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日漸提升。國際能源署(IEA)預計,風和太陽能這兩項可再生能源到2024年會超越煤炭,成為最大的發電來源,提供全世界差不多三分之一的電力。
然而,投資可再生能源仍具挑戰。直至目前,相關基建計劃的成本高昂,每每以億元計算,例如一台發電風車的使用壽命通常只有30年,所以要投資潔淨能源必須精準規劃。其實,要令潔淨能源項目符合成本效益,除了硬件之外,更重要的是選址,包括地形、坡度、土壤組成、海拔、風速、海浪、水流、航道,是否靠近電線和現有基礎設施,所以不少企業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以達致更準確的成本計算。
業務遍及歐美和澳洲的Renewable Energy Systems(RES),不單使用GIS來分析,更藉此發掘有潛質的位置。而愛爾蘭的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則透過GIS建立預測模型,並創建海底的3D時間序列地圖,顯示海底將來可能發生的變化,以了解氣候變化和海流等因素如何影響揀選擬興建風力發電場的地點。《福布斯》全球2000大公型企業之一的挪威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商Equinor,其員工從工程到業務拓展也體驗到GIS互動地圖的便利,提高效率之餘,更可作出更有力的決策。
本港討論零碳排放的潔淨能源多年,如港燈(02638)早年耗資千萬興建南丫島風力發電站;中電則研究在香港東南水域發展一個可達200兆瓦的海上風力發電場。近年,相關科技已日漸成熟,造價也回落至經濟可行水平,希望兩電能積極引進可持續的綠色能源,提供更潔淨可靠的電力之餘,更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盡一分力。
撰文: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鄧淑明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