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初創企業專題特寫業界專訪

科技券計劃出爐一個月 業界憂鼓勵「價低者得」、莫乃光呼籲應向公眾宣傳更多

千呼萬喚,科技券先導計劃終於正式推出。不過坊間對科技券的意見紛紜,是否能夠幫到中小企和香港科技業界仍要時間證明,最近 Unwire.pro 就專訪了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和本地科技初創公司,為有意申請的中小企和本地科技公司撥開迷霧。

 

客觀效果不符計劃原意?如何執行仍是關鍵

科技券先導計劃不是忽然「由石頭爆出來」,其實業界已經爭取多年,之前 Unwire.pro 也做過專題探討。莫乃光議員表示,全球不同國家如英國、澳洲和新加坡都有類似的計劃,而他和業界亦已爭取多時,因此有關計劃獲推行也算是落實了政綱。

科技券先導計劃在上月 21 號開始接受申請,剛好滿了一個月。此計劃的原意是推動香港中小企業採用 IT 科技來提高業務競爭力,同時也能為本地的科技公司創造本地市場,提高業界收入及技術水平。但問題是推出後問題逐漸浮現:是否變成補貼換電腦?是否鼓勵價低者得?是否只便宜了外國公司?

對於 Unwire.pro 和業界的問題,莫乃光坦言由於一切都只是剛開始,只有零星的申請,也未有成功獲資助的個案,因此很難就此評論科技券先導計劃有沒有正效,或是有沒有業界擔心的問題。但他相信該計劃的方向是正確的,問題只在執行之上,怎樣做對業界最好,還需要時間磨合研究。

 

摸著石頭過河、盡可能幫到真正有需要公司

「相比其他同類計劃可能只有 1:1 的資助配對,香港科技券的 1:2 其實已經不錯,有助中小企減輕投資在資訊科技方面的負擔。」莫乃光表示該計劃原意是推動香港中小企採用更多科技來改善業務流程,但由於很多中小企本身都不太熟識科技,因此難免會傾向選擇用於購買傳統的軟硬件設備。

莫乃光認同科技券計劃原意是讓中小企購買用於業務上的科技方案,如 ERP、CRM 等商業軟件系統,不會是用於繳交「寬頻上網費」這類費用,因此不擔心會變成濫用,最重要還是審批制度公平合理,至於中小企選擇用來買什麼其實很自由。

由於計劃其實也適用於購買一般電腦硬件,因此有人擔心只是變成「全港商用電腦大更新」,得益的是外國的電腦生產商,而不是本地公司。「但我們也不能把系統整合商(SI)排除在外吧,畢竟 SI 也是香港科技業界的一部分,也不能否定 SI 亦有為外國的科技系統加值,使之更適合香港的工作環境。」

莫乃光認為目前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就算是審批的官員也需要時間去摸索,但就認為有關計劃應以保持最大彈性為目標,盡可能真正幫到有需要的公司。什麼申請可以、什麼不可以,依然要看審批後的成功案例,但他相信當局會合理地審批申請。

 

公平原則不限制本地供應商、平衡不同持份者利益不易

雖然幫助本地科技公司的話,限定只能使用本地研發方案,或是對採購本地方案提供較多的資助不是更好嗎?但莫乃光指政府可能基於公平原則而不限制,好處是減少很多「官商勾結」的口實,但壞處自然是較難做到「為香港公司提供本地市場」的目的。

一些大型的商業軟件如 ERP、CRM 和 HR 系統都有本地和外國軟件公司競爭,可以想像的是,跨國大公司相對資源雄厚,價格競爭力會較本地公司高,同場競爭會否「輸在起跑線」?莫乃光認為這毋須憂慮,如果香港研發本身沒有市場競爭力,即使有更多補助也沒幫助,而且反而減低改良產品的動力,未必是好事。

「而且限制太大未必是好事,因中小企要的方案可能只來自外國公司,又或是特定功能只有外國方案才有。如果限制只能採購本地研發,反而可能幫不到中小企而本末倒置。另一方面,外國大公司未必會對一些較小型的項目有興趣,科技券資助只是上限 30 萬,也能分開三次申請,小型的項目未必是外國公司會有興趣的。」

