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業界爭相追逐通用人工智能(AGI)之際,Microsoft 總裁 Satya Nadella 在最近一個訪談中,提出了截然不同的預測,直指當目前 AI 基礎建設可能面臨供過於求的風險,強調 AI 的真正價值在於推動全球經濟實質成長。
AI 基礎建設有供給過剩風險
Satya Nadella 觀察到,目前全球正掀起空前的 AI 運算中心建設潮。這股熱潮不僅來自企業界的競相投資,更有各國政府的積極投入。然而,他預測這可能導致 2027 至 2028 年間運算資源供過於求的局面。
「我很高興能成為承租方,」Satya Nadella 表示,「因為屆時,隨著大量運算中心的建成,價格必然會下跌。」他指出,與其盲目擴充自身基礎建設,不如保持靈活,準備好適時運用市場供過於求所帶來的優勢。
在 AI 部署方面,Satya Nadella 主張採取縝密而務實的方針。他強調,任何 AI 系統的部署都必須建立在明確的授權範圍之上,並輔以完善的監控系統。更重要的是,在擴大 AI 部署之前,必須先建立清晰的法律責任框架。
過度追求 AGI 忽視實際經濟需要
更引人注目的是 Satya Nadella 對 AI 發展成功指標的重新定義。他認為,業界過度關注通用人工智能 (AGI) 的追求,反而忽略了更關鍵的指標:實質經濟成長。
「真正的成功指標應該是能否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率達到 10%,」Satya Nadella 強調,「科技公司自我宣稱達到某個 AGI 里程碑,這樣的標竿毫無意義。」他進一步解釋,目前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僅約 2%,如果扣除通貨膨脹後更接近於零。因此,若 AI 真要如工業革命般改變世界,就必須能推動已開發國家實現 5%以上的實質經濟成長。
產業轉型才是真正優勢
Satya Nadella 特別強調,AI 時代的最大贏家並非科技公司,而是善用 AI 提升生產力的各產業。他以知識工作為例,闡述了 AI 如何重塑工作流程:「我們必須區分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和知識工作(knowledge work)這兩個概念。今日的知識工作或許能被自動化,但這會創造新的認知任務層次。例如,AI 可以幫助處理電子郵件分類,讓人類專注於更高層次的決策審查。」
這種轉變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更是整個工作流程的根本改變。Satya Nadella 以醫療範疇為例,描述了 AI 如何協助醫生更有效地準備腫瘤委員會會議、自動記錄重要討論內容,並將這些資訊轉化為教學資源。這展現了 AI 不是要取代人類工作,而是要提升人類工作的價值。
Microsoft 的審慎態度值得參考
Satya Nadella 的觀點為企業決策者也帶來一定的參考作用,例如在 AI 基礎建設投資方面,企業應該保持審慎理性,仔細評估未來幾年的供需情況,而不是盲目跟風。更重要的是,企業應該將 AI 視為提升生產力的工具,而非純粹追求技術突破的目標。
在推動 AI 應用時,企業需要特別注意變革管理,因為 AI 帶來的不只是技術變革,更是工作流程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改變。同時,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企業必須平衡考慮法律、社會和倫理等各方面因素。
Satya Nadella 提醒,技術創新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創造實質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在 AI 快速發展的時代,企業領袖需要跳脫技術迷思,專注於如何運用這些工具來實現真正的生產力提升和經濟成長。而 Microsoft 在 AI 發展上的務實取向,無疑為整個產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