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初創企業

個人開發者成功「刀仔鋸大樹」? 小熊來電獲 Whoscall 收購

Unwire.pro 曾經探討過,透過被收購作為離場途徑的 Startup 不少,但這些故事很少包括由個人開發者做獨腳戲的案例。本地 Android 手機使用者無人不識的「小熊來電」算是一例,早前便宣布被來自台灣、開發 Whoscall 的 Gogolook 公司收購。

unwire001

 

業界估計收購金額或達 6 位數字

早前 Unwire.pro 已在 Facebook 專頁率先披露,本地知名來電過濾手機應用「小熊來電通知」獲台灣另一同款應用 Whoscall 的開發商 Gogolook 收購。Gogolook事業部總監余致緯在記者會上表示,是次收購是他們在東亞區內最龐大投資項目,也是他們在區內未來擴充市場策略的重要一環,並將會成為該公司於2015年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由於保密協議,收購雙方都不願意公開有關金額,但就有業內人士估計可達 6 位數字。小熊來電通知創辦人王耀昌亦會成為 Gogolook 的技術顧問。余致緯表示,Whoscall在台灣每日活躍用戶已突破 300 萬,隨著小熊來電過濾軟件加入,Whoscall 系列在本港的每日活躍用戶人數將由100萬急增至200萬。

來年該公司會繼續將市場焦點進一步拓展至東南亞地區,今年將會以香港為重點,投放更多資源於技術及產品研發上,進一步改善香港智能電話用戶的體驗。余致緯透露會在香港市場投資 1,000 萬港幣,用在 R&D 研發和用戶體驗改善上,同時更會在香港開設辦公室,會聘請 3 至 5 名職員,包括總經理、產品開發及拓展業務的人才等,但有關開支就不包括在上述 1,000 萬元投資之中。

unwire003

 

個人開發者成功收購案例

是次收購消息可說是少數的案例,因個人開發者極少會獲大公司青睞收購,反映只要具有市場需求,即使不是具規範的工作室亦會有成功機會。「小熊來電通知」是王耀昌私人開發的產品,其小熊工作室(Studio KUMA)亦有多款包括流動巴士地圖等應用,但是次收購僅限於「小熊來電通知」,並未包括整個小熊工作室。

王耀昌是八十後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在記者會上坦言,在開發「小熊來電通知」時從未想像過會有被收購的一日,而他本身也沒有把它商業化或是出售的計劃,開發原意只因為「自己有此需要」,並認為很多人也有對垃圾來電過濾的需求。

他透露是次收購最早在去年 5 月接觸,但他當時並未考慮出售,一度拒絕收購,直至 Gogolook 承諾不會殺掉「小熊來電」,也不會讓兩者合併後才答應出售。而他本人亦會成為 Gogolook 的技術顧問,但就並非授薪,也不會包括在 Gogolook 未來香港辦公室團隊。

unwire002

 

只要比自己動手的代價低便屬「抵買」

相較於近年動輒市值上億美元的 Startup 故事,6 位數的收購並不算搶眼,就以今次作為收購方的 Gogolook 為例,2013 年底被 LINE 的母公司 Naver 收購時身價就高達 5 億台幣(約 1.23 億港元),不僅成為台灣創業神話,相比今次收購的金額更是「小巫見大巫」。

雖然「小熊來電」在香港的市佔率、知名度都極高,但由於只是個人開發產品,加上本身也沒有商業計劃在背後,因此是次收購其實稱不上 Startup 傑出案例。本地創業家李勁華甚至認為小熊工作室稱不上是 Startup,只是個人開發者的成功而已。

由於未有透露收購金額,因此李勁華認為很難界定是否一次「成功案例」,而且如果小熊來電是基於個人興趣,而不是以賺錢為目的而開發的話,「被收購」是否算是成功確實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不是為了改變世界的理想,只是單純一項興趣,又剛好賣掉而已。」

「有時不用想咁宏大、要『改變世界』,做一項自己需要,而其他很多人也需要的產品出來就已經『好掂』!」但他也笑言:「一邊有正職工作,一邊將個人興趣做大再收錢賣掉,其實好叻仔!」

至於 Gogolook 收購是否為了買下小熊來電在香港的極高市佔率,李勁華認為小熊的估價只視乎買家覺得用多少錢和時間,才能取代小熊來電今天的市場地位而已,只要估價比 Gogolook 自己做的來得低,就屬於「抵買」的併購策略。

 

Catabell Lee

The author Catabell Lee

Leave a Response