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題特寫業界專訪

水資源效益輸澳門、新加坡 香港如何減少輸入食水依賴?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提出重建海水化淡廠,再讓港人關注水資源過份依賴入口的問題。其實同樣問題,新加坡在面對,過去 50 年更極力發展水資源產業。相比新加坡以至鄰近的澳門,香港水資源運用效益較低,澳門自來水公司利用歐洲先進水利科技減少水資源浪費,香港參考經驗長遠或能有助減少對輸入食水的依賴。

MacauWater006

 

食水管理非更新水管就能改善

如果有留意新聞,應發現食水管爆裂的新聞經常出現。三月中有立法會議員向發展局查詢,原來在 2014 年 9 月至 2016 年 1 月,全港食水管爆裂的個案就有 98 宗,其中 64 宗影響食水供應,其中 19 宗的平均暫停食水供應時間約為 13.9 小時。

食水管爆裂原因很多,由食水管老化到人為事故也有。自 2000 年展開「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以來,全港長約 3,000 公里的老化水管已分階段完成 98% 的更換和修復。發展局就指水管爆裂的個案數目由 2000 年多達約 2,500 宗大幅減至 2015 年的 145 宗(包括食水管和鹹水管),同時水管滲漏率亦由超過 25% 下降至 15%。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亦在 2016 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到,將發展「智管網」項目,善用物聯網技術在供水管網安裝感應器持續監察水管狀況,減低水管爆裂和滲漏的風險,並計劃應用最新的逆滲透技術,在將軍澳興建新的海水化淡廠。

雖然政府極力改善水務工程,但早前卻有新加坡學者在《南華早報》撰文,直斥香港的食水管理缺乏效益,管理措施比第三世界國家還要差,顯示食水管理的問題並非單靠更新水管就能改善。

 

水資源是新加坡首要國策

新加坡的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客席教授 Asit K. Biswas 指出,香港的食水管理措施比哥斯達黎加等第三世界國家還落後,食水管理政策失敗及混亂,應該採取更有效益的食水管理政策,以減少市民用水量。他甚至直言:只要使用更有效益的供水方法,從大陸入口的食水亦可大幅減少。

新加坡雖然雨量多,但國土面積不容有很多貯水庫,被迫高度依賴馬來西亞的淡水資源。兩國在 60 年代已簽署供水合約,在 2011 年至 2061 年,新加坡每日進口的淡水為 9.46 億公升,2061年後雙方將根據新加坡的實際用水量另行商談具體的供水量。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曾說:「在水的問題面前,所有的政策都得屈居第二」。供水問題是新加坡獨立的重要關鍵,新加坡人很清楚「水」是關乎自身生存的資源問題,更開始從印尼進口淡水以免供水國家單一。而提高自給自足能力更非常迫切,「水安全」也自然成為國家戰略。

淡化海水、新生水、國內集水區和外來供水,是新加坡的四大主要水源,所謂「新生水」便是污水循環再用,目前就佔了新加坡用水的三成,新加坡雨水資源的運用比例更高達八成。預計到 2061 年,新加坡將達到水資源完全自給自足的目標。

singapore

 

香港用水政策既不開源、更不節流

香港供水問題自 60 年代開始,由於人口增加而水塘供水不足,導致經常有「制水」情況,63、64 年時更去到「每 4 天供水 4 小時」的嚴重制水措施。供水問題直到向廣東省購水後才改善,但換來的是水資源浪費的問題。供水穩定自然水費便宜,香港水費便出了名便宜,甚至有報導指如果政府不補貼,水費就會是今天的兩倍以上。

在 1998 至 2003 年間就有多達 30 億元的淡水用不完排出大海,而且還未計算日常生活耗水問題。Biswas 指香港的食水供應缺乏效益,香港政府指每名港人日均用水量只是 130 公升,但這數字其實未計算 90 公升用於沖廁的海水。港人每日實際用水 220 公升,而大多數在用水方面較有效益的歐洲國家的用水量只有香港一半。

目前新加坡人均用水量為 150 公升,政府目標是在 2030 年減至 140 公升。據 Unwire.pro 早前專訪的澳門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盧頌宇透露,澳門人日均用水量只有 150 公升,由於澳門沒有海水沖廁,因此實際用水更少,而浪費在滲漏、爆喉的水資源也更少。到底澳門是如何做到的?