「現在的方式可令受助中小企得到最大的彈性,能夠找到最符合需要的科技方案。而且也很難定義怎樣才算『本地研發』,本地註冊公司就可以?本地大學科研才算嗎?如果 SI 公司代理外國合用的產品又怎樣?我想方案推出時還是想平衡兩邊的好處,也需要時間調整。」他說。

 

月費服務模式能否申請資助?但不應用於補貼日常開支

其實類似資助方式不少,例如社工組織向政府申請 IT 撥款時就很類似。由於是「一筆過撥款」,因此如申請的是「月費」資訊科技服務便有難度,類似問題在科技券上也有機會看到。由於科技券細則表明需要在申請後 12 個月內完成交貨,因此很有機會變成只能申報 12 個月的月費,因之後的月費交貨日期已超出期限。

莫乃光指一直有向政府反映這問題,而且除了雲端服務外,為中小企提供社交媒體管理服務的是否也包括在內?這些問題也需要釐清。「相信政府原意也不是幫中小企『交月費』,而是考慮能否真的為中小企帶來好處,既不希望資助方式太僵化,同時也避免變成花在對中小企幫助不大的日常開支補助之上,這平衡還需要摸索。」

「政府已表示會成立委員會去審核個案申請,目前我們也要等待個案審批結果才能評價是否已有足夠彈性。」至於能不能用一次過預繳兩三年月費的方式來處理,莫乃光認為還要看有關科技方案是否有為中小企提供了個性化的系統整合等因素,他希望政府不要只著眼行政考慮,而多參考業界不斷改變的收費模式。

 

中小企也不知需要什麼、顧問服務或成關鍵角色

中小企有時自己也不知自己需要什麼,計劃原意是希望用於採購科技方案,但中小企也未必認識什麼是 ERP 或 CRM 系統的時候,很自然會聯想為「不如為公司換新電腦」。莫乃光指計劃其實很大彈性,除了硬件添置之外,一些針對不同行業的商業系統,以至資訊保安顧問服務也包括在內,業界應多向市場宣傳訊息。

事實上不僅是可用來做什麼,就算已經有了採購目標,怎樣申請、如何填表也是問題,目前政府在宣傳科技券導計劃上仍有不足,很多中小企甚至不知道科技券先導計劃,因此當務之急反而是向公眾宣傳這計劃的存在,其次才是告訴中小企可以拿資助來做什麼。

另一問題是計劃中是允許申報中包括顧問服務,顧問服務雖然有上限,但顧問服務的角色卻可以很模糊,由審計開支、報表教學都可以是顧問服務。但顧問服務卻不像一般方案會有市場價格,會否在過程中濫收開支,甚至優惠特定的供應商也不肯定。但莫乃光相信業界會發現害群之馬甚至向執法單位舉報,因此不太擔心。

 

初創公司憂助長價低者得、需提高市場對科技認知

就像前述的幼稚園學券制和持續進修基金一樣,當有一筆資助能夠申請時難免會令市場整體價格因此被拉高。不過莫乃光相信科技券計劃未必會出現這情況,因為供應商並沒有限制,市場有很多選擇,根本不可能聯手抬價,比較起來莫乃光反而擔心出現「價低者得」的情況。

「雖然計劃並未有很具體表示必須遵從『價低者得』原則,但相信官員會看得很小心,以確保公帑被正確運用。」事實上政府招標很多時也是採用「價低者得」原則,而計劃中當項目開支上升時也需要有更多的供應商標書報價,無形中鼓勵價格競爭和壓低招標價錢,忽略品質及創新性。

本地初創公司 Oursky 創辦人鄭斌彬擔心科技券會令中小企更傾向選擇「價低者低」:「據計劃的招標要求,是需要得到當局的同意才不需遵從『價低者得』原則,再加上中小企本身根本沒有招標經驗,自然也不懂怎樣在標書中,證明較高價的供應商才符合他們的要求。結果為了獲得資助就無法真正採購到想要的方案。」

「較高品質的方案收費較高也很正常,但如果只能價低者得,中小企就不能自由選擇他們真正想要的方案,如果變成人人都推出平價套裝來搶市場,我不認為這對香港軟件公司來說會是好事。現在不管是銷售人員及中小企本身都在摸索,但大公司在處理競標的經驗、市務宣傳上也有較多資源,對中小型開發公司就更不利。」

 

Tags : SildeTech VoucherTechlonogy Voucher Program
Catabell Lee

The author Catabell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