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趨勢業界專訪

教學資源也有 App Store 專訪香港教育城業務轉型之路

隨著 BYOD 現像興起,加上政府為校園推出 Wi-Fi 舖設資助,電子學習的聲勢比以前來得更壯。香港教育城過去 15 年都積極協助香港教育界發展電子教學,隨著科技改變,教育城亦須轉型適應變化,以配合以流動裝置主導的全新電子教學環境。

unwire001

 

那些年幫助學校走過的 IT 路

別說是教師,相信就算是一般學生,過去十多年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香港教育城」。教育城以學生、教師、家長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相應教學輔助資訊、材料、電子報及討論區等。

那些年互聯網在香港方興未艾,每件事都愛在前頭加上「e」字代表電子化,教育事業不管在校園或自主學習領域,都同樣出現不少類似的商品 / 服務。而香港教育城當年就率先成為一個綜合的平台,讓學生、教師、家長能集中在這兒找尋。

另一個當年教育城的重要角色,就是協助學校 IT 化。如果 Unwire.pro 讀者有印象,應該對香港在 97 回歸後連串的教育改革有印象。撇開課程改革等麻煩不論,前特首董建華為推動香港資訊科技教育而推出的「香港教育城」,總算很好地擔當了當年「完全是零」IT 知識的學校的盲公竹角色。

當年教育城已有為學校及老師免費提供撥號上網服務,後來亦協助學校開設自己的網站。過去由於架設網站的費用高昂,很多學校都使用教育城服務,也會使用教育城提供的電郵服務。可以想像要是當年沒有教育城這角色,中小學踏出第一步的成本將更貴,也更難發展到今天的水平。

 

教育城也面臨轉型的必要

說了一大堆香港教育城的歷史,當然不是為騙字數,而是想談一下教育城面對的轉型挑戰。就好像上一段提到的提供上網、架設網站和電郵服務,在今天已顯得相當不合時宜。「現在什麼都講『雲端』了,學校老師們也比以前有了更多 IT 知識,教育城雖然還提供電郵服務,但就不再是主要了。」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笑著跟記者說。

近年教育城開始不再像以往般有很重要的角色,雲端服務愈來愈多的原因之一。以前學校真的完全不懂 IT,加上架設和管理學校網站和電郵系統都很昂貴,教育城的確當年是不少學校的救星。但自從 Google 等廠商開始提供網站寄存和電郵服務,方法簡單也有更大的儲存空間和使用彈性,以 Web 2.0 取代傳統上網服務也很自然。

新科技出現當然是好事,教育城也得適應市場的轉變,把服務方向調整,由直接提供服務的角色,轉變為協助學校找到適合的服務供應商的仲介角色。從單一的學界網上服務供應機構,轉向開發及提供教學資源,支援教師專業發展,如 2005 年推出教師電視,為教師解決要長途跋涉去進修的問題,備受老師及校長歡迎。

unwire002

 

電子學習也是科技發展縮影

教學資源平台一向是教育城希望做到的目標。在十多年前的確需要這種角色,一來那時 Google 還未盛行,要找到網路資源需要人手收集,二來當時的電子學習資源還相當原始,資源寫得好不好、是否有用,也需要有角色去做篩選。

事實上,過去十多年教育城推出的教學資源是甚受歡迎的,服務都有不少好評。不過隨著 Web 2.0 的出現,愈來愈多人能夠在 Blog 或論壇等場地交流,學習資源的交流變得愈來愈容易。加上電子學習資源產業有很大的成長,商業化後自會有自己的宣傳推廣渠道和方法,教育城的角色便顯得失色。

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笑言,電子學習的發展其實也是科技發展的縮影,由 .com 開始走到今天的流動學習,走的路跟科技發展是完全一致的。他特別提到最近數年,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愈益流行,不僅教學由傳統手寫變成電子化,更從固定位置走向流動學習,大為改變課室的教和學環境,不可能不走向流動學習的大趨勢。

 

由提供資源轉為服務提供者

就像 iPhone 也要有 App Store 才能有良好的生態鏈,未必自己做所有事便是最好,如果教育城能變身為「教學資源的 App Store」,會否也是一個更合時代轉變的出路?

