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期刊《Science Robotics》報導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團隊以 IkeaBot 機械人成功裝嵌了一張木椅。整個過程,機械人從觀察到落手,再由模索到自通,前後只花了 20 多分鐘,便能順暢地完成任務。其間,兩條機械臂合作無間,並無互相碰撞,更能配合立體相機,適當地對準位罝及抓緊零件。
這是 AI 發展的一大突破,證明它能自主學習,也能靈活運用肢體。
Al 研發大躍進,有助驅動世界未來的發展,多國為了搶先在 AI 科技上取得領先位置,粉粉引進尖端人才。根據顧問公司麥肯錫的硏究,估計在 2016 年包括 Google 和百度等科技巨企已在 AI 花了 200 到 300 億美元(約 1,569 至 2,354 億港元),是 2013 年的三倍。經費中,九成用於研發,一成則在於收購公司及網羅人才。
全球致力羅致人才,但人才難求。一間加拿大初創以專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中的學歷(AI 相關博士學位)、技能、現職等資訊,推算全球英語系國家的 AI 人才大概只有九萬,數字雖未包括中國、徳國和日本等人才,但足見 AI 人才稀少。
AI 人才供不應求,令不少從業員「升價百倍」。《紐約時報》報導,根據非牟利研究機構 OpenAI 公開的資料顯示,從 Google 挖角的高級研究員 Ilya Sutskever,在 2016 年的年薪逾 190 萬美元(近 1,500 萬港元)。OpenAI 在 2016 年剛成立時員工只有 52 人,卻花了超過七百萬美元(約 5,460 萬港元)在員工薪酬和福利上。
AI 待遇優厚,發展潛力豐盛,香港人自然要抓緊機遇,尤其是年青人,我期望年青人能夠擁抱科技,發揮潛能,齊來迎接科技成就豐碩的新時代。
作者: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