MacauWater010

 

澳門引入法國先進水利技術提升效益

1935 年成立的澳門自來水公司,自 1938 年開始就負責澳門供水,擁有澳門的供水專營權,由水源引水、輸送、儲存及處理原水,到把已加工處理的水輪送、分配到澳門居民及商戶等設施的服務均包括。澳門雖然有貯水庫,但卻沒能支持全澳市民用水,加上澳門海水水質不同於香港,鹹潮問題嚴重,也沒法作海水化淡,因此澳門 95% 原水來自廣東省的西江。

澳門自來水公司自 30 年代創辦,後來母公司「中法控股」經歷重組合併,目前「中法控股」由蘇伊士環境及新創建集團組成。蘇伊士集團是法國最先進的水利技術公司,也基於這背景,澳門自來水公司有很強的水利工程專利技術支持,而這些技術便正好協助解決在產銷差和智能供水的問題。

MacauWater005

 

「法國總公司具有一些自來水廠設計的專利,我們在不同時期興建水廠也用上當時的最先進和最合符需要的科技,法國水利專家會配合澳門的供水特質而設計水廠,現在全澳有五個水廠在經營中,五個都使用了不同的工藝。例如 85 年時的水廠會用沙來濾水,而最新的水廠則使用膜濾。」盧頌宇說。

由於澳門土地資源少,自來水廠的設計也要花心思。例如青州水廠的地是在 30 年代批出,當時這地只能生產預算每日 2 萬噸水,但澳門自來水公司就利用水廠設計變成可生產 18 萬噸水,生產效率大為提升。而 08 年新建水廠亦採用了最新的氣浮和膜濾技術,當時在亞太區是首個採用的水廠。

但比起沙濾,膜濾技術就比較需要留意濾膜損壞。「沙比較簡單,一般幾年才清理更換一次,但超濾膜就不能這樣。膜濾技術的水質會較好,因此我們會用電腦監察超濾膜的健康度,及早發現並更換需要處理的超濾膜,從而確保自來水質。」盧頌宇說。

MacauWater012

 

智能水泵保養減少電力消耗

自動化管理也讓澳門自來水公司在人手編配上有很大改變。今天澳門有五個自來水廠,但原來只需在青州水廠的中央控管室就能監察整個澳門的供水情況,而中央控管室值更人數只有兩人,三更制合共 6 人就已能監控全澳門的供水。

盧頌宇表示,公司在 80 年代的人手約為 250 人,很多人手都是較低技術的工程人員。而自來水廠自動化後,水廠很多工作都不需那麼多人手,但這並不代表需要裁員,今天自來水公司的人手也約為 250 人,但比例上已變為客戶服務人員佔多,提供更優質的客戶服務給澳門市民。

MacauWater008

 

另外一個智能之處亦體現在水管設計和水泵保養等領域。水經處理後會泵出水廠供應給全澳門,但輸水管太幼會消耗水泵的能源而多用了電,太粗又會水流太慢影響水質。因此澳門自來水公司要考慮市民用水量預測而設計得恰到好處,而背後就有一套水力模擬系統協助。

例如新填海的路氹城正陸續興建酒店及住宅,自來水公司就要按政府統計的未來人口增長而評估用水量(包括消防及日常用水等),繼而把數據輸入到模擬系統估算水管的尺寸。盧頌宇笑言:「不誇張的說,在亞洲區這套模擬系統我們已用到出神入化,很多地方都仍然只靠經驗去估算的。」

由於水泵維護會極為影響電力消耗,因此自來水公司也特別重視。盧頌宇透露除了濾膜外也會每年檢查水泵的效能,這套系統是英國技術,香港水務署也有用,會量度泵水前後的水溫。由於能量消耗會轉變成熱能,水溫差異愈高即代表浪費能源愈多,當效能轉差就會為水泵做保養。

MacauWater003

 

供水產銷差屬世界前列、新式水管減少滲漏

澳門供水服務跟香港的最大分別,是香港由公家的水務局負責供水事宜,而澳門則由私營機構的澳門自來水公司負責。也許作為一家商業機構的基因已跟公營機構有不同,澳門自來水公司非常重視水資源浪費的問題。據盧頌宇透露,一般城市供水有 20% 產銷差已不錯,而香港、台北、北京等城市就介於 15 – 20% 之間。

而澳門供水的產銷差為 10.2%,已屬排名前列,亞洲區內達到 5% 的就只有新加坡和東京。所謂「產銷差」即是供水總量和實際銷售水量的差別,以澳門 10.2% 計算,即供水 100 公升就只有 90 公升左右能賣到錢,其餘的便可能因滲漏、爆水喉等原因流失掉。

盧頌宇解釋,產銷差是供水很難避免的損失,但透過各種智能科技能減少產銷差的比例。由於流失掉就不能收到錢,因此澳門自來水公司就力求減少在到達大廈水錶前的食水流失。例如完全填海而成的路氹城就面對沉降問題,澳門自來水公司就利用俗稱「蛇仔管」的可彎曲不鏽鋼水管來解決。

MacauWater007

 

