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Go 與李世石一戰令人工智能 (AI) 成為最近的熱門話題,其實除了 Google,IBM、Facebook、Apple 等科技公司均有自家研發的 AI,不過要數功能最多最廣泛的,或許是 IBM 的 Watson。若讀者有留意 Unwire.pro 的報導,就會發現 IBM 一直有收購不同公司的技術,再整合到 Watson 中以加強其功能,最近其圖像辨識功能就釋出 Demo,讓用戶可以自由上傳相片分析內容,不過其準確率就有待強化。

人工智能不限於高端技術 由圖像辨識看 AI 生活化發展
IBM Watson 的功能涵蓋多個範疇,而且對比起其他科技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顯得更為生活化、人性化,例如其語氣分析功能可協助用戶改善書信用字,還可以分析用戶 DNA 及生活習慣提供健康建議,甚至能分析食譜創造新的菜式。年初時 IBM 宣布的 Watson 具備圖像辨識功能, 最近已在 IBM Watson Developer Cloud 中釋出 Demo,供用戶上傳相片測試。

用戶可在 Demo 網站上傳任意相片測試,Watson 會利用其圖像辨識功能嘗試分析相片中的內容。就筆者簡單測試,Demo 網站中預設提供的測試相片均可準確分析出圖中的內容,不過當筆者自行上傳網絡相片分析時,Watson 的表現並不算穩定。
以下列兩幅圖片為例,首張維港帆船圖的分析結果尚算準確的。Watson 可以較為準確辨識出圖中的帆船、色調,以及包含天空、屬於戶外攝影等內容資訊。

但另一張熊貓 BB 的圖片,Watson 只能辨識出是哺乳類動物,並誤分析為貓(另一張熊貓圖分析出是企鵝,或許是毛色近似的關係?)對比起 Demo 網站中提供的預設圖片,Watson 可以準確分析出是老虎,仍有改進的空間。不過 Demo 網站亦提供訓練功能,用戶可以上傳多張相片並添加正確的分類和標籤教導 Watson,幫助其分析結果變得更加準確。此外網站亦提供 API Reference 和 Github 程式代碼給開發者使用。

其實在圖像辨識技術方面,Google、Facebook 和 Microsoft 等大型科技公司亦有各自的研發方向,例如早前 Unwire.pro 就報導過 Facebook AI 研發團隊所研發出可快速理解相片內容,並能以自然語言(Natural language)描述的人工智能辨識技術。
而 Google 的 Google Photo 則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及圖像辨識技術為用戶的相片進行自動分類。至於 Microsoft,過去曾釋出的人像相片年齡辨識和情緒辨識遊戲在社交網絡亦曾引起熱潮,相信大家亦不會陌生。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由過往的學術性、專業化逐漸滲入到日常的生活範疇中,人類與機械人工智能共存的時代或許真的不遠了。
Source: IBM Watson Developer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