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題特寫

做隻貓做隻狗好過做人 寵物科技幫毛孩醫病市場潛力大

全球單身人口不斷增長,即使能夠有幸找到伴侶的,也因工作壓力大及工時太長,降低生兒育女的衝動,形成一股寂寞經濟或無孩經濟,並衍生出來無限商機。在這不婚不生的年代,很多人靠養寵物來消除寂寞,面對寵物市場的一片藍海,從事寵物科技是否也能發展成一盤可觀的生意?今期訪問了兩間在本地從事寵物科技的初創,為大家剖析這個市場的機遇,以及當中需要面對的種種難處。

為毛孩利益創業

麥年豐因為當年愛犬患病,才選擇踏足寵物科技市場。

大概十年前,記者訪問過麥年豐(Joe),在港大醫學院畢業並成為電生理訊號(包括腦電波、心電圖、神經及肌肉訊號)專家的他,當時是矽谷科技公司 NeuroSky 的香港區主管,負責在港推廣 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用腦電波讀取病人意念,讓病人可以恢復失去了的溝通能力及控制能力。

可惜自己所學的專長,卻在寵物生病時完全幫不上忙,「我的狗出現毛病,醫生懷疑與心臟有關,但原來對於人類來說,進行心電圖檢查是很容易的事情,寵物卻要等上一個月以上,換着是急症早已回天乏術;而且普通科獸醫做不了,一定要專科獸醫才做到,收費極之昂貴,檢查時間亦很漫長。」

正因為這次經歷,本着科學求真的精神,加上有點不忿氣,沒理由自己擁有這方面的專長,卻幫不了家中的毛孩,他開始研究是否有成本低又簡單易用的方案,卻結果要花了數年時間才成功,「大家向來將人的科技套用到寵物身上,卻不知寵物的限制往往比人類多,最簡單就是貓狗有毛,會阻隔電極量度心跳,難道要剃掉所有毛髮來檢測?最初甚至試過不惜工本,用純黃金打造電極來提升導電程度,可惜也不成功。另一個問題是貓狗在屋企以外的地方會感不安,部分更會暴走來逃避檢測,因此量度心跳的時間愈短愈好,但要建立快而準的方案,挑戰十分之大。」

結果花了很長時間,終於成功研發到 CardioBird 感應器,只要將感應器打開放在手掌,置於動物腹部 30 秒,即可量度出完整的心電圖。

見產品略有所成,Joe 決定於 2016 年底辭退工作,成立 ANIWARE 初創公司,為了毛孩利益而創業,不過一路走來卻遇到不少阻力,「獸醫市場在全球任何地方也是個很封閉的行業,圈外人很難涉足,香港的情況亦一樣,而且本地獸醫習慣採用外國早已被認可的產品及技術,對於香港出品的技術,並不特別看好;最重要是全港只有約 150 間寵物醫院,市場規模有限,成本效益計算之下,先發展海外市場似乎較化算。」

有人唔做要做狗?

CardioBird 是一個 AI + IoT 平台,賣的不是量度心電圖的感應器,而是背後的大數據及專業醫療意見。

公司開業不久,2017 年中成功被奧地利政府相中,提供資金及與當地動物醫生交流的機會,雖然最後 Joe 沒有接受他們的資助,但也親身前往奧地利兩次,與當地動物心臟專科醫生交流,「全亞洲只有四位動物心臟專科醫生,較難有機會聽取他們的意見,在奧地利的交流經驗很寶貴,能全面了解專科醫生在診症上的需要,對優化產品很有幫助。」

至 2018 年底,眼見產品成熟,於是計劃先後進攻台灣及日本市場,很快已得到超過一千間寵物醫院採用,在外地成名後才回歸香港及內地市場,能夠快速開拓市場,Joe 基本上就靠這招,「到診所問他們借一隻動物,即場示範如何做檢測,然後等十分鐘就可以有報告,客人看到後總很驚訝如何做到,實情是背後有個配備人工智能的平台,生成初步報告,由心臟專科獸醫核實後,就能有檢測結果;重點是感應器等硬件完全免費,只按檢測數量來收費,較傳統檢測方式便宜,即使普通科獸醫也能提供心臟專科的服務,因此很受歡迎。」