雖然香港政府已進行全港性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將水管滲漏率回落至 15%,但水平仍遠高於其他國家,例如悉尼的水管滲漏率僅 8%,新加坡及南韓為 5%。日本是地震國家,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小型地震,理應日日都有地下水管被震到滲漏,但東京卻只有 2% 滲漏率。

盧頌宇表示,新式水管設計能解決滲漏問題,風琴型的水管設計能承受彎曲,以澳門路氹城為例就遇過沉降使高低差近一米也沒有滲漏。盧頌宇補充指傳統水管滲漏,常出現在轉彎和接駁位,蛇仔管設計便能減少滲漏的機會,長遠自然減少整體的食水管滲漏率。

MacauWater009

 

智能用水監察減少水資源浪費

澳門自來水公司每 5 年都會向澳門特區政府提交一份「供水總規劃報告」,內容包括用水預測、新的供水設施規劃、資金規劃等數據。由於這會影響民生,因此需要謹慎規劃,加上自路氹城金光大道一帶的度假酒店群紛紛落成,為供水穩定帶來壓力,總不能連度假酒店也得制水,在規劃時就要考慮更多。

澳門作為旅遊城市,2015 年旅客人數就達到 3,000 萬,比澳門人口還要多出很多。不過澳門自來水評估旅客用水量並非看入境旅客人數,而是看酒店房間數量,盧頌宇解釋並非全部也是過夜旅客,這也比較實際和能夠控制,畢竟非過夜旅客用水其實不多。

為確保供水穩定,澳門自來水公司其實有一套智能系統監察著包括酒店、大學等的即時用水狀況。正常情況下,設施用水量應該是穩定的,如果突然出現大量用水就可能是有滲漏問題。誠然當食水過了水錶後,滲漏只是設施白花了錢,但如果不正視滲漏問題只會浪費水資源,結果也只是逼得澳門自來水公司增加不必要的投資。

MacauWater011

 

盧頌宇舉例,如果系統顯示設施在凌晨時段還會穩定地有「用水」,那背後代表有水管滲漏。系統會分析設施的日常用水習慣,一旦當用水量超過日常習慣,就會主動向設施方面查詢。「試過有案例發現某設施有不尋常大量用水,查詢之下才發現是人工河道因乾旱而見底,最後用食水來補充!」他說。

智能用水監察系統就為澳門自來水公司提供真實數據,用作評估用水量,協助制定「供水總規劃報告」。另一方面,澳門政府為了鼓勵節水,數年前也開始實施累進制水費,從而提倡審慎用水。而自從水費改革後也變成公私營合作,累進制多收的水費其實會回歸到澳門庫房以補貼低收入家庭水費,這些措施都做得比香港還先進。

MacauWater002

 

總結:香港過去 50 年食水政策失敗

最近很多香港人都極欲擺脫對中國水資源的依賴,也許新加坡和澳門的經驗都值得香港人參考。香港人俗稱「金錢」為「水」,而水資源也跟金錢運用一樣,離不開「開源」和「節流」。在 03 至 15 年因為本地水塘滿瀉,就白白排走了價值共 11 億的水落海。

2015 年新加坡水資源業產值已達 GDP 的 0.6%,遠超 2003 年制定目標的 0.3%,產值為 17 億新加坡幣,並創造超過 1 萬個專業技術與技能的工作機會。水資源已成為新加坡極力外銷的重點產業,2008 年更設立「李光耀水資源獎」以鼓勵有關科技研究,全球能夠在水資源運用上能跟新加坡比較的,也只有以色列等沙漠國家。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預估,2025 年恐怕有三分二的世界人口,面臨嚴重的水資源枯竭問題。相比於新加坡的「開源」和澳門的「節流」,香港在水資源規劃上做過什麼呢?香港自從 60 年代開始向廣東省購水後便關閉了海水化淡廠,新加坡卻選擇極力開發水資源科技,而澳門因為私營機構供水而更看重引入先進水利技術。

50 年過去,三地在水資源運用和水利技術上已愈來愈大差距。曾俊華重啟海水化淡廠並研究智管網雖然是追趕落後,但不管是基於獨立自主、環保善用水資源,還是減少購水財政負擔等原因也好,提高香港水資源管理效益也總算是朝正確方向走。

若要使食水管理政策達至第一世界的標準,香港政府必須承認過去 50 年的食水政策失敗。港府應重新制定更可行的食水規劃政策,由管理用水需求、水費釐訂、擴大重用及回收廢水,還有透過教育改變市民用水的習慣等領域上著手,並參考新加坡經驗促進本土的水利科技研發,像澳門般善用新技術來減少食水浪費。

n-350x500

 

 

作者:Boris Lee
Unwire.pro 資深編輯。在企業 IT 科技報道範疇有十多年經驗。

 

 

 

Tags : HK Budgetsmart cityWater Supply流動置頂
Catabell Lee

The author Catabell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