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

企業現存 85 % 數據屬過時冗餘數據 「數據囤積」文化令管理成本激增

資訊管理解決方案商 Veritas Technologies 日前發布 Global Databerg Report 調查報告。調查發現,全球企業現時儲存的資訊,有 52% 被視為無法得悉箇中價值的「暗數據」;此外,33% 的數據被視為「冗餘、過時或瑣碎 (ROT)」,甚至沒有任何商業價值。若對這些「暗數據」及瑣碎過時的數據視而不顧,將會成為全球機構不必要的負擔。預計到 2020 年,要管理這些數據所花的成本,將累計達 3.3 兆美元。

ecm_connection___dark_data_lead_image02

報告指由於機構充斥著「數據囤積」文化,並對數據保留政策漠不關心,他們所產生及儲存的數據正以驚人速度增長。這類數據包括業務關鍵資訊及和不符合規定的資訊。報告亦指出,IT 領袖只將所有已儲存數據中的 15% 視為業務關鍵資訊。對平均儲存 1,000TB 數據的中型企業而言,儲存這些非關鍵資訊的成本,預計每年超過 65 萬美元。

Veritas 首席市務總監 Ben Gibson表示:「了解及承認數據囤積文化的存在,是機構回應數據管理問題的首要一步。事實上,愈來愈多的機構開始關注這個問題,而著手回應的過程中最常見的情況往往來自不知數據從可而來、當中包括甚麼的風險、以及如何發掘箇中價值。當他們完全切入並深切理解數據環境後,便能更有自信作出業務決策,並能以周密的規劃,引領眾多業務持份者共創佳績。」

Veritas 的 Global Databerg Report 訪問了逾 2,500 名來自全球 22 個國家的 IT 專才。該報告依據 Veritas 所推出的數據基因指數 (Data Genomics Index) 進行調查。該數據分析數以十億計的檔案,基因指數展示,逾 40% 已儲存的數據,已經超過三年未被存取,可視作過時數據,Global Databerg Report 亦證實受訪的 IT 領袖意識到該問題。

 

絕大多數的企業數據於 Databerg 水平線下

Global Databerg Report 指出全球所有已儲存的數據,平均有 52% 不是「暗數據」就是冗餘、過時及瑣碎數據。其中德國、加拿大及澳洲是充斥著「暗數據」最多的國家,當中所儲存的「暗數據」分別是 66%、64% 及 62%;其次是美國及新加坡,兩國儲存的被視為不知名的數據分別為 54% 及 53%。相反,中國、以色列及巴西,儲存「清晰」及「可辨識」的業務關鍵數據,卻錄得最高比例,分別為 25%、24% 及 22%,但這仍意味著他們所儲存的數據中,超過 80% 屬於「暗數據」或對企業無價值的資訊。

 

對刪除數據的猶豫及不安

已被企業定義為「冗餘、過時或瑣碎」的數據,幾乎無商業價值。然而,丹麥、荷蘭及阿聯酋所儲存的數據中,分別有 48%、44%、43% 屬於這類數據;而在美國,33% 所儲存的數據均屬於 ROT 數據。

 

競逐雲端業務 數據增長的另一原因

預計 2016 年期間,採用雲運算處理業務的數量將增加三分之一,從 33% 增至 46%。當中以巴西及美國為領先採用雲運算的國家,預計今年年底,兩國平均將有 61% 的數據將會儲存於雲端環境。雖然短期而言,雲計算能夠協助機構節省成本,但長遠未來,箇中不斷增加的捆綁成本卻亦漸漸成業界的關注。把數據放上雲端只是將問題延後,包括處理未分類的暗數據及冗餘數據等問題。

 

IT 消費化模糊僱員工作及生活的界線

僱員採用企業 IT 資源作個人用途,意味著企業要為他們儲存毫無價值的數據。平均而言,有 26.5% 的僱員將其個人數據儲存於他們的工作設備之中。由於當中的暗數據太多,IT 管理員無法得悉哪些數據是具有商業價值。

 

企業網絡將比過往出現更多個人數據

企業無法得知哪些數據儲存於企業資源,有較大風險,若面臨法規監管及商業調查的情況下,企業更是難辭其咎。逾 25% 的僱員將個人的數據儲存於工作設備,當中的數據內容包括個人身份文件(57%)、圖片(57%)、音樂(47%)、影片(33%)及遊戲(26%)。看似無礙,但眾多的文件卻可能會觸犯當地的數據私隱條例,或侵害潛在版權。

The Global Databerg Report 是由 Veritas 委託調查機構 Vanson Bourne 負責的獨立調查報告,涵蓋全球 2,550 名來自 22 個國家的高級 IT 決策人員。調查檢視全球包括美洲、歐洲、中東及亞太區的機構,如何儲存及管理他們的數據,揭示出他們的態度及行為,如何促使數據空前的爆炸性增長。欲了解更多資訊,可瀏覽 Veritas Global Databerg Report

 

Tags : bigdataVeritas
Ken Li

The author Ken Li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