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訊保安

兩成消費者願提供 DNA 予金融機構確保個人資訊安全

早前 Unwire.pro 就探討過,生物識別技術會否逐漸取代密碼成為登入認證的主要方式。澳大利亞電訊最新調查就肯定了這種看法,據調查結果指多達兩成使用者,願意提供個人 DNA 予金融機構以換取簡化認證程序及保障其財務和個人資料。

apple-biometric

 

金融機構邁向採用生物識別技術

澳大利亞電訊(Telstra)公佈最新的市場調查報告《Mobile Identity – The Fus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Mobile and Identity》,顯示大多數香港消費者在使用流動銀行應用程式時,希望透過如指紋和語音識別的生物識別技術即時確認身份,取替以往使用用戶名稱及密碼的驗證程序來登入服務。

研究報告亦指出,現時 X、Y 世代使用智能手機作為主要理財規劃的途徑,消費者對金融機構如何管理流動身份驗證的要求亦有所改變。五分之一的受訪者甚至會考慮提供個人 DNA 予金融機構,使用生物識別技術有效簡化認證程序以及保障其財務和個人資料。

澳大利亞電訊的全球金融及保險業主管 Rocky Scopelliti 表示,調查發現當涉及流動銀行應用程序時,消費者不再單單信賴以用戶名稱以及密碼作為識別身份的保安程序。相反,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使用如語音、指紋,虹膜和面部識別的生物識別技術將有助於減少用戶被欺詐的風險,大大提升安全程度。

 

個人財務和私隱安全成選用銀行首要考慮

報告指出,以往用戶決定選用金融機構服務的關鍵因素,不外乎於該機構的銀行利息是否理想及消費者能否輕易申請銀行資金或貸款。但現在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個人財務和私隱資料的安全性,以及該金融機構的信譽,才是他們今時今日首要考慮條件。

但只有少於五分之一的受訪者對現時金融機構所使用的認證方式表示「非常滿意」。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甚至願意每年支付高達港幣 100 元的費用,以換取更全面的保安程序。

Scopelliti 表示,研究顯示消費者正在廣泛地使用網上的流動銀行服務,他們對於金融機構的保安系統以及能提供創新功能有著前所未有的期望。事實上, X、Y 世代對於智能手機的依賴程度已經達到了所稱之為 “no-finapp-phobia” 的狀態,他們極度恐懼失去使用掌握財務狀況的應用程式。

「使用金融服務與流動通訊設備的應用息息相關,因此提高識別技術以獲得作為服務供應商的信任將十分關鍵。對於“no-finapp-phobia”的X、Y世代而言,我們是時候創造一套瞬間就能認出他們身份的識別技術。」Scopelliti 說。

Source:Telstra

 

Tags : BiometricBiometric Authenticationbiometric datapassword
Catabell Lee

The author Catabell Lee

Leav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