面對技術困難及市場限制,Joe 坦言研發寵物科技可說是吃力不討好,本地對此的支援更近乎零,堅持下去的原因,是想每隻動物均享有該做測試的權利,「起初有些很難聽的評語,說我『有人(醫生)唔做,要做狗(醫生)咁慘』,但我深信既然人可以享用醫療科技,貓狗也應同享此權利。不過,最諷刺的其實是 1887 年,發明全球第一部心電圖機的 Augustus Desiré Waller,當年就是用他的狗狗 Jimmy 來做示範實驗的,後來心電圖技術才廣泛應用到人類身上;我也因此將家犬命名為 JimJim 來紀念此事,提醒自己要用科技服務更多毛孩。」

由馬腳開始發現市場

楊思敏身後是最新型號的磁力共振儀,專攻日本市場,因為日本為地震國家,樓層負重量較其他國家為低,因此需要調整產品重量來遷就。

相對於 Joe 一開始決心進軍寵物科技市場,Time Medical Systems 首席運營官及創始人楊思敏(Simon)卻並非以此為起點,「我們幾位創辦人都有醫療研究背景,2008 年在香港成立公司時,有見磁力共振儀非常昂貴,令病人要以較貴的價錢才能享用此服務,所以決定要研發成本較低,但準確度卻更高的磁力共振儀,令更多病人受惠,因此我們最初是先由醫療科技市場開始出發的。」

經過接近十年的研發,Simon 與團隊成功開發出準確度較高及掃描時間更快的產品,「一方面不斷改良鏡頭質素,令成像比傳統磁力共振儀更為清晰,另一方面持續優化線圈及射頻的技術,將演算法改良,並再加入人工智能協助醫護讀片,大大縮減掃描所需時間,例如傳統全腹腔磁力共振每次需時 20 分鐘,我們的產品最快可以在 8 秒內完成,醫院及醫療機構可以用儀器服務更多病人,變相令成本有下調空間,市民就能以更低價格使用服務。」

一直在醫療科技市場打滾,發展寵物科技市場可說是機緣巧合,「我們注意到傳統磁力共振儀全封閉設計,不適合幽閉恐懼症患者和肥胖人士使用,於是有部分產品採開放式 U 形設計,馬會見到我們的設計,主動找我們合作,因為馬匹體積龐大,傳統閉合式的環形設計不適合馬匹使用,我們的產品正好可以讓他們的醫護人員,幫每隻馬腳進行磁力共振檢查,因而無意中發現動物接受磁力共振的難處。

加上負責美國市場的市場部同事,2017 年與加州大學 San Diego 分校的一位獸醫教授傾談,提到他們目前採用由歐洲出產的寵物磁力共振儀,效果未如理想,希望能幫忙研發,才洞悉到寵物市場向來被忽略,令我們萌生進軍此市場的念頭。」

高踞全球第一位

目前 PANION 有三款型號,售價由 25 萬美元起,切合不同寵物醫院的需要。

雖然有開發磁力共振儀的經驗,但換到動物身上卻是兩碼子事,事關貓狗的體型遠比成年人小,以成人用的磁力共振儀掃描,圖像往往不太清晰;於是 Simon 與團隊就想到相機換鏡頭的原理,根據貓狗頭、身、手腳等不同大小,製作出各種尺寸的成像線圈,讓醫護人員根據貓狗體積隨時更換。

「產品取名 PANION,意思來自寵物是人類的良伴(campanion),由於它沿用了之前產品的快速成像技術,寵物進行檢查時,麻醉時間可以大為縮減,對動物的傷害可以減至最低,因而深受獸醫歡迎。香港目前兩家分別位於跑馬地及太子的寵物醫院有採用 PANION,產品也分銷到美國、日本、內地等市場,至今在寵物磁力共振市場佔有率高踞全球第一位。」

對於寵物科技市場,Simon 認為未來潛力十分大,「即使在歐美等獸醫市場相對成熟的地方,寵物科技的發展依然一片空白,大部分科研也應用在人類醫療上,就算應用在寵物上,也大多是些人類應用已久的技術,甚少會將最新科技放諸寵物市場;但事實上這個市場十分大,尤其是內地市場,近兩年內地獸醫不論斷症、手術及治療方案等方面,也有技術上的提升,面對大量寵物有老齡化問題,對科技的需求有增無減,我個人十分看好這個市場。」

撰文:特約記者

編輯:尹思哲

Tags : 寵物科技流動置頂置頂
尹思哲

The author 尹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