鄭弼亮坦言未來教育城將從「提供資源」的角色,轉變為「提供服務」,這從前面提到的新服務都看得到。他表示自數年前開始,教育城開始建立電子學習資源的生態環境,比起直接向教師提供資源,倒不如交由其他商業機構去做可能更好。

由提供網站和電郵服務,到提供電子學習資源,勉強由教育城自己去做,其實吃力不討好,既然市場早就比 15 年前成熟,那直接交回更專業人員去做也未嘗不好,因此才有「教城購物廣場」和「教城書櫃」的出現。前者當然不是指給教師的網上超市,而是一個方便學校找尋 IT 服務的網店,而後者則是面向流動學習市場的「教學資源的 App Store」。

unwire003

 

教學資源市場其實很大

香港教育城自 2010 年開始亦舉辦亞太區內最大規模的「學與教博覽」,除讓提供教育服務及產品機構可展示其最新產品,亦舉行圍繞熱門的教育議題如電子學習、促進學習的評估、通識教育、照顧學習差異等的專業講座、工作坊、研討會,每年吸引逾7,000名來自中國、歐美、亞洲及香港教育界人士到場。

就像 App Store 也不會只提供香港人研發的應用一樣,當電子學習市場在全球均有所發展下,只提供香港一地的教學資源和 IT 方案介紹,其實並不符合時代發展。資料顯示,單在2013年「學與教博覽」便吸引了來自中、美、德、英、波蘭、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及新西蘭參展商,可見香港電子教學發展極具市場發展潛能。

不過,由資訊缺乏變為資訊氾濫,教師不見得就因此變得容易找到合用的教學資源或 IT 方案。雖說今天教師的 IT 知識水平已提高了很多,但真要他們去自行採購、評估不同的 IT 方案,其實壓力依然很大。尤其電子學習領域沒有什麼領導品牌,要選擇就更困難,因此教育城除了展示不同廠商方案,更需協助學校去做選擇。

 

提供來自世界各地電子教材

「教城購物廣場」提供的由現成的電子學習軟件到學校適用的 IT 方案也有,鄭弼亮表示本意並非為了「賣貨賺錢」,而是讓學校和家長有一個統一而有保障的平台去認識這些產品,在採購時相當就較有信心。「目前市面並沒有一個全面和可信賴、專門針對教育市場的電子商店,教城希望能做到這樣的角色。」他說。

目前已有 60 多家公司提供 2,000 多款產品,鄭弼亮笑言成績其實不錯。這些商品中目前仍以香港本地製作為主,因需要顧及本地的使用環境,但也有外國的軟件,而實物書籍、電子產品都可以在「教城購物廣場」找到郵購。

cap

 

教育城亦支持由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AiTLE)與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nnection(ETC)合辦的第一、二期「AiTLE-ETC 電子學習資源試用計劃」,為香港多間中小學免費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子教材,涵蓋不同學科及程度,以探索如何將外國的優質教學資源,利用科技提升教學效益。

計劃第一期於去年推出,為香港多間中、小學免費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子教材,涵蓋不同學科及程度,其中不少獲國際獎項認可,以探索如何將外國的優質教學資源,融匯於本地課程。

 

解決「太多平台」的複雜性

相比以前只有 Windows 平台,現在又有 iOS 和 Android,甚至美國已有學校改用 Chromebook,隨便一數在校園裡可能出現的作業平台便有四款之多。以前電子教材可能也只是老師在台上使用,但當一人一機時代來臨,兼容性的問題就開始出現。

跟其他出版教材不同的是,「教城書櫃」本身並非電子教材,而是一個類似 App Store 的統一平台。教育城在去年推出的跨 iOS 和 Android 平台雲端電子書櫃「教城書櫃」,就可讓不同的書商在製作電子教材後,統一放到該平台上架。教師和學生則可透過手機或平板,甚至桌面電腦上登入書櫃,就能購買和閱讀這些教材。

「教城書櫃」著眼的不只於做一個電子教材版的 App Store,還希望用它來解決前面提到的兼容問題。畢竟坊間出版教材的公司很多,但卻又不能保證在不同平台的兼容性,若為了遷就兼容性而不能選擇最好的教材,也只是削足適履。

而「教城書櫃」應用已是兼容於 iOS 和 Android 平台,它可以作為一個「外殼」來承載不同的電子學習教材,換言之只要透過放上「教城書櫃」,就能做到兼容多平台的效果。這對開發公司而言將會變得更簡單,也解決教師在應付兼容性上的最大障礙。

bookshelf

 

電子學習資源市場吹起東風

回顧一下,前文提到教育城由自行提供電子教學資源,到改為介紹本地及海外優質教材給師生;由解決「不知往哪找資源」問題,到今天協助解決「太多不知如何選取」的問題;由教導師生如何善用手上設備做到電子教學,到後來協助解決設備太多的兼容問題,這都可以看到市場大環境真的有了很大改變。

這就像是「雞先還是蛋先」的問題,空有電子教材而缺乏能好好運用的環境,如優質的校園 Wi-Fi、一人一機的課室環境,就算教材再好也沒意義,反之亦然。因此可以說,今天電子學習資源市場終於已捱過最困難的時期,在電子設備愈益普及的今天,正為電子學習資源市場吹起了東風。

相信在不久將來,這市場將發展得更大,圍繞教育、家庭的電子教材或應用的產業,肯定會愈來興旺,值得讀者們拭目以待。

 

Catabell Lee

The author Catabell Lee

Leave a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