產品,透過聲控就能在 HoloLens 裡看到虛擬的恐龍,還能把牠變大縮細和操控。

HK_AR002

 

用 AR 協助不同行業改善運作模式

另一個使用場景是虛擬的樓盤立體模型。以前睇樓要看平面圖,或是要看售樓處的模型,如果不是一手樓就只能看平面圖。但如果單位已做了虛擬的樓盤立體模型,只需戴上 HoloLens 就能立即看到樓盤的內櫳設計,甚至能在模型裡自由佈局傢俬,即使沒能看到現樓也可如現場觀看一樣。

Realmax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談飛表示,AR 科技已開始應用到不同領域,協助不同行業改善運作模式,例如製造業、教育、培訓、產品設計及展示,以至遙距技術支援等。而 Realmax 用了一年時間開發 AR 引擎,首個版本已開發完畢並交付合作夥伴開始測試。雖然開發是使用 HoloLens,但實際上可支援不同平台的系統顯示。

HK_AR004

 

MAD Gaze 望能帶頭做大港產 AR 產業

Realmax 並非第一個「敢吃螃蟹」的公司,去年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的最佳創新大獎得主,創龍企業解決方案有限公司的 MAD Glass(現稱 MAD Gaze)便是另一家搶吃大餅的公司。現已改名為 MAD Gaze 的港產智能眼鏡,去年雖然被指是「山寨 Google Glass」,但經過一年時間發展後已愈來愈成熟,最近更舉辦了首屆針對智能眼鏡的應用程式開發大賽。

一年前筆者訪問了創龍企業解決方案的創辦人鄭文輝,當時他們剛贏得去年的 ICT Awards 最佳創新大獎,但卻被指為 Google Glass 的山寨版。鄭文輝表示他們其實是做 AR 擴張實景產品起家,眼見當時 Google Glass 退場、市場未有同類產品承接,因此自主研發了 MAD Gaze 希望減低入場成本下,增加更多人嘗試走入 AR 的世界。

HK_AR011

 

舉辦智能眼鏡應用大賽鼓勵更多創意

鄭文輝坦言,MAD Gaze 並非一件獨立產品,只是整個生態的一部份,要成功就必須有硬件、軟件和平台三者的配合。他直言過去幾年很多人試做 AR 產品卻缺乏生活化的構思,如果只是「有趣」是沒有用的,必須要讓使用者覺得技術是「有用」的才有意義。因此他們最近就舉辦智能眼鏡的應用大賽,鼓勵更多創意。

他透露早前參加春季電子展就接到來自中國、愛爾蘭、瑞士三個國家的代理簽訂合約,已賣出 1.1 萬副 MAD Gaze,反而環球市場都已開始有需求。目前全球愈來愈多公司都瞄準這市場,而鄭文輝就希望能早日在全球市場也能佔一席位,讓更多人知道香港也有人在做 AR 的產品。

Boothx

 

不同行業主動引入 AR 技術

而創龍也很積極使應用能更「接地」,今年就與不少本地學校合作把 MAD Gaze 帶到校園之中,並應用到電子學習之上。事實上電子教材是其中最廣泛應用 AR 的產品,像前面提到的 RealMax 就與「孩之寶」合作推出有關產品,而創龍不僅與中小學合作,甚至更把 AR 推廣到大學校園。

而在商用領域就更廣泛,不同行業都嘗試把 AR 放到日常工作中,改善工作流程和效率。由機械維修、物流、倉存管理、醫療等都開始出現案例,鄭文輝表示正跟不少本地的上述行業客戶共同研究,適用於該行業的 AR 方案。試想像當打開汽車頭蓋後,眼鏡就會顯示相關的結構、零件資料,甚至標記需要更換的零件,這自然對維修流程有很大的改善。

他表示自從有了 MAD Gaze 等裝置後,不同行業都開始能夠理解 VR 可以怎應用:「以前只是知道它是新科技,但沒想像可以怎樣應用。現在他們都會主動跟我們接觸,研究怎樣引入 AR 科技,例如一家物流公司希望更新他們的系統,就接觸我們開發應用在物流流程的方案,其他不同行業都已開始積極想採用。」

MADGaze

 

Google Glass 雖失敗、但啟發了眾人想像

當然,全球不同廠商都想分一杯 VR 和 AR 的肉羹,其中最大的一家大概就是 Google。眾所週知,Google 將會推出自家的 VR 生態系統 Day Dream,但其實早在2013 年推出 Google Glass 時就已瞄準 AR 應用的市場。當時不少開發者都推出第三方應用程式,成為第一波 AR 全球熱潮。

但結果最後因為成本、價格等不同因素,Google Glass 以失敗收場。但這其實無阻大家開始對 AR 生活應用的想像,不再流於「看到二維碼就跳出圖案」的想像,而是更加生活化的想像,例如人臉辨識、影像辨識,以至翻譯都有,著眼點已是線上線下的結合。

