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隨著有愈來愈多廠商因應市場環境發展推出優化版產品,促使流動穿戴式設備不斷推陳出新。各大廠商可謂竭盡全力開發新技術迎合市場需求,就以 Samsung 為例,該公司在去年於德國舉行的 IFA 消費電子展中,推出 Gear S2 智能手錶,大獲好評;同時,Apple 的穿戴式旗艦產品 Apple Watch 亦在全球大賣。光輝背後,這種穿戴式科技產品亦為用戶帶來一種疑慮,擔心這類產品會否為用戶帶來私隱外洩問題。究竟,為何消費者會出現這種疑慮?

wearable-security

 

現時,穿戴式科技行業的處境仍然處於摸索階段,只要大家看一看研究機構 Gartner 所發表的炒作週期報告 (hype cycle),便會明白當中有趣之處:每當提到穿戴式科技,在產品推出初期,消費者對產品的期待度將會達至高峰,高峰過後,或許會有部分用戶對有關穿戴式科技既興奮又失望,因而令指數回落;亦有部分人認為這種穿戴式科技大有潛力。當然,也有些人認為這種科技毫無用處,只是靠大量宣傳才得以大賣。

有見及此,另一家研究機構 IDC 亦對穿戴式科技產品作出有關預測。該機構表示,到了 2019 年,穿戴式科技裝備的總付運量將會高達一億二千六百一十萬件,五年的複合增長率(CAGR)更高達 45.1%。單從數字著眼,已反映出市場對穿載式科技產品的需求熱切,有相當的市場增長空間。

無可否認,我們絕對需要有新科技推陳出新。可是,我們亦有責任對新科技產品保持警戒,因為並非所有科技產品都會對世界帶來正面的改變。我們需要抱有審慎的態度來看待它們的真正價值。

事實上,穿戴式科技所牽涉的私隱問題甚廣,部分用戶或多或少會擔心其私人數據會被濫用。間接使應用開發商需要進行額外的調度工作,以確保用戶的數據可以得到充份的保護。當然,從另一角度而言,這些關鍵數據也可以從中協助用戶進一步提升他們正在使用中的流動應用,特別是醫療及健康輔助監測工作,穿戴式科技產品可以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總括而言,雖然穿戴設備有私隱上的風險,但我們仍不能全盤否定穿戴式科技所帶來的好處。特別是這些設備可如何為用戶、企業和社會產生創優增值時,我們亦需要花許多氣力去微調這些產品能夠如何滿足用戶的需求。穿戴式科技不單是一件產品,我們更期待它能夠為用戶在未來提供更多元化的功用,從家中護理所用的醫療監測、到維持治安用的穿戴式攝影機,以至安裝在教室內的虛擬實境學習功能,都能透過穿戴式產品一一實現。由此可見,穿戴式科技的發展潛力可謂非常龐大,它不單可配合消費者電子產品,更是跨行業的創新。究竟這種新科技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Christian Michaud

Tata Communications產品及業務策略高級副總裁

 

Tags : wearablewearable devicewearable technology
Christian Michaud

The author Christian Michaud

Tata Communications產品及業務策略高級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