HK_AR012

 

Project Tango 讓裝置能「明白」身處的空間

雖然 Google Glass 失敗了,但並未停止 Google 踏入 AR 領域,剛過去的 Google I/O 2016 就公布了更多有關 Project Tango 的詳情。 Project Tango 是 2014 年公布的項目,它比 Google Glass 走得更前,試圖讓裝置能夠感知附近空間和動態,從而製作室內地圖、導航、遊戲,以至協助視障人士掌握環境等。

筆者在今年 Google I/O 大會上看到的示範,透過數碼裝置能掌握一個佈置成廚房的環境,然後提供建議怎樣擺放不同的傢俱和電器,合作的傢俱商提供了尺寸,因此能預視傢俱是否適合尺寸,也能預覽其外觀是否配合家居環境。

HK_AR006

 

與真實世界作出更多互動

當掌握到空間的資訊,就能提供更多的擴增實景的應用場景,例如知道地板是否平坦,就可預想如水浸的話會在哪位置積水,也能用作遊戲用途,例如找出躲在屋子裡的虛擬寵物等。

日前 Lenovo 已公布了首款支援 Project Tango 的智能手機 PHAB2 Pro,遊戲開發者 Funomena 也展示了能跟真實環境互動的《塊魂》遊戲,未來用 AR 技術來串連線上線下的玩法只會更多。

HK_AR010

 

姚金鴻:香港 VR 及 AR 產業絕不處於劣勢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姚金鴻表示,VR 和 AR 技術近期在香港 IT 業界之間也討論得非常熱鬧,隨著多家大廠商如 HTC、Samsung 等都相繼推出產品,本地 IT 公司正熱切關注產業發展:「香港在手機程式和 IT 軟件開發領域從來都不缺席,VR 和 AR 亦應該要參與,因這一波潮流發展非常熾熱,香港開發商必須準備推動。」

「AR 已是相當成熟的技術,香港一些具實力的程式設計公司都有足夠能力處理,而本地產業發展則側重在教育、娛樂、市務行銷工具等領域。比較起來,香港公司在 VR 技術方面就處於起步階段,由於 VR 企圖把虛擬世界取代現實世界,技術層面相對困難。」他說。

WTIA

 

AR 技術已發展好一段日子,香港 IT 公司掌握並不困難,不僅坊間有很多開源程式可,甚至有香港公司自行開發AR平台。姚金鴻就提到 MAD Gaze 便是一款 Smart AR Glass 硬件,配合其相關應用可以說是近期表現比較出色的一家公司,他認為香港要在這領域發展絕不處於劣勢。

姚金鴻建議如果香港要發展 VR 產業就不得不從全球市場考慮:「VR 很注重內容,技術要求亦要配合硬件,香港要趕上這次潮流,在內容設計及規劃上必須切合需要。香港市場規模較小,內容規劃必須要走出香港和面向全球市塲才能有較佳成績。亦正是如此,若要發展硬件並配合軟體及內容,則必須有遠見及資金支持。」

他認為香港要在全球 VR 和 AR 產業要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善用創意和靈活的優點:「VR 和 AR 可應用在不同產業,例如異地會議、娛樂、教育、遙距旅遊體驗、即時資訊獲取、物業體驗、運動等不勝枚舉,香港可選擇適合範疇去發展。若然能配合數據運用,相信更能體會 VR 和 AR 的先天條件,有機會在特定範圍引領全球!」

 

總結:香港 VR 及 AR 產業需要立即起步

環顧全球,不同科技公司都有意發展 VR 和 AR 產業,反映這已是一個兵家必爭的市場。誠然 AR 並非新技術,筆者多年內已經寫過不少次,但當時都沒法解決「生活化」的問題,如果只是一種綽頭的話,市場規模很有限。

而自從 Google Glass 出現後,大家發現原來不需要透過小小的手機屏幕就能把現實連接到虛擬世界,開啟了大家的想像空間,因此才有今天的百花齊放。如果說 Google Glass 太貴,那隨著愈來愈多廠商參與投入下,頭戴式穿戴裝置將愈來愈平民化,東風亦已經開始吹起,如果香港再不起步就會太遲。

而香港的數碼娛樂產業亦一向極有創意,VR 重視內容也重視技術,內容方面不缺人才,但技術方面能否追上國際水平卻有待證實。畢竟技術發展不能不依靠金錢支援,如果政府能像資助電影一樣支援一些有創意,但缺乏資金的 VR 內容供應者,相信比資助電影更有機會得到高回報。

n-350x500

 

 

作者:Boris Lee
Unwire.pro 資深編輯。在企業 IT 科技報道範疇有十多年經驗。

 

 

 

Tags : ARDay Dreamgooglegoogle glassVR流動置頂
Catabell Lee

The author Catabell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